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来生,我愿做一棵树,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我所认识的三毛

初读三毛的文章是在小学五年级,不太记得是什么文章,只记得写的洋洋洒洒,也记住了三毛这个作者。

再读三毛的文章是高中,无意间借阅到了一本《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有一种震撼心灵的美,真实的文字、动感的心灵、细腻的感情它远离了都市的纷扰,也带我走进了三毛的心。

三毛的原名叫做陈懋平,后来因为笔画太多,经常写错,她索性将自己改名为陈平,“三毛”则是作者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中她为自己找到的代称,“流浪”是她人生的方向,“记”则成了她生命的呈现的方式。

如果有来生,我愿做一棵树,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小时候的三毛有一段阴暗抑郁的日子,她以前严重偏科,数学经常不及格,总被数学老师当众批评,百般刁难,后来她自己每天认真背书练习题,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取得了满分,又被数学老师说是作弊,被同学们嘲笑。

她深感自闭,开始逃课,她跑到乱葬岗去读书,她变得偏激,只喜欢在自己孤僻的小空间里独处,她开始自残,有玻璃片在自己手上划了长长的一道,幸亏母亲的及时发现,才将三毛将命运边缘拉了回来。

三毛在13岁的时候选择了休学,许是上天开始怜悯这个可怜的小姑娘,在这时,出现了她人生的一道曙光——她的油画老师顾福生。

顾老师温柔儒雅,在教三毛画画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三毛的文采,他鼓励三毛去发表文章,把三毛介绍给了白先勇先生,也让三毛在休学七年后重新回到了校园,他为三毛的人生打开了一扇门,带三毛走进了文坛的世界。

如果有来生,我愿做一棵树,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三毛在西班牙求学的时候,遇到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男人,荷西。

那时候的三毛在读大学,荷西在读高中,三毛比河西大了六岁,三毛一直把他当弟弟,他们一起打球、看电影、逛旧物市场。直到有一次荷西怯怯的跟三毛说:““Echo,你等我六年,我有四年大学要念,还有两年兵役要服,六年一过,我就娶你。”而三毛只将荷西当作一个求爱的小男孩,也并未将他的话当真。

世事波折,三毛的感情里也充满了太多曲折,历经伤害的她重返西班牙时,再次遇见了相错六年的荷西,也终于被荷西房间里贴满自己照片的场景所感动,心脏从此有了栖息之所,他们重逢,热恋。

《结婚记》有一段对话,也总让我为之动容

荷西问三毛:“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

三毛说:“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

如果有来生,我愿做一棵树,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荷西说:“说来说去,你总想嫁有钱的。”

“也有例外的时候。”三毛叹了口气。

“如果跟我呢?”荷西自然地问。

三毛道:“那只要吃得饱的钱也算了。”

荷西思索了一下,又问:“你吃得多吗?”

三毛十分小心地回答:“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三毛与荷西的爱轰轰烈烈,他们将骆驼头骨作为定情信物,他们共赴撒哈拉开启了一段无可比拟的婚礼和蜜月生活,将沙漠里简陋的小屋变得越来越精美,他们天涯海角都相知相随,生死与共。荷西用自己的一颗炽热的心温暖了三毛,他用自己的行动力去支持着三毛做她所有想做的事情。

可不幸的是,荷西在一次海外捕捞时溺水身亡,永远的沉在了大海里,再也没有回来。

1991年1月4日,48岁的三毛,选择用尼龙丝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

如果有来生,我愿做一棵树,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三毛天真,率性,深情,她像燃烧着的红蜡,浩浩荡荡的燃尽了蜡油,在最璀璨的时候选择了结束:三毛是特例独行的,是桀骜不逊的。美人在骨不在皮,三毛用自己的一生去探索着生命的真谛,用自己的勇气去接受世界的恶意,她的思想自由而独立,活出了真

正的自己。她曾经在《敦煌记》里写过:“很多年以后,如果你偶尔想起了消失的我,我也偶尔想起了你,我们去看星星。你会发现满天的星星都在向你笑,好像铃铛一样。”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三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