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专题系列一:全球融资新风向,STO风起?

STO专题系列一:全球融资新风向,STO风起?

加密数字货币行情近期表现惨淡,但区块链的热度却从未冷却。紧随稳定币的热潮后,STO又夺得了众人的眼球。究竟STO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中国是否会对STO开放?企业如何STO?STO是否值得投资呢?公链财经将就STO展开系列专题,开篇第一篇公链财经将通过STO与ICO、IPO的对比,让大家对STO有更深刻的认识。

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 合规化代币发行。通俗点说,STO最终目标是在合法合规的监管下,进行发币融资,可以说是ICO2.0、IPO2.0。那究竟这三者有何不同,投资风险程度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先从发行主体、监管性、应用性来进行对比。IPO即首次企业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合规投资者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IPO的发行主体是企业,发行模式是股份,上交所、深交所需要审核该公司近年来的企业财务状况、盈收情况等层层关卡才会作出是否通过上市,很多企业在递交IPO申请书后由于时限太长,自己就放弃了。企业上市后,投资者持有的是股票,投资者享有的权益是股票分红、质押等,且只能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以上可以得出,企业进行IPO的门槛高,投资者相对理性,但应用性不强,流通性不高。

ICO即首次币发行,是区块链项目首次发行代币,通过募集加密数字货币的形式向全球大众进行融资。ICO的发行主体可以是企业、个人、项目团队,发行模式是代币,从近年来市场上的ICO项目发行情况可以看出,很多ICO项目是个人找到一些所谓大咖顾问等进行临时组队,就进行了ICO发行。投资者持有的是代币,权益是可以作为此项目相关应用消耗或支付清算费用等,如持有以太坊,开发者在以太坊开发平台上进行开发,就会需要消耗燃料ETH。ICO代币的交易场所是加密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如币安、火币、OK等,加密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目前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并未颁发牌照,即未监管状态。以上可以看出,ICO门槛低,人人皆可参与,盲止跟风的多数,应用性要看ICO项目的发展情况 ,根据目前加密数字货币市场情况来看,很多项目已夭折,目前存活下来的也在努力找寻应用方向,而流通性来看,钱包、交易所皆可流通,流通性高。

STO是一种以代币为载体的证券发行,在确定的监管框架下,通过非公开募集和公开募集方式向全球大众进行融资,将现实中已经存在的金融资产或权益进行代币化,例如公司股权、债权、知识产权、信托份额或黄金珠宝等实物资产,都可以转变为链上的数字资产。STO的发行主体是企业,发行模式是代币,STO项目需要通过监管机构的资格审核才可发行,STO完成后,投资者持有的是代币,享有的权益是其代币对标的股权、债权、知识产权、信托份额或黄金珠宝等等,持有STO代币的投资者可以在其钱包、加密数字货币交易所进行流转交易。以上可以得出STO有一定的门槛,投资者需要进行KYC以及AML验证,STO代币应用性高,流通性强。

再从投资风险角度上来,IPO强监管,风险性最低,ICO无监管,风险性极高,STO弱监管,风险性一般。

现阶段,STO尚属研究试行阶段。10月19日,李笑来说: STO不是个值得关注的趋势。但公链财经认为,美国作为全球金融老大,每次作出的金融举措都会带来金融新趋势,在区块链领域也是同样。今年9月美国纽约金融局批准发行GUSD PAX稳定币,中国随后发声考虑批准民间机构发行稳定币;而近期tZERO引起的全球注目,10月纳斯达克宣布计划推出STO平台,随后OKEX平台宣布计划建立STO交易所。这些迹象皆能看出STO将成为融资新风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