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炒作中國“銳實力”不懷好意

近段時間,西方媒體頻頻炒作“銳實力”概念,本質上仍是“中國威脅論”的翻版。3月8日,外交部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嚴厲駁斥西方新一輪“中國威脅論”炒作,直言“雖然有了新的翻版,但卻更加不得人心”。

“銳實力”著實算是一個新詞。據瞭解,該詞最早出現在去年12月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發布的一份報告中,題目為《銳實力:崛起的威權影響力》。但不同於“軟實力”“巧實力”這些褒義概念,這個“銳實力”從字面上就不懷好意,被炮製用來抹黑中國提升國家形象和國際影響力的正當努力,甚至視之為所謂“穿透文化壁壘,改變西方價值觀的利刃”。就在前不久,英國《經濟學人》雜誌還用封面文章描述中國的“銳實力”,美國《外交事務》雜誌也刊登了約瑟夫·奈的文章重點探討西方如何用“軟實力”對抗中俄的“銳實力”。

為了區別於“銳實力”,西方學者信誓旦旦地解釋,我們的“軟實力”是通過吸引和遊說,而非硬實力般的強制和收買來影響他人的能力。但正如全國政協大會新聞發言人王國慶在首場新聞發佈會上的回應——“炮製新詞‘黑’中國,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做同樣的事情,西方國家是展示‘軟實力’或者叫‘巧實力’,到了中國就成了別有用心的‘銳實力’”,從西方所謂的“戰略家”炮製這一概念開始,“銳實力”就帶著與生俱來的偏見、歧視和敵視。這確實不是第一次,估計也不會是最後一次。雖然人類歷史早已進入21世紀,但西方某些人的腦袋仍執拗地停留在過去。西方媒體以“銳實力”來繼續炒作“中國威脅論”,再次反映了西方某些勢力頑固地以意識形態劃線,堅持冷戰思維和雙重標準,習慣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

事實上,過去幾十年,西方一直在對中國作出各種評判和預測,或者鼓吹“中國崩潰論”,或者渲染“中國威脅論”。結果呢?“中國崩潰論”不攻自破,正如王毅所說,“自己先崩潰了,變成了一個國際笑柄”。但“中國威脅論”還時不時出現,並且假借各種外衣,被一些西方勢力包裝成各種新概念。“銳實力”便是如此。但不管怎麼包裝,一則骨子裡對中國的偏見沒有消除,二則理論本身也難以自圓其說。當今中國穩健持續的發展、日新月異的變化,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越來越多的人渴望瞭解中國。近些年,中國對外傳播工作力度確實在不斷加大,但這只是為了展示中國自己的國家形象,也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國際社會及時、準確、全面地瞭解中國。這無可非議,與所謂的“銳實力”沒有絲毫關係。

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對世界其他國家的影響的確在擴大,但靠的絕不是“銳實力”,而是攜手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智慧,是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的誠意,是和而不同、兼收幷蓄的文明交流態度……再來看看中國實打實的貢獻: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年均貢獻率達到30%以上,超過了美國、日本以及歐元區國家的總和;中國對全球減貧事業的貢獻率超過了70%,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奇蹟;中國還是維護世界和平的主要貢獻者,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當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維和經費出資居世界第二位……對於這些理念和事實,只要不懷有偏見,不奉行雙重標準,不抱著冷戰思維,不戴著有色眼鏡,從中看到的絕不是什麼威脅,而是滿滿的中國貢獻和發展機遇。

事實勝於雄辯。“銳實力”純屬無稽之談,所謂“中國威脅論”可以休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