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心理學

愛上心理學





現如今的中國社會湧現出一股留學熱潮,然而心理學依舊是中國留學生望而卻步的一個專業。在我所處的朋友圈當中有來自北京的上海的四川的廣州的,然而選擇了心理學為專業的只有我和一個香港男生Sam。


完成整個心理學的program,需要讀三年的本科,一年的榮譽學士以及兩年的碩士。墨爾本大學的本科是三年制的。第一和第二年有兩門必修課,第三年也有兩門必修課,然後需要另選三到四門有關的選修課。第一年的心理學就作業和考試方面來說相對比較輕鬆,只有一篇文章佔總分的40%和期末考佔總分的60%。每個星期有三節大課和一節小課。除去上課時間大部分時候我都在忙著寫文章和看資料。

我的第一個作業是看一場日落。當時我們正在學視覺感受器,瞭解眼睛在有光的時候和沒有光的時候所看到的世界有什麼不同。需要把在日落時眼睛觀察到的一切變化記錄下來,然後可以選擇任何文體把這些記錄寫成一篇文章。我和朋友看了兩場日落,一場在海灘邊,另一場在Eureka Skydeck上,然而很醉的事實是,這都不及我在YouTube上搜索的視頻來得有用。最後,我把這些都組合在一起寫了一篇小說。比起我學的其他哲學科目要寫的各種亂七八糟的文章來說,這篇文章我寫的很開心,因為能把幻想和知識相融合。

我印象中比較深刻的一節課是在學習從眾心理(conformity)的時候。從眾心理是指個人因外界環境的影響而改變自己的行為做出符合公眾輿論和大多數人行為的一種心理效應。當有三到五個人在做同一種行為時,就可以形成從眾心理的環境了。當時Tutor把我們班分成兩組讓大家出去做實驗來驗證這個理論。我們組共七個人去了一條比較繁榮的街,然後一起望著一盞白色的路燈。一開始只有我們中一個人望著這盞燈然後是三個人然後是六個人。這是我們第一組實驗,歷時5分鐘,據第七個人的記錄有四十九個人看了那盞路燈,有30~50%的人停下來和我們一起站在雨中(那還是個下著毛毛雨的寒冷的傍晚)望著那盞根本沒有任何特色的白色路燈。我清楚記得有好幾個路人一直在旁邊猜測我們的行為,還有好幾個路人一直在追問我們“你們在看什麼”。當時大家的內心OS都是“你問我我問誰啊,我也想知道我在看什麼”,然後就聽見我身後的男生一臉興奮的對他們說 “Look,over there”。嗯,那個路燈是挺亮的。之後的一個星期,我常能在學校看到其他班的人在做這個實驗,而且路燈真的是個高頻率的選擇點。看到那麼多不明事實的學生停下來然後從眾的時候,我就更深刻的發覺心理學的魅力。通過心理學,我們能夠去了解人心的共性,能夠去窺探人們行為背後的心理,能夠去預測人們的行為。這些都是多麼不可以思議而又神秘的事。

每當和別人提起我的心理學專業的時候,似乎有無限的風光,總能聽見別人回應道:“那你學的東西一定很好玩,你也一定很厲害啦?”然而,在學習大腦構造和背誦疾病症狀的時候,我還是很痛苦的;在考慮到要經過6年的漫長讀書路時,我還是很迷茫的;在一個人吃晚飯糾結自己的英語口語時,我還是很難過的。但是,我很快就要邁進大學的第二年了,我希望自己能夠學到更多更多有趣的知識。不管怎樣,這場跨越了7513公里的探索之旅還要在這個陌生而又美麗的城市繼續。當你迷茫而又不知道何處可去時,真正的旅程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