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內容,並不一定需要當紅明星去吸引關注

最近幾年,當紅明星的片酬和出場費動輒幾千萬上億的新聞層出不窮。在很多人眼裡,一檔綜藝節目是不是當紅,往往是以明星的咖位論英雄的。很多想成為明星的青少年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總是幻想著一朝成名,就可以衣食無憂,受無數粉絲擁戴。在電影裡露個臉,在綜藝節目裡做個遊戲,數不清的錢就進了自己的腰包。不知何年何月,這場春秋大夢才能夠醒來。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明星資源如此炙手可熱?究其原因,無外乎影視劇和綜藝節目的廣泛生產製作和彼此之間的激烈競爭。當前,多家衛視和三大視頻網站都在爭搶明星資源以期獲得高收視率和大量活躍用戶;大量的影視劇寄希望於流量明星來帶動票房和收視。

暫且不論這樣做是不是真的能夠獲得等額的回報。難道不靠流量明星,真的就做不出好的內容嗎?

當然不是。

去年全網爆紅,獲得超高收視率的《人民的名義》就是一例很好的教材,正劇題材,沒有當紅明星,沒有天價片酬,但依然獲得了口碑和收視的雙豐收。

好的內容,並不一定需要當紅明星去吸引關注

說到綜藝,前幾日人民日報點讚了山東衛視《美麗中國》其中一期節目的內容。猛然發現這竟然是一檔類似於素人真人秀的環保類綜藝!

該期節目的主要內容是張立強一家三代堅守36年,讓11萬畝荒漠變綠洲的故事,視頻被@人民日報等百餘家媒體、機構和個人大V推薦。網友紛紛留言致敬治沙英雄,為節目點贊。

好的內容,並不一定需要當紅明星去吸引關注

人民日報推薦《美麗中國》短視頻

除了綠色發聲人張立強,節目每期都會推出不同的發聲人,“用綠色發聲人的真實故事、樸實話語打動人”。

好的內容,並不一定需要當紅明星去吸引關注

《美麗中國》節目截圖

好的內容,並不一定需要當紅明星去吸引關注

《美麗中國》導演組工作照

在一個普遍追捧流量明星的市場環境裡,導演組居然可以走進深山大川、發掘身邊平凡的偉大,做出這麼一檔不靠明星站臺、不以娛樂為目的有情懷、正能量綜藝,可謂是綜藝屆的一股清流。

再看已經播出三季的《加油!向未來!》,憑藉如電影大片般的試驗場景,扣人心絃的實驗探究,寓教於樂的答題模式,用科學實驗吸引觀眾眼球。

好的內容,並不一定需要當紅明星去吸引關注

《加油!向未來!》節目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節目在第一季的時候,還請了一些明星做答題嘉賓,但第二季的時候就完全摒棄了這個思路,將節目更多的時間集中在酷炫的科學實驗上。並用成績證明了科學節目並不等於沒趣味,沒有明星的真人秀並不等於沒亮點!

其實好的內容,並不一定需要當紅明星去吸引關注,好的綜藝更不一定要定位娛樂,《中國詩詞大會》《國學小名士》等節目,無一不是口碑和收視俱佳,但卻不以娛樂大眾為目的。

說到底,娛樂並不是媒體的職責所在,隨大流炒作明星經濟更是不應該。希望有更多有意義的節目出現,曲高未必和寡,泛娛樂化終將被摒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