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存在的4大误区

考研的4大误区,你知道么

一个专注考研的小子

希望本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考研中存在的4大误区

伴随期末考试的结束,对于2020考研的小伙伴们将要全心投入复习中,不论是自己摸索制定的复习规划,还是通过往届学长学姐的经验和相关论坛考研帖,都应明确复习方向,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备战考研。下面微笑为大家整理了考研另一些要点,防止考生陷入误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都能够金榜题名。

考研中存在的4大误区

持久战≠好效果

可能有些同学认为,考研复习的时间越早越好。 有些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身边同学在刚入大一就已准备开始考研,此刻已进入刷真题阶段。然而,并不是准备的时间越长,越久,才能获得最好的复习。

有些备战不到一年就如愿以偿的考上研究生,有些备战2年甚至更多依旧没有被录取,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备考时间长短和复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二者并不是是绝对的正比关系。一般来说,战线拉得太长,很容易使你在学习时产生厌烦情绪。也很容易导致疲劳期的提前出现。早期过度投入可能会让你在考前复习有些疲软带来一些负面情绪。

一般来说,各院校的专业每年都会发生变化,在命题方面,命题重点,热点难点上做一些调整,有的学校在制定参考教材上也会有调整。大家要合理安排时间和规划方法,不要过度浪费人力和时间,要做到有效的复习,规划好时间,保证事半功倍的完成复习任务。

考研中存在的4大误区

热门专业≠最好、合适、高薪

在选择报考专业的时候,很多考生会盯着热门专业扎堆报考,认为冷门的专业毕业之后不好就业。选择眼前的“热”专业,并不代表以后的就业形势一定会好,可能研究生毕业时所谓以往热门”专业已经成为当时的冷门了。

而应该选择自己究竟想学什么专业和自己适合学什么专业。人云亦云,不要道听途说的去相信哪些热门专业的就业好,所以在报考专业课时候,根据自身情况,就业形势,等方面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也可以咨询相关专业的老师。

考研中存在的4大误区

跨考专业≠歧视

在考研大军中,每年都会有很多人选择跨考,挑选自己喜欢的专业。然而跨考的小伙伴最明显的劣势就是专业基础薄弱,毕竟相对于“科班出身”的学生来说,跨专业的小胖友们很多都只是在考研期间才开始接触专业课的,短时间内突击学习的效果不一定扎实。

因此,跨专业的小胖友们最担心的就是复试时会受到歧视。很多人在听说了身边跨专业的同学复试被刷了,就变得草木皆兵,觉得跨专业复试会被歧视。

其实,跨专业的同学们在面对别人失败的例子时,应该保持客观冷静。失败的原因很可能是自身实力不足导致的,而不是歧视导致失败。但是专业的劣势是可以通过有效的复习来弥补的。

既然你初试都过了,就说明你并没有落后于科班出身的同学。复试考察的是综合素质,只要你在复试中能向导师展示出你在这个专业上确实有足够的发展潜力,得到老师的信任和青睐,有的导师认为跨专业的学生视野开阔。学术思维活跃,比较热衷于招收跨专业考生。所以不要有过多的心里负担,好好准备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导师,只要你够优秀,一定会被录取哒。

考研中存在的4大误区

历年考题≠不会考

很多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会买最新的资料,很注重最新的历年真题,往往忽略了时间较久的真题,或者复习到最后根本没有时间刷题,主要原因就是对历年真题没有得到重视。

历年考题是最能反映命题意图、命题意向的。它经过许多专家认真研究分析决定的,在把握命题思路和考察方向的原则上每年都是一致的。而一般的练习题无论编者有多权威,毕竟或多多少都会受个人思维的影响。

其中在专业课的命题上,虽然每年的重点都有所不同,但通过对往年试题的分析,同一考察点重复出现的几率每年都会有。尤其是这门课程的核心知识,往往以变换出题角度和形式的方法来考察,这也是众多老师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