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海口破获84起未成年人刑事案!“问题少年”的导火索多为家庭原因……

日前,南国都市报推出大型策划活动——

由碧桂园·海南区域冠名支持的2018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活动。

调查结果显示:

在4.5万余受访者中,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居住区域附近社会治安环境安全。‍

去年,海口破获84起未成年人刑事案!“问题少年”的导火索多为家庭原因……


不过,在对目前社会治安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

有25489人选择了预防青少年犯罪。

此外,也有2.5万人认为电信、小广告、网络诈骗

成为最影响人们安全感的问题。



去年,海口破获84起未成年人刑事案!“问题少年”的导火索多为家庭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

海口有不良和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闲散青少年、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贫困青少年等“七类”重点青少年,

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

重点帮教的青少年有哪些不良行为和习惯?

政府部门做了哪些工作?如何进一步预防?

对此本报记者展开了深入采访。

去年,海口破获84起未成年人刑事案!“问题少年”的导火索多为家庭原因……


一天两起抢劫案 7嫌疑人均未成年


去年8月中旬,海口市公安局琼山分局便衣大队在一天内成功破获两起抢劫案件,抓获7名抢劫嫌疑人。7名嫌疑人均是未成年人,因为“吃喝玩乐”“没钱花”等原因动起了歪心思,在海口琼山区对妇女、未成年人抢劫被便衣队员一举抓获。

导致他们走上“歪路”的原因有哪些?


记者采访到一位问题少女。曾经的问题少年14岁女孩陈芳(化名),被亲戚和学校嫌弃,目前她已被改掉不良习惯,走上人生正轨。

深入接触她后记者发现,问题少年的导火索多为家庭原因。

在两岁时,陈芳父母离婚且均再婚,分别有了自己新的家庭和孩子,导致她不得不在澄迈老家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接下来,初中就读私立学校,又寄住姑姑家,陈芳的问题逐渐暴露,半夜常常趁姑姑睡觉私自外出,还偷姑姑一万多块钱和同学去酒吧喝酒、开房。不仅如此,她还经常逃课、染发、玩手机,最后被学校开除,转而去饭店当服务员。

后来在社区社工帮助下,陈芳改变不良交友圈子和不良行为习惯,还被吸纳到友善社工服务中心做社区的义工。后来社工为陈芳做出个人成长规划,鼓励她到农垦卫校读美容专业。经过一年多学习,陈芳现在已经在三亚一美容机构做纹绣和化妆师,从事了自己喜欢且擅长的工作。

去年,海口破获84起未成年人刑事案!“问题少年”的导火索多为家庭原因……

去年海口破获84起未成年人刑事案 抓获151人


海口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早已引起了公安部门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海口公安部门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和“保护青少年权利”的原则,积极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联系,切实加强重点青少年帮教和服务管理。

去年以来,警方共破获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刑事案件8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1人;查处治安案件56起,治安处罚84人,共将64名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送进法制教育中心集中管理教育。

同时,海口警方还将进一步强化校园安保工作,组织警力开展网格化巡逻巡查,强化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加强对校园“人防、物防、技防”等安全防范措施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校园及周边侵害师生人身财产权利的刑事和治安案件。

将加强重点青少年帮教信息动态分类管理和共享共用


在预防青少年犯罪这方面,海口市有关部门做了哪些工作呢?

2018年,由共青团海口市委、公检法司等多部门组成的海口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小组,通过部门联动协同开展排查摸底、实施对重点工作对象的家庭教育干预、加强中小学校法治禁毒宣传教育、多渠道开展青少年维权工作。特别是对重点青少年开展集中矫治、校园帮教、社区帮教、司法帮教、社会帮助体系“五大帮教体系建设”,使海口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帮教服务对象不精准、部门衔接联动工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存在。

下一步,该小组各成员单位将加强重点青少年帮教队伍建设,面向机关干部、基层团干、公安干警、专业社工、社会公众招募帮教志愿者,并组织开展毒品知识、法律知识、心理沟通技巧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提高帮教队伍工作水平。同时,推动有关部门加强帮教对象就业、就学帮扶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按照政策规定,协助协调解决就业、就学和个人发展问题,巩固社区矫正青少年工作成果。此外,该小组还将加强重点青少年帮教信息管理,强化“七类”重点青少年信息动态收集和录入系统工作,实现信息动态分类管理和共享共用。

专家: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要加强青少年心理辅导


有20年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经验、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惠君认为,任何犯罪行为的发生,都是心理问题导致,都来自于心理的不平衡,遇到一些问题没有办法疏解,造成问题积压,长久发展演变成过激行为,最后对他人和社会造成危害。

据介绍,每年学校统计学生反映的心理问题,占比例集中的有与同学家人的人际关系、学业成绩,特别是高三年级孩子因学业压力大,长期加班加点读书没有时间休整,心理情绪非常容易受刺激波动。

李惠君认为,作为在校学生,需要学会规律作息,学会释放自身压力;而对于社会青少年来说,面对越来越复杂多变的社会外部环境,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辅导,为这些孩子寻找一个合理的疏解情绪的突破口,并扎实推进落实,这样将有利于缓解、遏制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发生。


记者:党朝峰 田春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