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年齡和生理年齡的差異,從何而來?

為什麼對自己的年齡認知總會有偏差?比如快三十了還總覺得自己剛畢業。

擁有這樣的認知偏差,只能說明一件事情,那就是我們過的太不自知。這種不自知,我的身上也存在。

回首2009年,大二的時候,都已經過去了十年,想想真的不可思議。站在大二的時候,想著十年後的自己,會何等的風光。

可是當站在了十年後,再看大二時候的那種想法,我覺得非常的幼稚可笑,根本就沒有去了解這個社會的難度係數。

在新手村的自己,總認為自己可以稱霸全服。可當你升級到一定的階段,才突然發現,boss始終是boss,比你厲害的高手依然存在,不管哪個區都有。

心理年齡和生理年齡的差異,從何而來?

這種認知偏差其實就在於我們並沒有把這十年的時間過得有多麼的充實。

這也是我一直在反思的一件事情。如果我是那種能夠把一天掰開了揉碎了,每一分每秒都過得很充實很緊湊的話,那麼我也不會擁有現在的這種窘境。

生活是苦澀的。沒有人可以從這苦澀裡面直接品嚐到甜蜜。

真的想從苦澀裡面去提取出甜蜜來的話,你需要拼盡全力深知你的,鮮血和其他一切你認為很重要的東西去,拼了命的擠榨。

才有可能給你一絲絲甜蜜的感覺。畢竟你我都是平凡之人。我們腳下的平凡之路,都是有那些不平凡的人命名而來的。

心理年齡和生理年齡的差異,從何而來?

第一,你不僅經歷少,而且承擔的責任的機會是否也少。就是那種這件事我承擔我負責的經歷,你回想一下,有很多嗎?

通常成長和成熟,意味著責任,如果你的工作和生活,一直都不需要你承擔責任,包括獨立做決定,那麼就容易覺得自己剛畢業的感覺。

如果是這個原因,我建議主動去承擔責任,也試著所有的事情主動先形成自己的主見,再聽別人的建議。

第二,你是否是有一些特別的興趣,和年輕人一樣,從而讓你覺得自己很年輕呢?如果是這個原因,那麼不用在意。

我今年37歲了,但是我是資深的二次元漫畫迷,我會每年購買很多漫畫周邊、海報,也會在二次元的社區發表評論分析。我不覺得這有問題。

心理年齡和生理年齡的差異,從何而來?

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的理解就是經歷的太少了,性格上可能是比較簡單、單純;

工作上可能也就是比較穩定順心,做的事也比較拿手,沒有經歷過過多的困難;

生活上可能也不需要操心太多(畢竟快三十的話基本是90後了,一般不會吃什麼苦)。

正常情況下,一個人的認知其實與其年齡是正相關的,畢竟隨著年齡的增加、閱歷也會增加,那就增加了他的認知;

但也有成熟的比較早、成熟的比較晚的;從小生活在比較獨立環境下或者生活條件比較差情形下的孩子往往成熟的早些;

對於生活條件比較好、條件優越、生活中嬌生慣養環境下的,畢竟經歷的困難很少,那就成熟的晚了。

一個人,在生活也好、在工作中也罷,只有經歷的困難多了,才會成長的很快;

比如工作環境下人際關係複雜、被人挖坑或者穿小鞋、生活中經歷一些變故等等都會讓一個人快速成長起來,一定要學會自己多總結、多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