目击第四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集中签约现场

第四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集中签约现场见闻

◆ 邓孟 军报记者 邹维荣 中国国防报记者 张蕾

目击第四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集中签约现场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10月13日,第四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集中签约仪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行。

“签约成功!”第一组上台参加签约的军地双方代表28人,签字、交换合约、握手,随着主持人响亮的宣布声落地,现场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一组未完,一组又起,11批签约代表依次有序签约。现场参加签约仪式的各级领导和代表约300余人共同见证了这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重要成果的诞生:176家军地单位今天集中签约154个高技术产品合作目,总金额超过20亿元。

目击第四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集中签约现场

记者走进与签约仪式现场紧邻的展览区,看到展区分为“先进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和“自主可控”四个部分,共有来自302家单位的1349项展品集中参展。虽然10月8日展览就已经开幕,但是展区内仍然人气火爆。记者在“新能源”展区见到了第一个上台签约的济南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孔维卿,这家民企第一次单独参展就签约了两个项目,孔维卿难掩心中的激动,他向记者介绍了这次和陆军装备部供应保障局签约的某新型材料,此新材料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工艺简单、成本低等特点。他激动地说:“签约之后会有更加具体细节的合作,直接服务国防的路子更清晰了,我们既感到很荣幸,又感到职责使命更大了。”

目击第四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集中签约现场

采访中,记者获悉,此次签约项目中,既有已经成熟的项目,也有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的。江苏某公司已经是第三次参加展会,此次收获颇丰,共达成4个项目的合作意向,签约对象包括船舶工业、航天科工、一汽等,公司董事长钱京说:“通过签约,他们和多家单位建立起了合作关系。”

目击第四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集中签约现场

在现场记者看到,除了大量民企参展,还有很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展位。武汉理工大学代表张帆刚从签约仪式上回来,他向记者介绍,签约项目是某新型复合材料,主要应用在直升机地板和驾驶座椅周围。他说:“此次签约,将为学校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如此好的签约成果,得益于参展前的需求对接活动。”据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科研订购局负责人介绍,为切实解决军民融合领域“对不上、对不准、对不深”的问题,今年9月上旬,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和国防科工局在北京集中组织军队装备采购部门、军工集团、国有大型汽车制造厂商等共221家单位,与213家参展单位开展了约2000余场次技术产品需求对接。通过现场对接洽谈和后续协商确认,他们决定在京组织176家单位集中签约154个项目,其中,各军兵种和武警部队所属单位有17家共54项,各军工集团所属单位有47家共79项。

目击第四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集中签约现场

“需求对接活动得到了供需双方的高度认可。”需求单位在短时间内与来自军地多家技术供给方,进行了有针对性地对接,为解决技术难点找到了路径,甚至找到了迫切需要的技术和产品。如,兵器工业集团某所科研项目需新型材料产品进行试验,深圳某司的新材料正好满足需求,双方很快达成了合作意向。

“展会提供了与供给单位进行面对面深入对接的机会,点对点的精准对接,有利于解决装备领域面临的重难点问题。”签约仪式上钱京兴奋地说:“这样广交会式的展览,将会有更多的军民融合合作项目和成果在这里产生。”

据介绍,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今后将继续加强供需对接、找准应用方向、挖掘企业潜力、促成项目合作,推动先进技术产品转化应用,让“民参军”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有力促进创新驱动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落地。

目击第四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集中签约现场

▋监制:邹维荣

更多新闻

许其亮张又侠参观第四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第四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暨论坛活动在京开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