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再起时》重返80年代,“面包与爱情”的抉择牵动人心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批电视剧作为献礼剧登陆各大卫视与网播平台,《风再起时》讲述了转业军人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变身企业家,拼搏于商界寻找一席之地的故事。这部剧自11月5日起在湖南卫视独播。

《风再起时》重返80年代,“面包与爱情”的抉择牵动人心

这并非是湖南卫视播出的第一部讲述转业军人化身企业家的电视剧,9月28日开播的《你迟到的许多年》讲述的是主人公沐建峰从铁道兵转业进入商业打拼的故事,《风再起时》同样以转业军人方邦彦为主,通过年代的变迁,演绎改革开放浪潮中人们在机遇与挑战中努力拼搏,谋求发展。


人物塑造生动真实,刻画两代人不同的价值观

《风再起时》的时代背景定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正值“百万大裁军”的战略决策开始实施,以方邦彦为首的一批优秀军人离开军营,转业进入政府、企业等工作岗位。剧中除了展现一代企业家的艰苦奋斗历程,还通过刻画真实的人物形象,增添更多的戏剧冲突。

《风再起时》重返80年代,“面包与爱情”的抉择牵动人心

剧中的时代背景虽然定在了改革开放进行时,但其中体现的两代人之间因价值观不同而产生矛盾,在现在看来仍然十分真实,观众很有共鸣。

剧中以方邦彦(陆毅 饰)和何晓莺(袁泉 饰)的爱情故事展开了人物的情感变化,推动剧情发展,他们青梅竹马,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而何晓莺的母亲从一开始便阻止二人交往。

“房子”似乎是夹在爱情中间亘古不变的难题,在许多现代剧中会出现这样的剧情:女方的家长常常会阻止女儿与一个没有房子的男人结婚。《风再起时》即便是处于居民生活水平要求没有那么高的的改革开放初期,剧中人物仍然会因“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问题牵绊住爱情。

《风再起时》重返80年代,“面包与爱情”的抉择牵动人心

《风再起时》具有一定的现实感,它体现在青年人之间的爱情轰轰烈烈,不曾考虑未来,却能通过何晓莺的母亲看出爱情以外的问题,正如何母所说:方邦彦人品、相貌、才华样样都优秀,并且很努力,他的未来或许会很光明,可是这样的一个男人,未必是一个好丈夫,他的心里装着太多东西,何晓莺并不是他的全部。

这就是所谓的“爱情与面包如何兼得”的现实问题体现,一些观众从其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当自己找到一个人想要携手终生的时候,却被家人阻拦,年轻人会被眼前的爱情冲昏头脑,历经生活打磨的老一辈人却会为最基础的生活所需做考量。


铺垫稳固,剧情走势平稳,冲突蓄势待发

《风再起时》的故事结构并不复杂:时代在改变,人们需要顺应改革开放的浪潮获取进步,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站稳脚步,扎下根来。方邦彦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年轻人,他家世平凡,要靠自己的努力来赚取美好生活,并且只有这样他才能抓住自己的爱情。

《风再起时》重返80年代,“面包与爱情”的抉择牵动人心

虽然剧中没有免俗,用爱情作为导火索,点燃方邦彦在事业中拼搏的满腔热血,但这为以后的剧情铺垫了更为顺畅的路。在资料中,我们了解到方邦彦因投身事业而无法顾及家庭,残酷的现实终究会打败外表裹满甜蜜的爱情。

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风再起时》利用种种戏剧冲突来体现这个现实,这是对观众苦口婆心的警示,也是对现实生活无可奈何的感叹。

开播至今,观众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剧中所进行的每一步,都为它的下一步稳固了基础,即便稍显平淡,却真实动人,它是现代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即便套着改革开放的外衣,仍然能够表现出人们对获得美好生活所做出的努力,其中不乏面临挑战、选择和机遇。

《风再起时》重返80年代,“面包与爱情”的抉择牵动人心

这正是人们常说的那句话:影视作品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最终也回归于生活。《风再起时》表现的不只是一代企业家在从商道路上的浮沉,还与现实生活相呼应,它迈着平稳的步伐,一步步迈向终点,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让观众无限回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