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济》,学习《周易》的入门卦

《既济》卦和《未济》卦作为一组排在《周易》的最后,是有特别含义的,为此很多学者做了一些有益探讨,尤其是《未济》卦的含义,众说纷纭。不过严格说,这些探讨还真没有实际意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都没说到关键之处。

《乾》卦和《坤》卦作为全阳卦和全阴卦排在前面,表示《周易》是围绕着阴阳对立的两方面来探讨社会问题;《既济》卦六爻皆位正,《未济》卦六爻皆位反,这两个卦排在最后,表示《周易》用正反性质和复杂的社会属性来定位社会矛盾。阴阳、六位和正反是周易卦象的主象,其余六十卦都是这两组卦卦象体系内的具体体现。所以这两组卦排在最前和最后,体现的是卦象对卦义的架构作用,学习《周易》必须先弄清楚这两组卦的卦象功能,才能说是开始进入了易学的门径。

文 | 杨吉德

关于《乾》卦和《坤》卦的卦象意义,前面已经在这两个卦的分析中分别作了论述,现在谈谈《既济》卦的卦象意义。《周易》以偶数位为阴爻之正位,以奇数位为阳爻之正位;偶数位取静之意,奇数位取动之意;阴爻取静之意,阳爻取动之意。这一规则的标准卦形就是《既济》卦。《既济》六爻呈现出安定、秩序、各行其道的卦象,且阴阳爻互相间隔,不存在阴阳互相对立的矛盾。既济卦是稳定的社会形态的一个基础卦象模式。

《既济》,学习《周易》的入门卦

由于六爻各安其位,每变化一个爻,就形成了一个反爻与另外五个正爻的对立关系。根据反爻所处爻位的不同,即产生与这个爻位意义相关的一个新卦,而这个反爻也是其卦的指事爻。 初九变为初六,为反爻,初爻有足之象,故卦辞以“蹇”比喻行路艰难; 二爻变,九二动于内卦之中,八卦之雨水落于民居,谈排水防灾,故卦辞写“需”; 三爻变,六三阴居阳位,从静,弱旅不征,写“屯”讲表面示弱,暗中发展壮大; 四爻变,四爻有祭祀神庙之象,在阳盛阴衰的情形下,祭祀庙社以完成改朝换代,故言“革”之; 五爻变,六五之君居尊不正,对大臣傲慢无礼,“明夷”喻商王之残暴不仁; 上爻变,上爻为老,上九阳居上位,有治家之象,下五爻各正其位,是治家有方,故以“家人”为卦辞。从以上六卦看,《既济》虽仅为一卦,但其作为系列卦的大宗卦能够衍变出六个不同含义的卦,体现出尤为深刻的意义。

周文王写周易的故事38讲-既济卦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小丁:“我看这是一个标准卦,三阳三阴,阳爻居奇数位,阴爻居偶数位,没有矛盾冲突,天下太平景象。‘既’是完成。‘济’怎么讲呢?”

文王说:“天下四渎:江、河、济、淮。古时黄河水患天下莫能治,河水经常破堤而出,人民死亡无数。大禹临危受命,将注入黄河的济水改道流入渤海,减少了黄河水量,从此人民安定下来。完成了济水的疏泄,才实现了对黄河的治理。”


《既济》,学习《周易》的入门卦

小丁:“明白了,这个卦象阴阳各行其道,互不相害,天下太平。既济之后写‘亨’,就是把治理黄河的意义转化到了社会层面上。侯爷的意思是要想实现天下太平,就要像大禹治水取法疏导济水一样,注重化解矛盾,而不是强势压制对立方,这样国家才会长期稳定。但属下有一事不明,这么好的卦为什么‘小利贞,初吉终乱’呢?我看‘时空穿越镜’中宋代有个叫程颐的说:‘初吉,方济之时也;终乱,济极则反也。’我看着这么别扭呢,‘既济’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什么程度是‘济极’?济极到什么程度则反?怎么大凡有学问的说出话来总和猜谜语似的?”

文王捋着花白的胡须,看着小丁:“你这个疑问是对的,姓程的是因为解不透才去打太极的。小指百姓。小利贞指百姓有利于这样做。你看卦象,阴阳分隔,各安其位,老百姓各自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老百姓不要操心那些云山雾罩的事情。为什么初吉终乱呢?这个卦象各安其位,也表示没有统治者。只有在没出现私有制的社会才不需要统治者,那叫小国寡民。自从夏后启建立了私有制国家,私欲是永恒的,就不存在没有统治者的社会了,所以这种祥和太平的社会,不会持续太久,很快就会出现掠夺和战争。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诫那些存有幻想的人,理想的社会只是水中月,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即便是出现也是很短暂的。”

(注:《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之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讲大禹改道济水、漯水流注于海,以平息河水之患。)

《既济》,学习《周易》的入门卦

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

小丁:“初九在下,有动象,‘曳其轮’指扳着载满辎重的车轮子往高处迁移,要是在平地上走就不会去板车轱辘了,为什么要搬家呢?”

