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研发高毛利的三力制药,凭什么IPO?


低研发高毛利的三力制药,凭什么IPO?


近日,原新三板企业三力制药递交上市材料,向A股市场发起冲击。

三力制药在新三板上业绩亮眼,亦曾大手笔分红,但是“明星企业”冲A,胜算又有几何?

供应商纰漏百出

公开资料显示,三力制药主营业务为药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线主要围绕儿科、呼吸系统科、心脑血管科、消化内科等领域。

招股书显示,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三力制药实现营收分别为3.59亿元、5.15亿元、6.38亿元和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261.01万元、7487.97万元、8762.82万元和5716.45万元。

低研发高毛利的三力制药,凭什么IPO?

三力制药的主打产品,开喉剑喷雾剂,于2009年正式推向市场。

招股书显示,其在咽喉疾病中成药喷雾剂市场中的排名也已赶超桂林西瓜霜喷雾剂而占据首席连续3年。

低研发高毛利的三力制药,凭什么IPO?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和开喉剑喷雾剂的销售收入合计分别为 3.29亿元、4.88亿元、6.12亿元和 2.8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 91.55%、94.91%、95.80%和 95.66%。

儿童型产品销售收入分别达到2.75亿元、4.07亿元、5.18亿元和2.41亿元,成人型产品销售收入为5396万元、8162万元、9318万元和4555万元。两者合计,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超过95%,对公司业绩贡献极大。

三力制药同时披露了产品结构相对集中,对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开喉剑喷雾剂的依赖性较强的风险。

根据招股书,开喉剑喷雾剂(含儿童型)取自经典苗医验方,其组方主要药物有四味:八爪金龙、山豆根、蝉蜕以及薄荷脑。

其中,三力制药对八爪金龙、山豆根、蝉蜕三种原材料的采购,占年度采购总额在80%左右。

三力制药披露的采购合同显示,其供应商包括亳州市盛龙药业有限公司、重庆慧远药业有限公司、安徽海鑫药业有限公司、安徽顺和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以及安顺市宝林科技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低研发高毛利的三力制药,凭什么IPO?

然而其供应商漏洞百出,多家供应商存在缺陷,严重者甚至被吊销了GMP证书。

产品占领市场、受到广泛认可固然重要,同时也包含着风险,供应商存在问题,产品亦有极大可能发生问题,除却对公司的影响,也将引起公众的负面情绪,甚至引发社会恐慌。

销售费用占比高于同行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三力制药的费用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46.74%、49.69%、51.10%、48.07%。

细看下来,销售费用额度最高,分别为1.57亿元、2.38亿元、3.03亿元、1.35亿元,占整体费用比例为93.53%、93.25%、92.78%、93.98%。


低研发高毛利的三力制药,凭什么IPO?


三力制药解释称,公司销售费用构成基本稳定,市场推广费比率较高,主要由于公司专业化学术推广的销售模式所致。

“专业化学术推广”是指:制药企业以学术推广会议或学术探讨会等形式向医生宣传药品的特点、优点以及最新基础理论和临床疗效研究成果,并通过医生向患者宣传,使患者对药品产生有效需求,实现药品的宣传。

所谓的“专业化学术推广”主要包括组织课题研究、开展学术论坛、开展学术交流会、多中心开展药品临床试验、专业核心期刊正文等形式。

三力制药主要是通过专业的学术推广服务商和公司销售团队负责公司产品在合作推广区域开展学术推广,实现产品向医院等终端的销售意向,公司对学术推广服务商具有较强的控制力;配送商为医药商业公司,主要负责公司产品向医院等终端的配送。

低研发高毛利的三力制药,凭什么IPO?

在A股医药公司中,销售费用规模较高的包括步长制药、复星医药、恒瑞医药和华润三九,2017年的销售费用分别达到82.87亿元、57.91亿元、51.89亿元和47.5亿元,占营收规模的比例分别达到59.77%、31.24%、37.50%和42.72%。

2017年,三力制药的销售费用占营收规模的比例就达到了47.41%,其主要竞争对手济川药业(600566. SH)为52.12%、桂林三金(002275. SZ)为30.82%、江中药业(600750. SH)为33.43%。

由此可见,三力制药的销售费用还是严重高于同行其他企业。

研发费用占比仅为0.83%

再来看看研发费用,报告期内分别为34.44万元、281.09万元、270.00万元、13.63万元,占整体费用比例为0.21%、1.10%、0.83%、0.09%。

三力制药同行业主要竞争对手,2017年度济川药业研发投入为1.9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46%,桂林三金为6354万元、占比3.93%,江中药业为5663万元,占比3.25%。

虽然中医药行业研发占比均不高,但也普遍高于三力制药2017年的0.83%。

数据显示,2017年期间,A股上市生物医药企业实现营收6136.6亿元,但只有268.16亿元投入了研发支出,占全行业营收4.37%;同期投入销售费用金额1413.6亿元,营收占比达到了23.04%。

整个A股“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板块来说,每实现100元的营收,就有23.04元投入了销售,同时只有4.37元投入了研发。

数据显示,诺华制药2017年研发费用89.72亿美元,占营业收入的17.9%,换算成人民币,这一规模大约是A股全体上市药企研发支出的2.19倍。

同时,默克集团研发费用102.08亿美元,占营业收入的25.44%,这一数字更是A股上市药企研发支出的2.49倍。

既然研发经费真的是少到不能再少,再看看三力制药的员工机构分布。

低研发高毛利的三力制药,凭什么IPO?

三力制药生产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管理人员分别为93人、129人、66人,其中生产技术人员包含生产人员与研发人员,并未直接标注研发人员人数。

那再看看员工受教育程度,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程度仅有4人,占比1.39%,其研发实力着实让人担忧。

然而低研发并不能阻碍高毛利。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三力制药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2.22%、65.04%、66.47%和 65.49%。

财务数据显示,三力制药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42%,2017年营业收入几乎是2013年的4倍。同时,公司归母净利润年均增长也有48%,5年增长4.5倍。

这也正是医药企业并不看重研发的原因。

招股书显示,三力药业拟计划募资2.37亿元,主要用于GMP改造二期扩建项目、药品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营销网络建设项目。


低研发高毛利的三力制药,凭什么IPO?


一个配方足够一个企业“吃一辈子”,就是三力制药等企业的缩影。若只是自身经营,并不存在问题,但进入资本市场,未免太过牵强。后续如何,洞察君也将持续关注。

(部分内容来源于券商中国、花朵财经、金三板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