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知道國寶很可愛,你真的瞭解它們嗎?

我們的國寶大熊貓別稱貓熊、竹熊、銀狗、洞尕、杜洞尕、執夷、貊、猛豹、食鐵獸,怎麼樣是不是名字聽起來就和它們固有的溫柔可愛憨厚形象不同,給人一種很兇猛的感覺。

我們只知道國寶很可愛,你真的瞭解它們嗎?

大熊貓每天除去一半進食的時間,剩下的一半時間多數便是在睡夢中度過。在野外,大熊貓在每兩次進食的中間睡2~4個小時,平躺、側躺、俯臥,伸展或蜷成一團都是它們喜好的睡覺方式。通常情況下,大熊貓性情總是十分溫順,初次見人,常用前掌蒙面,或把頭低下,不露真容。它們很少主動地攻擊其他動物或人,在野外偶然相遇時,總是採用迴避的方式。但一但當上了媽媽,其小寶貝就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即便是關懷看望,也會惹怒母親大動肝火,張牙舞爪,動手動腳。有時它們還愛作一些修飾及其他一些求適活動。可以象貓一樣把身體伸直,前是伸開,後半身抬起,讓身軀靈活舒展,或睡醒以後,前肢直伸打哈欠。如果被水沾溼或過河涉水後,也可以象狗一樣把身上的水抖掉。在野外,大熊貓通常在發情季節發生衝突,特別是當三到四隻雄性追求一隻發情的雌性時。有時候,雌性和雄性也會發生爭鬥。在動物園,它們的爭鬥通常是因為水,食物或某隻大熊貓佔據了好的地盤。

我們只知道國寶很可愛,你真的瞭解它們嗎?

網上對國寶大熊貓有個很有趣的說法:大熊貓原是上古兇獸、蚩尤坐騎,名為食鐵獸,跟隨蚩尤戰敗後,被黃帝封印了基因,從此變成萌物!當時大熊貓的體型是現在的5-10倍,而且只吃肉!大熊貓被封印後就變成了雜食類動物,雜食動物指的是體質上可以同時單獨接受純素食或純肉食,卻不會造成嚴重營養問題的動物,越混越差,每天只能咬竹子。由於在古代大熊貓的分佈範圍比現在廣的多,其地方名竟有數十個之多,如貔貅、貘、貊、騶虞、白熊、花熊、竹熊、食鐵獸等等。 大熊貓在《書經》稱貔,在《毛詩》中稱白羆。春秋戰國時代(2700年前)的《山海經》中有記敘,它很像熊,毛色黑白,產於邛崍山嚴道縣(四川),並說它食銅鐵,故稱食鐵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