文王:“大禹治水采取疏泄之法,治理黄河水患采取让济水改道,直接流入大海。济水改道是一个十分艰巨而细致的工作,新的河道必然要淹没许多处于低洼处的村庄,大禹先帮助沿途居民由低洼搬至高处居住,尽量避免民众的生命财产遭受损失。我举这个例子意在说明,我们即便是做一项伟大的事业,也不能漠视民众的生命。”

小丁又问:“‘濡其尾’是沾湿了谁的尾巴?”

文王:“自然是九尾狐的尾巴。大禹治水,爱及一切生灵,九尾狐也只是沾湿了尾巴而保全了性命。九尾狐有王者气象,后来大禹娶了九尾狐为妻,才成就了大禹的夏后基业。无咎,没错。意在强调这样做的重要性。”

(注:《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三十未娶,恐时之暮,失其制度,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九尾白狐,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者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考古发掘的汉砖画中常画有九尾狐,也是取自大禹的传说。我们无法考证文王时代有没有大禹与九尾狐的传说,以及九尾狐对大禹治水所包含的意义,推测应该是大禹娶了九尾狐图腾部族的女儿,不过这只是一种合理的附会。)

六二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

小丁:“茀是大车的车厢帷布,为什么写‘妇丧其茀’呢?”

文王:“二爻为家。这个卦象阳爻居动位,阴爻居静位,各得其所。男人出去干事业,女人操持家务,必须要成为严格的礼制,这样整个社会才能有序稳定。女人要乘车外出,必须有茀遮蔽才行。有的女人不安于家务,却喜欢跟着丈夫东奔西走,丢失了车篷布,表示女人不能外出。勿逐,不要再追赶丈夫去了。七日表示人的大半生,男人拼搏大半生,终会有所得,女人在家的期待也会有所值得的。”

《既济》,学习《周易》的入门卦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小丁:“高宗是商纣的先王,侯爷讲过,他亲自率军伐鬼方之国,用了三年的时间平定了鬼方的叛乱,对大商王朝的稳定起了很大的作用。我有一个问题:高宗身为大商之王,为什么不是在九五爻,而是写在九三爻呢?”

文王伸起了大拇指,“这个问题提的好。本卦阴阳间隔,各安其位,表示什么?”

小丁答:“表示各自独立,自己管理自己。”

文王:“对啊,既然自己能做好自己的事情,那就不需要君主的管制,实际上商王和天下许多方国的关系不是君臣的关系,而是中心大国和周边小国的关系。高宗以武力伐鬼方,是因为鬼方经常为了经济利益而侵犯投靠大商的小国,破坏了安定的国际环境。所以卦辞写‘初吉终乱’,就是讲这种平等共处的国际准则最终会被经济利益所破坏。

至于为什么把高宗写在第三爻而不写在第五爻,是因为九三爻是三个阳爻的中心之爻,大商只是一个中心大国,不是天下共主,他要是天下共主,我们还有理由去推翻他吗!”

小丁又问:“‘小人勿用’是说小人不能这样做,这怎么解释呢?”

文王:“意思是大伐小可以,因为这是在维护安定秩序;但小不可伐大,这样容易造成秩序混乱。”

小丁憋了好一会儿,还是忍不住地问:“如果我们周国伐商是不是属于以小伐大呢?”

文王笑着拍了拍小丁的肩膀:“有道理,这就是我为什么写高宗的原因。高宗时代大商富强,国际环境安定有序,作为中央大国,有责任平定周边野蛮部落的暴乱,也可以说这是‘既济’时代。而现下纣王无道,民不聊生,天下大乱,属于‘未济’时代,小伐大应时而生。所以说,时代不同,时代的主题就不同,切不可死读圣贤书而不知变通。”

《既济》,学习《周易》的入门卦

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

小丁:“六四是安静之爻,从治水的角度讲,是没有洪水的季节。繻是夏天穿的单衣;袽是破棉衣。终日戒是一整天都有戒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文王:“这是指要建立一项制度,在夏天雨季开始一直到雨季的结束,都应该有专人在河堤上值守,观测洪水的变化。发生大洪水都是有预兆的,发现预兆要及时发动民众搬迁到高处去。常言说:有备无患。不能因为没发生洪水就疏于防范。其实万事万物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在和平时期,要防备战乱的出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小丁:“九五为君。东邻西邻指平等的邻国。杀牛祭祀是太牢,用于祭祀上帝祖先;禴祭是祭品薄,用于祭祀神灵。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文王:“祭祀是国君的一种态度,每次祭祀都用盛祭,是重神力轻人力的体现。用薄祭体现了重人力轻神力,说明关注的是民生,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戴。西邻可以指我们周国,东邻是我们东面的国家。东面的国家有了灾难总是祈求上帝,导致老百姓为了活命纷纷来投奔我们。而我们在没有灾难时就提前预防,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拥护,才真正的‘实受其福’。”

上六濡其首,厉。

小丁问:“上六为首,整个卦都各安其位,为什么上六爻就被河水打湿了头呢?”

文王答:“有其利必有其弊。初爻到五爻是阳爻势力范围,九三的势力只能影响到这个区域,在这个区域可以组织协调治理河水事项,水患从而得以整治。上六为法外之地,人单势孤,没有能力抵御自然灾害,像狐狸这种有灵性的动物都被水淹,何况附近的居民呢!所以各自为政的社会形态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就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是不值得提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