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门经典《清静经》持诵要诀

玄门经典《清静经》持诵要诀

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因老君历劫应化,降生凡世度化众生,故又称为“降生天尊”。太初之时,老君从虚空下降凡间,为太初之师,开辟天地,分判阴阳。从此以后劫劫分身下世,开化人天。

伏羲之时,老君下界,号无化子(郁华子),作《元阳经》教授伏羲推演阴阳,画八卦;神农之时,老君下界,号大成子,作《太微经》教神农尝百草,种五谷;黄帝之时,老君下界,号广成子,作《道戒经》、《自然经》,传授黄帝长生之道;尧时,老君下界,号务成子,作《政事经》教其治国之道;舜时,老君下界,号尹寿子,作《太清经》,教其孝亲。夏禹之时,老君下界,号直宁子,作《德诫经》,教禹治水;周武王时,老君下界为柱下史(即老子),作《道德经》传授尹喜;汉文帝时,老君降于陕河之滨,号河上公作《河上章句》授于文帝;汉成帝河平二年,老君降于琅琊曲阳,授于吉《太平经》;汉顺帝汉安元年,老君降于蜀山鹤鸣山,授天师张道陵《正一盟威》秘箓。老君常分身降世,无世不存,农历二月十五日为老君圣诞。

老子姓李,名耳(又名聃dan)字伯阳,春秋时楚国苦县人(今河南省鹿邑县)。乃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一次化身下降人间,老君于太清仙境分神化气,寄胎到玄妙玉女腹中。玉女得胎之后,容颜常少,神气安闲。她所居住的地方,六气和平,众恶不侵,冬无凝寒,夏无酷暑,常有祥光覆映左右,五行之兽守卫堂前。就这样怀胎八十一年。商朝武丁九年二月十五日,玉女梦见天开数丈,一群真人捧日而出,旁边玄云缭绕。玉女醒后,起身来到涡水园中。此时正值旭日初升,玉女站在李树上,手扳树枝,对日凝望,于是老子在李树下从母左肋降生。出生时皓首白发,指树为姓,因号老子。玉女生下老子不久,其父灵飞得道成仙,玉女也要重返天位,于是招来老子说:"我就要走了,会有太乙元君教你炼丹之术。"说完已有千车万马,五帝上真,拥抬着八景玉舆,迎玉女升天。

老子拜送了母亲,便开始远游山泽,求炼神丹。他来到崂山,遵圣母嘱咐向太乙元君问道。太乙元君授以修炼神丹之术及各种法术。老子曾经问元君:"凡民无知,死者甚众;抚心流血,见了叫人伤悲,想给他们神药,叫他们都得长生不死。可以吗?”元君说:"不可。天生万物,有善有恶,善者应该叫他生存,恶者应叫他灭绝,不能都给什么长生之药。" 老子得此言,便尊从其理,劝谕世人;即所谓成神化仙之道,必借重真心修炼而成。而老子自己则因此守真抱一,炼丹服气,直到能乘空凌虚,出有入无,变幻莫测。

老子学识渊博,曾担任周朝的史官,孔子曾经向老子问礼。老子看得出来,孔子是一个正直、坦率的好人,是一个有德的善者,但就是过于外露,这未免有点不合时宜啊!出于关怀,也出于爱护,老子还是坦诚地提醒他:“你所说的周礼,制定它的人早已死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遇到适当的时势就出仕,遇到不适当的时势就隐居起来。我听说,会做生意的深藏货物,看上去好像什么也没有。君子具有很大的德行,而表面上却好像愚钝。除掉你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除掉你雍容华贵的风度和过高的志向吧!这些对于你都没有好处。我要告诉你的,就只有这些罢了。”

孔子请教老子之后,孔子的弟子问:“老师,你在老子那儿见到了什么?”孔子说:“鸟,我知道他能飞;鱼,我知道他能游;兽,我知道他能跑。能跑的兽我知道可以用陷坑捉住他,会游的鱼可以用网捕住他,会飞的鸟可以用罾捕获他。可是对于龙,我就没办法了,因为龙这东西,聚则成形,散则成彩,即可以潜身海底,又可以乘风御天。我今天见了老子,就好象见到了龙。”

