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這本書絕對讓你為之驚豔,後悔沒有早點讀到!

《城市與狗》以位於秘魯首都利馬的萊昂西奧·普拉多軍事學校校園與擾攘的利馬市為舞臺,圍繞幾個中心人物-軍校5年1班的同班同學。

《城市與狗》是秘魯、西班牙雙重國籍作家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的成名作,被認為是標誌拉丁美洲文學爆炸時期展開的四部里程碑小說之一。

本書與巴爾加斯·略薩的許多其他作品同樣在作者祖國秘魯的威權時代裡遭到禁燬的命運。


好書推薦|這本書絕對讓你為之驚豔,後悔沒有早點讀到!


01

內容簡介

《城市與狗》以一所軍事學校為背景。“城市”指秘魯社會,“狗”指軍校學員。同大多數未成年人聚集地一樣,該校在外人和少年眼中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平行世界”。家長們將這裡視作讓孩子們得到磨鍊、成為真正男子漢的地方。少年們卻在這裡形成了自己的小社會:新生剛一入校就要遭受“洗禮”,從財物到自尊,遭到全方位的搶劫和凌辱;等新生升入高年級,同樣繼承“傳統”欺壓低年級;抽菸、喝酒、聚賭、偷竊、拉圈子、群毆、裝病請假、越牆出逃、嫖娼,甚至偷考卷買賣試題都是家常便飯,大部分教官毫不知情,協助管理的士兵視而不見。直到一個綽號“奴隸”的少年在演習中被槍殺,他唯一的朋友阿爾貝託終於挺身告發……作品中用了大量篇幅描寫“打架鬥毆”、“金錢交易”、“賭博”、“嫖娼”、“上課搗蛋”等醜惡行為,揭示出底層人生存的艱難處境,有相當大的震撼力。

作者塑造了一個“中間人物”,他名叫阿爾貝託,為人不卑不亢,不欺負弱小,也不容強者欺負。在捍衛尊嚴和個人合法權利方面,阿爾貝託絕對不放棄鬥爭,這個人物是略薩的化身。在《城市與狗》裡,阿爾貝託時而生活在社會上層(豪華住宅區),時而與來自社會底層的黑人、混血種族學員住在同一宿舍;他既看到了上層社會的偽善、欺詐和糜爛的生活,也瞭解了貧苦階層的悲慘處境。這兩個極端他都不能接受,因此寧肯躲進文學天地,逃避“狗咬狗”的生活。這樣,阿爾貝託就逐漸培養了這樣一種能力:建造文學的城池,去抵擋“城市”喧囂和“狗”們的狂吠;因為文學為個人的反抗提供了武器,也提供了施展的空間。

即將暴露的醜聞終於不了了之,社區張開雙臂,歡迎這些從軍事學校畢業的年輕小夥子。他們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甚至不乏溫馨一面,個性中的殘暴、瘋狂和邪惡彷彿只是一種在軍校環境下爆發出來的青春期綜合徵,塗上時間的藥膏後自然痊癒,繼而甚至被遺忘。只是當初那個唯一沒有做過任何壞事的男孩,死在了軍事演習中,他暗戀的女孩,則與心地亦有純良一面的兇手喜結良緣。

02

創作背景

《城市與狗》的背景是一個真實的背景,它就是秘魯的首都利馬一個很有名的軍事學校,叫做普拉多學校。萊昂西奧·普拉多軍事學校是一所標榜救治社會問題青年的學校。這個學校有一個非常高壓的嚴格管理方式,整個學校崇尚一種雄性氣質,因此這裡面常常會出現學長欺負新生,新生後來長大了要報復學長,這些非常粗暴的行為,這裡面的老師,這些軍官也用一個很粗暴,很高壓的方法,專制的制度去管理學生,而且這裡面還充滿了各種的腐敗,各種的官僚主義的氣息,比如說發生了很嚴重的大事,但是學校就怕國防部問罪,所以就想辦法輕描淡寫,把它大事化小。略薩本人曾經在這個學校就讀過,他寫這本書得罪了他的母校。

03

作品鑑賞

《城市與狗》小說的主題即對秘魯獨裁政治的文化反思。小說主要以20世紀50年代一群軍校士官生的學校和家庭生活,一方面揭露了城市和家庭生活的陰暗,一方面也揭示了它們對少年生活及心靈的影響,

顯出了作者對軍事獨裁統治社會背景中秘魯青少年成長這一社會問題的關注,從而表達了對秘魯軍事獨裁政治的文化反思。

作者選擇了萊昂西奧·普拉多軍校這一特殊的背景,以這裡軍校生的群體生活為參照並從其中選擇了幾個極有代表性的個體,以個別與群體結合的方式表現了這一重大主題。同時,在小說的敘事結構和敘述聲音中,無不與此相適應地採用了這種部分與群體結合的方式,保持了內容與藝術形式的統一,體現了作者較高的藝術功力。作者以萊昂西奧·普拉多軍校作為秘魯現實的寫照,寫出了它的罪惡、陰暗、卑鄙與墮落。

04


好書推薦|這本書絕對讓你為之驚豔,後悔沒有早點讀到!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MarioVargas Llosa),1936年3月28日生於秘魯南部亞雷基帕市,秘魯詩人、作家。1953年進入秘魯國立聖馬爾科斯大學雙主修文學與法律,1957年入同校語言學研究所做研究生。201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作品有:《略薩全集》、《城市與狗》、《綠房子》、《酒吧長談》、《潘上尉與勞軍女郎》、《胡利婭姨媽與作家》、《世界末日之戰》、《狂人瑪依塔》、《水中魚》、《首領們替白郎蒂郎下戰書》、《利圖馬在安第斯山》、《頂風破浪》、《塔克納小姐》、《無體止的縱慾-致青年小說家》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