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20年後“反削”老師:體罰對孩子的心理傷害有多大?

“老師當年教會了13歲的他什麼叫暴力,20年後他告訴他老師他可以出師了。”

近日,河南欒川縣33歲男子常某將初中老師攔在路上大抽嘴巴的視頻在網上引發廣泛關注。

據瞭解,畢業於欒川縣實驗中學的男子常某,將車停在路邊,待當年的老師騎電動車經過時將其攔住,讓同伴在車旁持手機拍攝,然後自己一邊扇老師嘴巴一邊罵:

“你還記不記得我?以前咋削我你還記得不記得?知道不知道?過去十幾年了!”

“以前你咋當的老師?”

男子20年後“反削”老師:體罰對孩子的心理傷害有多大?

被打後,老師沒有還手,僅是嘴裡喏喏地說“對不起”。

後來視頻曝光後,疑似打人男子常某在網上“解釋”毆打老師的原因。

稱其今年33歲,打老師時既沒喝酒也沒失去理智,只因20年前13歲在欒川縣實驗中學讀書時,因家裡沒錢沒權,被該老師任意欺負踐踏尊嚴,多次把他踩在腳底下連踹十幾腳並踹頭,對他的心靈造成了一輩子的傷害。

男子20年後“反削”老師:體罰對孩子的心理傷害有多大?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流行的教育手段,可以用“不打不成器”來概括。

家長將孩子送到老師手上時,往往會特意奉上此句叮囑,那些不體罰孩子的老師,甚至還會被家長認定是對孩子不重視。

至於尺度,全靠老師拿捏,在龐大的人口基數前提下,不乏體罰致死的極端個例。

儘管在今天而言,老師該不該打學生,依舊存在爭議,但教學手段告別野蠻,以更加文明且溫情脈脈的方式進行,逐漸成為社會共識。

男子20年後“反削”老師:體罰對孩子的心理傷害有多大?

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打罵和過分的嚴厲只會讓兒童說謊,變成怯懦的人,同時養成兒童的殘忍性”。

體罰的直接危害,就是嚴重傷害孩子的心理。

在青少年階段,孩子的神經系統沒有發育成熟,如果經常受到各種形式的體罰,會導致其自尊心受到傷害,逐漸迷失對自我的正確認識,甚至完全喪失自信心。

不少在學校裡被老師看作“自暴自棄”的孩子,究其原因,大多都有因上述經歷所致。

侵害身體的體罰對孩子的心理影響顯而易見,而“軟體罰”(語言暴力和孤立環境)對孩子的個性和心理健康同樣不利。

孩子的內心世界是敏感脆弱的,對孩子的辱罵、挖苦、和嘲笑導致孩子在同伴中被孤立,失去安全感和歸屬感,容易形成冷漠孤僻、敵視和心理閉鎖等心理障礙。

長此以往,孩子變得自卑膽小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有的甚至還會在內心產生仇視他人和社會的負面情緒,導致心理問題。

2013年5月,江蘇鎮江市一名9歲男孩受老師言語侮辱,因刺激而患“兒童精神分裂症”,法院判決該教師侵犯男孩的健康權和人格尊嚴,校方賠償該男孩11萬元。

2014年2月寧強縣鐵鎖關中學的兩名初中生因為倒垃圾遲到,被教師辱罵後先後從學校三樓跳下摔成重傷。

2017年8月四川成都彭州中學實驗學校13歲女生康某補完課回家後,從自家住宿樓跳樓身亡,留遺書稱“因老師而死”。

由此可見,“軟傷害”對孩子身心健康的摧殘程度一點也不亞於“硬傷害”。

為人師表者動輒出口傷人,對孩子身心的危害可能是一生都難以彌補的。

男子20年後“反削”老師:體罰對孩子的心理傷害有多大?

由加拿大學者哈雷特·麥克米蘭等人進行的一項全球最大規模的針對體罰影響的調查發現:

被體罰的兒童成年後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兒童的兩倍,而且患上焦慮症、反社會行為傾向和抑鬱的幾率大大增加;

在偶爾被打的受訪者中,有21%患上焦慮症、70%患上抑鬱症、13%酗酒、以及17%吸毒。

體罰還會對孩子的智力發育帶來負面影響。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專家曾對1510名2~9歲的兒童進行了4年的跟蹤研究。

在2~4歲的兒童組中,沒有遭過體罰的兒童的智商平均數要比經常捱打的兒童高出5分;而另外一組5~9歲的兒童中,這兩類孩子之間智力的差距高達28分。

顯然,經常遭受體罰的孩子的智力發育受到極大的影響。

膽小順從的孩子受體罰後,更加自卑和自我否定,有可能產生對暴力手段的認可,長大之後不會去反抗暴力和正確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而那些具有反抗意識的孩子受體罰後,往往會形成以暴制暴的意識和極度敏感的自我保護意識,在成人之後更沾染不良行為。

各種形式的體罰還會使孩子本能地採取自己的方式逃避體罰,造成他們撒謊、恐懼、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其實,這都是他們失去了對自我的正確認知。

男子20年後“反削”老師:體罰對孩子的心理傷害有多大?

根據美國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病學會(AACAP)的研究,頻繁的體罰變成“日常”之後,容易導致孩子出現性格障礙,會讓孩子認為暴力是解決人際衝突的一個可選項,他們可能會反過來對他人運用體罰手段。

這些孩子通常在發展人際信任方面表現不佳,或者無法學會處理爭議的必要技能,也不能以更溫和的方式行使自己的權力。

美國心理學家施特勞斯的調查結果顯示:

幼時經常被打罵的男孩與很少被打罵的男孩相比,成人後強迫他人與自己發生性關係的傾向高4倍。幼時經常被打罵的女孩也具有同種傾向。

這項調查說明,肉體懲罰會使孩子自控能力下降,產生自卑、暴力傾向以及反社會情緒。

男子20年後“反削”老師:體罰對孩子的心理傷害有多大?

現代教育體制下的教育者——老師、家長、學校各方面的確面臨很多壓力和焦慮。

他們有的陷入生存困境,有的很負責任卻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他們需要學習更多的心理學知識,他們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需要得到全社會的重視。

因為一個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懂得尊重的教育者,他的一句話,一個行為,足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知乎上,有人回憶起改變自己一生的語文老師。

她極度反感任何欺凌行為。在看見一個有錢孩子欺負同學時,她嚴厲的教育我們:

“你們以後一定不要讓你們擁有的金錢成為你嘲諷貧者的資本和原因。

“要知道在孩童時期結下的友誼,一定是最乾淨的。”

“我希望你們可以一直保持一個孩子的慈悲心,這才是最可貴的。”

“這話我一直記到現在,並奉為真理”。

男子20年後“反削”老師:體罰對孩子的心理傷害有多大?

雖然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讓每個教育者都做到無條件積極關注,給孩子愛和關懷,保護每一個孩子的心理健康,很困難。但底線是:

即使不理解,也絕不傷害。

當你口不擇言地踐踏一個孩子做人的自尊心時,無疑為他以後的悲慘人生埋下了種子。

人本主義心理學大師羅傑斯認為,教育的目的只有一個:培養一個完整的人

尊重,這個被集體遺忘的教育底線,需要每一個人銘記在心。

而家長、老師、學校、心理諮詢師、全社會都應該加入到保護一個孩子心理健康的行列中來。

如此,一個孩子才有可能成為一個真正幸福,人格完整,自我實現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