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月6日,这份报纸诞生了,中国人都知道名字

在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红军大败张辉瓒第18师和谭道源第50师,并在战斗中缴获了一部半无线电台。同时第19师无线电第五分队中的吴人鉴(即王铮,55年中将)、刘达端(即刘寅,王铮的搭档,后任第四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吴如生、韦文宫、刘盛炳、李仁忠、李家驹、李国梁以及第50师中被朱德亲自追回来的谭道清,加入了红军。得到这些技术人员和一部半电台后,红军如获至宝。

1931年1月6日,这份报纸诞生了,中国人都知道名字

(图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部侦察台)

于是利用这“一部半”电台,红军成立了第一支无线通信队。队长王铮、政委冯文彬、机械师谭道清。无线通信队下设监护排20余人,运输排30余人,电台训练班学员12人和报务员6人,另加文书、司号员、勤务兵、马夫、炊事员等,合计不足100人,为连级建制单位,享受营级单位待遇。只有一部半电台的红军无线电通信队不可能进行两地通信,所以除了训练之外,主要工作就是侦听无线电讯。因此,当时的红军无线电通信队应该叫无线电侦察队。

1931年1月6日,这份报纸诞生了,中国人都知道名字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部无线电侦察台旧址“龚氏家庙”)

1931年1月6日,王铮等人在红一方面军总部所在地的江西省小布赤坎村的“龚氏家庙”首次架设无线电台。王铮等人第一次架台,就成功侦听到上海路透社及中央社的电讯。郭化若将抄收的电讯送给毛主席,毛主席一看大喜过望,说:“这不就是没有纸的报纸吗?”后来,第一次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时,郭化若把侦察台抄收的中央社、路透社、合众社等中外通讯社的电文整理油印发给代表们参考,并题名“参考消息”,这就是《参考消息》的由来。

1931年1月6日,这份报纸诞生了,中国人都知道名字

这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有了第一部无线电侦察台,这一天被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技侦情报工作创建日。

公众号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