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难说“不”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很难对别人说“不”,他们的内心语言是:“这事也不大,能帮就帮吧”。结果他们的时间被别人大大小小的事情凌迟得残缺不全,对兴趣的投入、对休闲的规划,就这样一次次让位于他人的请求。因为不能对别人说“不”,就只好对自己说“不”了。虽然赢得一片赞美,但心底里会有一份累,如雨后涟漪般此起彼伏。他们也想说“不”,却张不开口。这种人是公认的老好人,有着良好的人缘,他们也很重视彼此的关系,对方的感受,很容易和别人成为朋友。但实际上,这种人有内心的一大弱点,就是没有边界感。

为什么很难说“不”

边界感,是个人独立性的重要衡量标准。有边界感的人,对自己和他人的事情分得很清,不会轻易麻烦别人,在帮助别人时,也不会让自己的生活陷入无序状态。在不合理的事情或者过分的要求面前,会说“不”。

人都有两种基本的需要:独立和亲密。有些人对独立的需要比较多,但并不代表喜欢独家寡人,他们也需要有亲人的陪伴和朋友的欢聚;有些人对亲密的需要比较多,更喜欢和他人一起共享、共度时光。

为什么很难说“不”

而老好人无法拒绝别人的原因,可能是对亲密的需要非常强烈。另一方面显示的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因为无法相信“做自己”也能赢得友谊和关系,所以,常常委曲求全,通过更多地“对别人好”来得到亲密感。害怕说“不”,原因常常如下:

害怕说“不”,会失去关系。可能在原生家庭里,父母对孩子的接纳,是有条件的,孩子必须做得好,才能赢得父母的爱和关注,所以孩子就形成了“讨好”的模式,力图用更多的付出来得到他人的关爱。事实上,一个懂得说“不”,并且知道如何说“不”的人,会赢得别人的尊重,更容易和他人建立长久的关系。

可能在童年得到了太多“不”信息,以至于对别人的拒绝非常敏感,也认为别人会这样认为自己的拒绝,所以不忍拒绝别人。

为什么很难说“不”

想要得到亲密感,无可厚非,但通过过度地付出来得到,就需要来探索一下自己的内在真正的需要:

为什么自己这么需要亲密感?是因为成长过程中获得的亲密感不够,成年后过度补偿?或者是家庭规条中过去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

亲密感是为了让人更感安全、更舒服,这样通过过度付出来得到的亲密感,会给自己安全感吗? 这样自伤式的付出,有利于关系的长期稳定吗?

自己能否给予自己认可、自信、鼓励?如果很多所需的都可以自己给予,还需要那么多来自外界的肯定和关注吗?

为什么很难说“不”

父母的内心成长是孩子内在格局的有效助力,父母树立合理的边界感、学会如何说“不”,可以培养出有边界感的孩子。想提升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请联系我们的“父母情商课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