周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之间争夺地盘和权位的战争经常发生,老子预料到将来会发生更大的战乱,所以就辞官去职,骑着一头青牛,离开了洛阳向西走去。在函谷关守关的关令尹喜,夜观天象,只见关谷中有一团紫气从东方冉冉飘移过来。关令尹喜向来好道,知道将有大圣人来过关。次日,果然见到一位风骨非凡、仙风道骨的老者,骑着一头青牛慢慢向关口行来。尹喜长跪拜请老子,说:“您将要西出函关,请您一定为弟子留下一部书吧!”老子不得已,于是写下《道德经》五千文传授给尹喜。后来尹喜跟随老子一同西出函谷关,到西域教化胡王去了。

摘自《认识道教·道教仙真本行传略》

《太上清静经》简介及修诵功德

《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乃太上老君西游龟台之时,为西王母演说。此经言简而意深,文短而理奥,乃玄门之妙典,大道之密旨。自古众圣口耳相传,不记文字。我葛仙翁,慈悲甚重。悯念下界众生,业障难消,三毒难灭。故书录此经,流传下世。若有志士发心,修持读诵。能获十种功德利益:

一、常诵此经,六欲不生,三毒消灭。诵此经者,能澄心遣欲,自然清净,离诸烦恼。

二、常诵此经,万神拥护,逍遥天地。经云: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故有此尊重也。

三、常诵此经,勤行不辍,体悟真道。虽有滞碍,自有明师点化。古云:诵得《清静》百遍者,真师于其门前过。

常诵此经,心神安宁。所以者何?诵此清静真经,妄心渐无,既无妄心,不着万物,而心神自安,魂魄自宁。

常诵此经,罪业消灭,孽障清静。因诵此经,明悟三无之妙理,空无所空。一切冤仇,皆得和释,一切孽缘,皆得消除。

六、常诵此经,所到之处,常逢道缘,人皆恭敬。因诵此经,无所执着,无执著者,名行道德。道德所在,人皆恭敬。

七、常诵此经,家宅平安,众邪远避。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

八、常诵此经,聪明大进,智窍洪开。因诵经者,身心清静,无杂念故,则能智慧明净,记忆倍增。

九、常诵此经,财源广收,禄位升迁。因诵此经,清静无染,保养元和。则财禄自生,仕途荣盛。

十、常诵此经,功满德就,飞升上天。因诵经者,拘魂制魄,秽质化尽,体相清静,即得冲举矣。

诵经要诀

我玄门三洞经教,至上至圣,至尊至贵。凡遇玄门经诀,乃千生万世累积之福德妙缘。故务必珍重是幸。

一、经中凡遇“急急如律令”之句,非受箓职法师不得称念,免招殃咎。一般信士遇此句略过即可。

二、戊日乃天地禁忌,不可焚香诵经,惊扰神明,有大罪过。宜默坐忏悔,自有福报。

三、诵经之处须清静,不可杂乱,或有閒人走动。诵经若有事,须合上经本,事毕后再开经。

四、诵经须沐浴焚香,换整洁衣服。若条件不允,则须净手漱口之后方可读诵。

五、有神坛则神前诵经,无则面东或面北。若条件不允,面前清静整洁即可。

六、经书不可放於床椅、厕所等不净之处,亦不得放於腿部、腋下等不尊之处。

七、诵经前不可食荤腥肉食、葱蒜韭菜等物。若误食,须漱口后方可诵经。

八、诵经语速,不可过快或过慢,应心平气和,字正腔圆持诵。

九、不可用小指及中指指点经文,或用笔乱画。不识之字可另备纸张记录读音,熟记之后则净地焚化。

十、诵经须清净身心,不可杂念妄想纷飞,宜默坐片刻,讽诵诸品神咒及宝诰,然后开经。

清静经修持简便仪轨

兹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某省某市某地界。吉宅居住奉道信人某(称自己名)为某事(如为消灾、忏罪、请福、延生等等皆可)敬诵清静真经(诵多少遍数)卷。祈愿上圣高真。垂怜哀悯。消灾赦罪。赐福降祥。所求如意。所愿遂心。信人某(称自己名)不胜感恩荷圣。恳祷之至。

太清宝诰 至心皈命礼

随方设教,历劫度人。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隐圣显凡。总千二百之官君,包万亿重之梵炁(气)。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阴阳,命雷霆用九五数。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持诵不拘遍数)

收经赞

玄中教主,大道宗师,随方设教度群迷。紫气贯虹霓,清静无为,天地悉皆归。

大圣混元道祖大天尊

回向偈

清静真经(数目)遍,讽诵已周隆,回向四恩并三有,持诵弟子增福寿。愿将法水洗愆尤,大赤天宫列圣至尊,惟愿垂纳受。

皈命太清道德大天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