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或是重生?揭秘爆雷潮下P2P真相!

在历经了十年的跨越式发展之后,当下的网贷行业正经历一次破碎和重生。

从2014年的行业大洗牌,到2015年的某宝跑路,再到今年的爆雷潮,每一次P2P都站在了风口浪尖,但每一次都能像打不死的小强一般顽强地活了下来。

P2P之所以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正是源于国内中小企业及企业主旺盛的借款刚需。据统计,在我国中小微企业约有7000万,然而只有10%能从银行获得贷款,“难、贵、慢”是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普遍现状。

当前我国P2P贷款余额已经突破1.3万亿元,也就是说有超过1万亿的资金输血于中国的中小微企业主,解其燃眉之急,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而在暴雷密集爆发后,官媒、协会也不断输出正面声音,为P2P站台。

破碎或是重生?揭秘爆雷潮下P2P真相!

雷潮产生的原因

其实这波雷潮的原因,完全就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年初搞的一波扫黑除恶,把很多原本有还款意愿的借款人变成老赖,而原本就是老赖的的借款人,越来越嚣张,结果现实是警察成了给老赖跑腿的,而做真实业务的平台动不动就是套路贷,从而导致借款人的逾期坏账率急剧增加,各平台被迫收缩放贷,缩减业务求生存。另一方面去杠杆政策,结果房地产领域杠杆没去掉,反到是给一些中小企业的杠杆来了个釜底抽薪,从而导致多家上市公司债务违约,从而间接影响了P2P。

高收益梦破碎了?

作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代表,P2P网贷经历了急速成长、井喷式扩张,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一个香饽饽,备受广大投资人的青睐。

与传统金融业不同,P2P网贷依托于网络平台,信息衔接高效,不仅能有效降低成本,更是大幅度提升了资金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质量。同时,其高于银行的收益也是重点考量的内容。

网贷P2P虽然今年遭遇挫折,但并未脱轨。监管在加强、风控在升级、科技在创新,局面开始向利好扭转。

破碎或是重生?揭秘爆雷潮下P2P真相!

雷潮下众生相,喜忧参半!

野鸡平台举步维艰

受到此次爆雷潮的影响,很多野鸡平台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不少平台,都在想各种退出方式,试图“软着陆”。

各地的互联网金融协会,似乎也想起了“良性退出”这个词。

一段时间以来,北京、杭州两地相继推出“良性退出”指引,试图让坚持不下去的平台平稳、有序地退出,避免群体性事件。

目前,行业内的退出方式无非三种:

第一种,即逐步停止发标,按时兑付。

这种方式,就是缓慢踩刹车,基本不会引起投资人的不适。

这大概是良性退出最好的一种方式——默默清盘,甚至都不发布公告,在兑付完所有的钱之后,再悄悄离开行业。

例如国资系平台金融博士,因部分借款企业逾期等问题,于8月3日发布公告,即日起暂停新项目发布,全力投入逾期项目相关资产清收、追偿工作中。8月24日,金融博士负责人公开发表致投资人的一封信,表示平台将良性退出。8月30日,金融博士发布首期兑付公告,即日起开始对投资人进行兑付。

破碎或是重生?揭秘爆雷潮下P2P真相!

而现在流行的第二种方式,就是债转股。

所谓的“债转股”,在金融史上,是处置不良资产比较常见的方式。

它无非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将欠投资人的钱,转成P2P公司的股份。

假设待还资金是100元,就直接把这100元当作购买股权的资金,每年按照一定比例给投资人分红收益。

但不少投资人并不认可平台的股份。“这个平台都快倒闭了,我要它的股份有何用?”

除此之外,有些P2P平台已经集团化,旗下还有其他子公司或者投资的公司。

P2P平台可以将投资人的欠款,转成子公司或者投资的公司的股份,或者成立一个“债转股基金”。

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投资人都不会立刻拿到现金,只能默默等待未来的“分红”。

如今,尝试这种方案的企业并不少。

现在行业能看到的第三种方式,就是延期兑付。

所谓延期兑付,说白了,就是过一段时间再还。

提出这种方案的企业,试图将还款时间,延后两到三年,甚至更久。

例如去年的绿能宝公布兑付计划时,直接将兑付时间延长到了30年。

破碎或是重生?揭秘爆雷潮下P2P真相!

