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政之下防民之口致國人暴動 豬一樣的天子最終“死得其所”

我國曆史上的中央政權,有很多都在垂死掙扎之後滅亡於起義、民變。“破船還有三斤釘”,面臨統治危機手中無一兵一卒的君主並不多,周厲王就是其中之一。


暴政之下防民之口致國人暴動 豬一樣的天子最終“死得其所”


周厲王在位時期,西周國力早已衰弱。因為你實行“分封制”的原因,西周國君手裡本來地盤就沒多少,打漁的、砍柴的這些人身上能徵收到的賦稅還都掌握在貴族、士卿手裡,國君一個子兒也看不到。周厲王這個人,很能花錢,而且常年東征西討,為了充實國庫,他就打算從“山林之澤”方面打打算盤。


暴政之下防民之口致國人暴動 豬一樣的天子最終“死得其所”


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都對周厲王很不滿。非議傳到周厲王耳朵裡,他乾脆找了個巫師來監視大家,巫師說誰議論國政,就把誰殺掉。最後弄得和電視劇《宰相劉羅鍋》裡的情節差不多,朋友在大街上見面都不敢打招呼,只能靠眼神相互致意。

周厲王很開心,以為自己“真正的管住了人們的嘴”。好景不長,國都內的平民對周厲王的行為忍無可忍,不約而同的抄傢伙衝到王宮準備收拾自己這位國君。周厲王還滿不在乎,囂張的命手下趕緊調兵遣將對付“亂民”,這讓他手下人哭笑不得,為啥?因為西周時還沒有職業軍人,每當國家有戰爭時,上陳殺敵的那些士兵都是平時的百姓,擔當指揮官的就是那些貴族公卿,百姓都造反了,還能從哪兒“調兵遣將”?


暴政之下防民之口致國人暴動 豬一樣的天子最終“死得其所”


無奈之下的周厲王只好帶著幾個親信逃出都城,跑到了一個叫“彘”的地方,“彘”是什麼?就是豬的意思。這位豬一樣的國君,十三年後就死在了“彘”這個地方,這是不是名副其實的“死得其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