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故事|陳青山:以“小”見“大” “大”有可為

驻村故事|陈青山:以“小”见“大” “大”有可为

via寫意西苑

我的駐村故事

以“小”見“大” “大”有可為

——仙遊縣西苑鄉鳳山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陳青山

時光荏苒,不知不覺駐村一年有餘,我從一個對農業、農村、農民不甚瞭解的機關幹部,成長為村民的好朋友、村幹部的好同事。這其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只要你心中裝著群眾,真心實意為群眾著想,腳踏實地為群眾辦事,群眾就把你當親人。

“小事情”換回“大真情”

駐村一開始,年輕氣盛的我總想做一兩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為此碰了不少壁。經過一年的摸爬滾打,我終於明白了,群眾利益無小事,只有從小事做起,從具體事情做起,腳踏實地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才是做真正的大事。記得2018年春節前夕,我與村幹部先後走訪1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瞭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當看到他們因家庭困難,不捨得購買年貨,彷彿熱鬧的春節與他們無關一樣,我心中非常難過。為了幫忙他們解決實際困難,我立即著手對接市委辦、縣公安局、交通局進行結對幫扶,同時聯繫市農業銀行、媽祖文化交流協會、金威集團、郭氏集團等單位進行慰問,為他們送去慰問金、慰問品11萬多元,讓他們過上了幸福祥和的春節。之後,我經常利用閒暇時間,到貧困戶家中坐坐、談談,幫忙解決一些困難問題。通過這些事情,漸漸地拉近了與村幹部、村民的距離,我的宿舍從最初的一兩個人,到現在經常都是滿滿一屋人。真心換真情,我知道這是群眾對我工作的最好肯定。

驻村故事|陈青山:以“小”见“大” “大”有可为

陳青山用真心換真情,主動聯繫市委辦、縣公安局、交通局結對幫扶11戶貧困戶,幫忙解決一些困難問題,拉近了與村民的距離。

“小問題”折射“大學問”

在農村,雖然大事不多,但鄰里之間的小矛盾、小糾紛還是不少。調解矛盾糾紛,成了我工作的重要內容。這些事情雖然瑣碎,可是最能考驗人,怎麼處理才能恰到好處,做到讓各方都滿意,是需要講技巧、講方法的。記得今年村裡修建公廁,公佈方案時,村民非常贊同,但對選址意見不一,導致工程遲遲不能開工。我帶著村幹部挨家挨戶做工作,向他們詳細解釋選址情況,經過多次真誠溝通交流,問題最終得以解決。還有一件事,隨著農村生產發展,群眾逐步富足,近幾年舉辦壽宴、喬遷宴、結婚宴等宴席,漸漸有了攀比之風。為了遏制這種不良風氣,我重新修訂村規民約,規範宴席操辦、宴請標準,梳理嚴禁清單、倡導清單等。剛開始群眾不理解,覺得自己賺的錢,想怎麼花是自己的事,覺得村裡管的太多了。我從近期準備辦壽宴的5戶群眾入手,與老人和子女聊天談心,勸他們不要盲目攀比壽宴標準,最關鍵要在平時多關心、孝順老人。經勸說,今年正月初三,5戶老人在村部舉辦了集體壽宴,引導群眾摒棄陳規陋習,厲行勤儉節約,贏得了良好反響。

“小點子”帶動“大發展”

鳳山村是革命老區基點村、第四批省級扶貧開發重點村、第三批市“幸福家園”試點村和“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仙水洋景區便坐落在村內。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何利用當地的旅遊資源,帶動村民致富、村財增收?我立足村情,積極與人民網、新華網、福建日報、福建東南電視臺等相關主流媒體聯繫,宣傳鳳山、推廣鳳山,擴大知名度,被中國福建三農網評為“2018福建最具休閒價值鄉村”。完善配套設施,籌資350多萬元建設仙水民宿、餐飲中心,增加就業20多人,村集體每年可增收30多萬元。做響農業品牌,對接市振興鄉村集團,完成“仙水鳳山”系列農產品外包裝設計,讓農特產品以旅遊伴手禮等方式進行銷售,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目前,鳳山村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預計今年村民人均收入將突破1.3萬元,村財收入將達45萬元,逐步蛻變成為仙遊山區的一隻“金鳳凰”。

驻村故事|陈青山:以“小”见“大” “大”有可为

傳播仙遊聲音·講述仙遊故事·展示仙遊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