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李學文|寄情山水,壯美詩句入畫來

國畫·李學文|寄情山水,壯美詩句入畫來

畫 | 李學文 編輯 | Wayne

導語

孔子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國人于山水之愛,發乎心而銘於骨,借其形而寄其情,自古至今,一脈相承。每一個山水畫家心中都有一片山水,他們拒絕世間的渾濁,捍衛內心那顆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赤子之心。

李學文筆下的山水遵循傳統,追求氣韻的味道,迴歸式探索的過程中,筆力益發自由雄健,擺脫了外界與經驗的束縛,更貼近心中的山水:山巒丘壑高大雄偉,點景生動怡人,草木華滋,更不乏風流蘊藉之美,宛如壯美的詩句入畫來。

畫家·李學文

彭城品菊樓主人。1947年生於江蘇省徐州市,63年起師從著名徐州山水畫家劉介夫先生,同時受教於王仲博和呂敬之老師,長期從事山水畫學習、寫生和創作,其作品多次參加省市有關美展並獲獎。現為市美協會員,大地書畫院理事

國畫·李學文|寄情山水,壯美詩句入畫來

國畫·李學文|寄情山水,壯美詩句入畫來

國畫·李學文|寄情山水,壯美詩句入畫來

國畫·李學文|寄情山水,壯美詩句入畫來

國畫·李學文|寄情山水,壯美詩句入畫來

國畫·李學文|寄情山水,壯美詩句入畫來

國畫·李學文|寄情山水,壯美詩句入畫來

國畫·李學文|寄情山水,壯美詩句入畫來

國畫·李學文|寄情山水,壯美詩句入畫來

「聖人含道映物,賢者澄懷味象。至於山水,質有而趣靈。」(宗炳《畫山水序》)

以山水為質,而寄畫家之趣靈,是山水畫的真諦。這就要求畫家不光在技法上達到相當的高度,更要求有內在的廣闊胸懷和相當高的修養。如此以畫寫心,以情入畫,豈能不動人?

國畫·李學文|寄情山水,壯美詩句入畫來

國畫·李學文|寄情山水,壯美詩句入畫來

國畫·李學文|寄情山水,壯美詩句入畫來

國畫·李學文|寄情山水,壯美詩句入畫來

國畫·李學文|寄情山水,壯美詩句入畫來

杖策招隱士,荒途橫古今

巖穴無結構,丘中有鳴琴

白雪停陰岡,丹葩餚陽林

石泉漱瓊瑤,纖鱗或浮沉

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餱糧,幽蘭間重襟

躊躇足力煩,聊欲投吾簪

國畫·李學文|寄情山水,壯美詩句入畫來

國畫·李學文|寄情山水,壯美詩句入畫來

我們喜歡王維,喜歡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李學文的山水就像是一首首浪漫而又真誠的詩。

國畫·李學文|寄情山水,壯美詩句入畫來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國畫·李學文|寄情山水,壯美詩句入畫來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國畫·李學文|寄情山水,壯美詩句入畫來

暮從碧山下,山嶽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薇。

國畫·李學文|寄情山水,壯美詩句入畫來

危棧粘天路不分,鞭絲帽影印斜曛。

半程微覺驢鞍溼,記犯山腰一陣雲。

國畫·李學文|寄情山水,壯美詩句入畫來

他以超越自然的狀態感悟世界,在他筆下,信手拈來,壯闊飄渺的雲嵐,雄偉蒼健的峰巒,都是那麼地得心應手。因為他的山水已不再拘泥於形質,而是以飽滿的熱情和寧靜的詩心在向人們訴說,心手合一,靈通天地。

國畫·李學文|寄情山水,壯美詩句入畫來

國畫·李學文|寄情山水,壯美詩句入畫來

國畫·李學文|寄情山水,壯美詩句入畫來

國畫·李學文|寄情山水,壯美詩句入畫來

國畫·李學文|寄情山水,壯美詩句入畫來

國畫·李學文|寄情山水,壯美詩句入畫來

國畫·李學文|寄情山水,壯美詩句入畫來

(說明:本文圖片由李學文提供,畫作為作者原創,未經作者許可嚴禁商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