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点还是缺点?二战德军坦克设计为何普遍超重?

众所周知,二战德军坦克虽然普遍火力强劲,装甲厚实,但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其在重量控制上做的很差差,如早期虎式重量就有56吨了,更别说后续的虎王和猎虎等升级品。


优点还是缺点?二战德军坦克设计为何普遍超重?

虎式坦克


但苏联坦克同等防护能力重量却小得多,如IS3防护能力超过虎式了,重量才46吨。虽然客观上,苏联人机工程差,并不能完全以重量对比,不过,工艺更好的美军的坦克同样也没这么重,如潘兴才40吨。


优点还是缺点?二战德军坦克设计为何普遍超重?

潘兴坦克


那么,德国的设计师是不是在哪个环节犯了错误呢?

首先要确定的是,二战德军装甲车辆的素质是优秀的,但是这个优秀更多来源于德军对装甲车辆的重视,而不是技术上的优势。

当美国人还在为造不造重坦撕逼的时候;当苏联人还在努力从拖拉机制造大国转型的时候;当英国人还在沉迷于步兵坦克喝红茶的时候;德国人坚定不移、倾家荡产、丧心病狂地打造了动物园系列。倘若虎式坦克44年才服役,就压根不会有今天的这些 ”虎式传奇” 了。

德国二战坦克最大的毛病,就是坑爹的变速箱前置布局。

德国坦克身上的很多特点,包括高大轮廓、垂直装甲、交错式负重轮,都是源于这一布局的限制。

首先来看看黑豹和虎王的结构图:


优点还是缺点?二战德军坦克设计为何普遍超重?

黑豹结构图


优点还是缺点?二战德军坦克设计为何普遍超重?

虎王结构图


我们可以看到,变速箱位于车体前部,传动轴穿过车底。


这会带来什么问题呢:

  • 变速箱前置->传动轴贯穿车底->车高提升->装甲带尤其是前装甲面积增加
  • 变速箱前置->前装甲倾角受限->前装甲绝对厚度增加
  • 装甲带尤其是前装甲面积增加、前装甲绝对厚度增加->重量上升
  • 重量上升->更大的发动机、更复杂的行进机构->可靠性下降
  • 可靠性下降->更多更好的零件->重量上升
  • 再次回到第四条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德国人拥有了全重57吨装备8,8cm kwk36 L/56火炮的虎,全重69吨只能装备8,8cm kwk43 L/71火炮的虎王,还有全重45吨却装不了88炮的黑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