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还有这么苦的水果!

怎么还有这么苦的水果!

《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玛蒂达问里昂:“人生总是这么苦么,还是只有童年苦?”

里昂望着小女孩说:“总是这么苦。”

相比于甜,苦,可能才是人生的常态。

怎么还有这么苦的水果!

柑橘类有上百个品种,虽然大小、颜色、口味各不相同,但基本味道都是酸甜的,近年来新培育和引进的品种也多以甜作为追求的目标。但是在柑橘类家族中确有一个异类——


瓯柑

不甜反苦,而且,还让人欲罢不能。

怎么还有这么苦的水果!

再苦也是千年贡品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后的160 多年,其后裔四散逃亡,其中一支逃亡到浙江南部瓯江流域,首领为摇。《史记·东越列传》记载,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 年),摇被封为东海王,定都东瓯,世俗号为东瓯王。

东瓯国便是台州、温州和丽水三地最早的行政建制。即使东瓯国仅存留了短短的54 年便归汉北迁,但这段历史赋予了这个温州重要特产的名字——瓯柑。

瓯柑果形端正,梨形或高扁圆形,果顶部凸出;果皮色泽橙黄色或金黄色,光滑油亮,果蒂鲜绿;果皮与果肉结合紧密,易于剥皮,果肉柔软多汁。

看到这,瓯柑似乎与其他柑橘并没有什么不同,不过如果把瓯柑放入口中,最先跟饱满的汁液一起蔓延开来的一定是微微的苦味,苦味完了有些人可以尝到一丝清甜,有些人却尝不到,还有一些人在初尝苦味的时候就已经把它吐出来了。

所以,瓯柑又叫“苦柑”

怎么还有这么苦的水果!

现代医学证明,瓯柑中苦味的主要成分是新橙皮甙和柚皮甙,因而瓯柑有退烧、缓解咽喉炎、缓解头痛等作用。温州民间素有“端午瓯柑似羚羊”的美谈,这里的“羚羊”主要指羚羊角,是有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功效的中药,这句俗语说的也是瓯柑的药用价值。

说到好东西,历代帝王自然最会享受,食物上更是如此,有着2400 多年栽培历史的瓯柑,唐宋时便以质优味美誉冠全国,成为帝王元宵佳节分赐群臣的美味。三国时期的曹操还专门派使者跨越1 400 余千米的路程,到永嘉(今温州)选取了40 担瓯柑,运回都城邺郡。

除了中国人喜欢,日本人也喜欢瓯柑。15世纪初,日本高僧智惠来到中国,取道温州乘船回国时品尝到瓯柑后,备觉美味,遂带了几篓瓯柑回到日本与院内和尚们分食。食用后,僧人们将柑籽随意抛撒在园子里,不想第二年竟然生根抽芽,长出了柑苗,开花结果后更意外地发现一株柑树结出了无核的瓯柑,几经改进培育出无核柑新品种。因为母体源于温州,这种新品被定名为温州蜜柑,在日本广为种植,远销国外。

能够忍受上千公里的长途运输,得益于瓯柑的另一个优势——耐贮存。瓯柑的贮藏不用任何保鲜涂料,只要保证干燥、通风,瓯柑的贮存期可以长达半年,经常有人在来年端午节前后取出去年的瓯柑食用,这样长的贮存期是其他柑橘无法做到的。长期贮藏之后的瓯柑,在口感上也会有所“升华”,苦味尽消,柔软多汁,甜美爽口,颇有些

“苦尽甘来”的意味。

怎么还有这么苦的水果!

温州人心里“家”的味道

温州有诗赞瓯柑道:

先苦后甜堪品位,个中三昧似人生

细想来,品尝一颗小小的瓯柑,竟然有种与越王勾践遥遥呼应的历史味道。

瓯柑适合种植于“斥卤之地”,所谓斥卤之地,就是积潦纵横、盐碱低洼、芦苇丛生的贫瘠土地。而“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温州,则给了瓯柑更大、更适宜的生长空间,瓯海梧田、三垟等平原水网密布地带的环境,就被专家认为是最适合瓯柑的生长地。时下,三垟70.9% 的陆域面积中有47% 的面积都种植了瓯柑,或许是如此严苛的地理要求决定了只有温州才有更加地道的瓯柑。

怎么还有这么苦的水果!

如今温州一年仅产6 万吨瓯柑,占全国柑橘类产量不足2‰。但不管产量如何,对于习惯四处闯荡的温州人来说,瓯柑始终是家乡独有的味道代表,更是寄托乡愁的慰藉。居于温州当地的人不用多说,每年总要吃上几箱瓯柑,才觉得日子圆满;对于年少离家、客居他乡的温州人来说,瓯柑最能承载深沉的情感,一位生于20 世纪20 年代、客居杭州的老者感叹“最难忘是瓯柑”

而且,对于温州人来说,瓯柑也并不总停留在味道的感知上。温州旧时的手工铜匠在做好铜器的毛胚之后,需要用瓯柑汁浸泡一段时间,才能继续加工为成品,当时手工制作的铜制茶壶、水壶、面盆可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虽然铜器毛胚浸泡柑汁的原因已不得而知,但瓯柑确实已经浸入到温州生活中的每个细节。

怎么还有这么苦的水果!

剥开一粒黄灿灿的瓯柑,填进嘴里,微苦漾开之时,对于过往和故乡的思念最浓烈,饱含历史味道和亲情挂念的食物最让人觉得是享受——时间越长久,那些带有历史和岁月之赏的味道越纯粹。

怎么还有这么苦的水果!

瓯柑

熊猫一星,精选(Selected)

推荐词:温州千年历史的历代贡品,湿地岛屿环境造就的“自然”瓯柑。

采收时间:11 月上旬

联系方式:18767701367(蔡全良)

产地位置:浙江省温州市三垟湿地应谭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