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商誉将何去?年报期“扫雷”

商誉近几年来呈现出爆发增长的趋势。依据上市公司已披露的数据统计发现,A股公司的商誉金额从2013年年底的2140亿元,已暴增到2018年三季度末的1.45万亿元,增长了6.78倍;商誉金额占净资产的比例由2013年的1.18%增长至2018年的3.97%。

看似比例不高,万亿商誉的归宿可能最终都是损益,最终影响的都是净利润。看商誉与净利润的比例,由2013年的8.42%暴增至2018年的近70%。

如果考虑把没有商誉的企业剔除,把金融业剔除,那么数据就会触目惊心了。

万亿商誉将何去?

2018的极熊市场,商誉成为一个随时爆炸的“雷”。但商誉商誉的影响,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能一概而论。商誉,是企业合并时收购方付出的投资成本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如果一项并购成功后,市场只是怀着客观谨慎的态度看待,那么商誉本身并无过多的风险,但如果市场因为企业并购带来的利润和营收增长而给予估值溢价,这里面就存在巨大的风险。

商誉多间接说明公司并购重组项目多,具体还应该看被收购公司质地如何。如果收购标的是轻资产的公司,像传媒、互联网、游戏等,商誉肯定高;如果收购标的是重资产的企业,有可能不会产生商誉。

在万亿商誉悬顶之时,商誉减值成为必然的事情。按照新准则规定,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上市公司对于商誉减值存在较大自由裁量权,没有统一的规则,即使存在谨慎性原则,使得使用商誉减值调节利润成为可能。

年报扫雷“商誉”

2018年三季度末,A股公司商誉合计创历史新高,其中有21家公司商誉超过总资产,154家公司商誉占净资产比重超过50%。商誉减值成为引爆A股公司业绩地雷的一大杀器,不少公司对商誉进行减值导致业绩出现大幅下降,从而出现股价的短期大跌。

商誉减值测试一般在年底,因此年底是商誉减值的高发地。2018年年度业绩报告即将披露,这个时候如果持有的股票忽然要计提大额商誉,那一切看似美好的业绩都是泡沫,持之需慎之又慎!

两市已有1227家公司发布了年度业绩预告,其中52家公司在预告中提到公司存在商誉减值风险,并将在今年年底进行减值测试。减值测试主体主要是中小创公司,其中,拓维信息、银禧科技、协鑫集成预计2018年商誉减值超4亿元。

银禧科技因收购子公司业绩不达标近5亿商誉“爆雷”。公司预计2018年全年亏损4-7亿元。其中公司去年收购的子公司兴科电子科技相关业绩承诺未达预期,公司对此计提4.9亿元商誉全额减值准备,成为公司由盈转亏的主要原因。

业绩预告提示商誉风险公司:


万亿商誉将何去?年报期“扫雷”


万亿商誉将何去?年报期“扫雷”


万亿商誉将何去?年报期“扫雷”

已披露预计进行商誉减值测试的“地雷股”可以避过,那没有公布的如何根据现有的情况来分辨上市公司可能存在业绩大反转呢?静待下文!

免责条款:

1、本文任何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只对您投资决策时起到辅助作用。涉及到的个股,只是对市场走势的一种描述,不是推荐。

2、山东神光不对您投资获利或投资损失承担责任,所有投资决策及其后果均由您自行负责。

3、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