7月13日暴雷的钱爸爸,则在公告中表示,用三年时间,分7个批次为投资人兑付资金。

而大部分平台,卡在良性退出的门槛上,左右为难,举步维艰……

上市公司态度不同

如今P2P走下神坛,上市公司们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当年上市公司参与P2P时的目的不同、参与方式不同,如今受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

有一些公司出于提升股价、抬升市值的目的参股或者投资P2P平台,一边忙着转让股份、撇清与P2P的关系,一边还要面对股价大跌,市值缩水。毕竟,资本市场就是那么现实。

比如在投之家与网贷之家股权纠纷的案例中,网贷之家在第一时间发布声明时就将矛头直指上市公司珈伟股份。

而珈伟股份也在第一时间发布公告称自己遭遇诈骗,对于工商变更一无所知,也从未参与投之家的B轮融资。随后又在回复深交所的回复函中称,自己所持股份为代持。

真相到底如何至今扑朔迷离,但从事件爆发到现在,珈伟股份的股价已下跌逾26%。

但是行业中也不乏依然初心相伴,合规发展的上市平台,比如美股第一上市平台和信贷。

7月24日,和信贷董事长安晓博在直播中郑重承诺接收用户反馈,优化用户体验。

8月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而本次发布会的主角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风控管理系统“和芯”。

8月9日,在《北京市网贷行业共建社会信用体系联合声明》中发声,旨在推动网贷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8月14日,和信贷(NASDAQ: HX)发布公告称,以160万美元收购印尼网贷公司PT Alpha Information Development的母公司Musketeer Group 20%的股份,从而实现对PT Alpha公司的间接投资。

破碎或是重生?揭秘爆雷潮下P2P真相!

明星基金自顾不暇

在2013到2015年年间,P2P可以说是最吸金的行业之一,大批的投资机构蜂拥而至,不仅洒下重金,还为其背书站台。如今P2P爆雷潮一路从不知名平台向头部平台蔓延,一些明星基金重金下注的平台也没能幸免。

据不完全统计,从6月至今,出现爆雷、跑路、提现困难等问题的平台中,投资方涉及源码、IDG、高榕、顺为等多家知名创投机构。其中,“踩雷”最多是源码资本,其投资的银客网、火球网、贝米钱包均已出现问题。

破碎或是重生?揭秘爆雷潮下P2P真相!

当然,早期投资本身就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在大赛道里下注多家机构、有成有败是常事。并且,作为前几年的热门赛道,不少知名基金都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押注了众多项目。

例如,根据IT桔子披露的信息统计,红杉资本(中国)累计在金融领域投资公司数达67家,其中与借贷相关的投资有23笔。而源码资本除了前述几个项目之外,前后总计投资了至少16个互金相关的项目,包括已经上市的趣店。

直接面对C端用户的P2P平台在经营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无疑是在获客和资金这一端,尤其是一些创业公司。明星基金的投资加持则成为了一种惯用的品牌背书方式,这一做法在行业爆发的那几年蔚然成风。

这些明星基金曾经助推了P2P行业的繁荣,从品牌加持到资金支持不遗余力,如今自然也难以避免被风险反噬,曾经被P2P平台们作为美化其品牌和专业形象的利器,如今却让自己的品牌和专业形象打了折。

其实能撑到现在的平台,绝大多数都是用心经营的平台,真正抱着跑路诈骗的平台,绝大多数都快死绝了,该雷的也雷的差不多了,另外现在禁止新设立P2P平台,未来平台的数量只会越来越少,但从长远来说,行业的规模随着国家经济规模的增长,行业的业务总量也会增涨,而剩下来的平台却越来越少,那么活下来的平台就能分到更多的肉吃,这是未来的趋势!

不论是哪个行业,其实拼的就是一个未来的希望,谁为这个希望准备的更多,更充分,谁的胜算就更大!行业在风波或是低谷的时候,看似是低沉的时刻,但波涛汹涌之中却可以比平静时更能淘汰掉竞争对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