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蘇軾的“竹杖芒鞋輕勝馬……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你有何感受?

不醉繁華不醉君


蘇軾的這首《定風波》詞寫於他被貶黃州之後的第三年,當時的寫作背景他在小序中已經交代明白了。是因為在道中遇雨,但是“雨具先去”,和他一起同行的人都感覺很不好,只有蘇軾自己瀟灑自如,沒有絲毫感到不爽。後來雨過天晴,於是蘇軾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詞作。

這種很生活的化的野外遇雨的情景,卻讓蘇軾有了很大的感悟,這是蘇軾在簡樸生活中的深意,表現出來的是蘇軾那種豁達和超脫的胸襟,以及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

全詞如下: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詞整篇充滿了蘇軾的豪氣和豁達,令人覺得耳目一新。尤其是最後三句,充滿了人生哲理,即,無論是風雨再大,也總會有天晴的那一天。正如人生在世,必然會遇到很多挫折和艱辛,但是隻要保持這一種灑脫的態度,總有雨過天晴的時候。

縱觀全詞,能讓我們體味到蘇軾那種積極面對人生的態度,那種勝敗兩忘、無悲無喜的人生哲學。


詩詞曲精品庫


東坡先生這首《定風波》於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春,其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的第三年,與朋友春日出遊時所作: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以前看過一個紀錄片,忘記什麼名字了,裡面一個高中畢業班的班主任,正在激勵同學:“……總而言之,你們一定要記住一句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相信很多家長也用這句話激勵過孩子,可我覺得這句話是一句非常腐朽的話,搞不好會把孩子引向一生攀比的不歸路。

我們中國人太在乎面子了,太喜歡比別人強了,太喜歡區分不同職業的高低貴賤了。可就是從來也不願好好想想,自己這輩子做的事到底是不是適合自己,自己這寶貴一生的終極目的難道就是為了顯擺給別人看嗎?

俗語說:“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每個人都抱著跟別人攀比的心態,那大部分人處於失望焦慮心態就太正常了。

並不是說不要奮鬥,不要追求成功,而是說首先要弄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其次對於結果如何要淡定。在大家都努力的情況下,誰能成功就是一個概率問題。

比如說100家初創公司,在大家都努力的情況下,5年後能剩下10家就不錯了,這是總體市場決定的。

中國人重視孩子教育,有個口號叫“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上好的中學,搶學區房,進了好的中學,又要想盡辦法進好的班。起跑線真的那麼重要嗎?孩子一定適合你給他鋪就的輝煌道路嗎?那條道路一定通向幸福的人生?你理解的幸福人生是孩子喜歡的嗎?

《范進中舉》我們都學過,可有多少人活著活著活成了范進,為了過上讓別人羨慕的人生,活成了自己內心鄙視的樣子。

我們並非沒有好的思想,比如東坡先生這首《定風波》。


蘭川城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畫,為“宋四家”之一。

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首詞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一本正經的說的話,該詞表達了蘇軾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胸襟寬廣,超凡脫俗。蘇軾一生大起大落!官場上失意,文學上收穫頗豐。瞭解蘇軾就要多讀他的作品譬如《前赤壁賦懷古》……更要了解他的一生“運勢和運史”,這樣才能夠真正的瞭解蘇軾,解讀蘇軾。任何時候任何時代,都有其不得志的人,也許是時代也許是個人的問題吧!這些也就是要找的原因之一,其二人真的走到這一步,有幾個像蘇軾一樣樂觀曠達!月有陰晴圓缺,人呢?所以自說自解,自己勸解自己,自己告訴自己人要樂觀,除了我雨是雨晴是晴與我何干?!那麼在如今的社會里,涉及的事也就多了,你沒他有錢,你沒有他的爸爸,你沒有他背景……請問這些與你又有什麼關係呢?你努力了,你拼了,既就是你還是原來的你,何必羨慕?何必恨世不公?誰都愛財!為什麼?因為我們還有更多的責任!有錢不是讓你中飽私囊,揮霍無度。生活是自己過,身體是自己的,親人是自己的,“朋友”是自己的,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是你的?一個人一個生活模式,重要的是要找到屬於自己的模式,這樣就如同魚🐠在水裡,北極熊🐻在極冷的寒帶生存一樣,脫離了了試試?好了不想說了,說了話就多,多了無意,自己的感受自己知道。希望每個人都比我過的好!




你的關注是最大的支持


這首詞作於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的春天,當時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的第三個春天。蘇軾與朋友春日出遊,風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狽,但此時的蘇東坡卻毫不在乎,泰然處之。在風雨過後,他吟出了“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名句。

從蘇軾的角度看,蘇軾經歷了烏臺詩案,三年之後,他回首往事,覺得那些當時所謂的奇恥大辱和艱難困苦,在今天看來,毫不在意,甚至在內心波瀾不驚。再艱難、再坎坷,它都成為往事了,詞人已經從泥潭和深淵中跨過來了。其次,蘇軾此時的心境已經得到了磨鍊,他對生活有了新的認識,內心世界的看法和態度也都有了很大的改變,並達到了不一樣的思想高度,他對過往的坎坷經歷可以說是毫不在乎。所以,才會“也無風雨也無晴”。

其實,對於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這樣?有些事情在當時看來簡直是天大的困難,甚至覺得自己的人生都要止步於此了。而當你跨過坎坷之後,許多年後再回想起這些當年的坎坷,覺得是那樣的不值一提,那樣的不堪一擊,覺得當年的自己因為這個困難而“自暴自棄”的樣子是多麼的好笑。這就是我們的成長,在心性上的成熟,在心智上的健全,在心境上的提高。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很喜歡的一句話,很瀟灑的一句話,也很有哲理的一句話,很接地氣的哲理,一點也不假大空,願我們在生活中樂觀向前,不要被當下的困難的矇蔽雙眼,因為它在未來的自己看來是卑微的塵埃。與君共勉之!

‖舊城詩詞坊



舊城詩詞坊


蘇軾的詞,經常一上來就給我們營造一種超然豁達的意境。雨打樹葉雨聲嘩嘩,那算啥?別理它!既然雨已經下,我們也改變不了這樣的現實,不如一邊吟詠一邊瀟灑前行,不用狼狽地去跑。腳下泥濘?路上溼滑?那又算啥?怕什麼?人生不就是在這樣的煙雨中度過的嗎?

一陣風把我吹醒,雨早已經停了,有淡淡的陽光照過來。回頭望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一望,是回頭望剛剛經過的風雨,何嘗不是望前面四十多年人生的風雨?身處自然界中難免經歷風雨,身處社會之中也難免經歷“風雨”,再回首看看那些人生經歷,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無所謂風雨無所謂晴!

寫此詞十九年後,當蘇軾的人生即將走到終點,他的《自題金山畫像》或許更能表明他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一生回望,黃州被他排在了第一位。或許,正是因為那樣的經歷,才讓蘇東坡後來變得越來越曠達,也無風雨也無晴,超凡淡然過一生。

我是蘇小妮,喜歡我的回答請點擊關注和分享!


蘇小妮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一句話寫盡了人生的歷程和結果。

回頭看一看自己過去所來的地方,穿林打葉,雨打風吹,那不是很蕭瑟很淒涼嗎?這實際上是指平生所經受的那些打擊和苦難。蘇軾說,我現在悠然自在地走我自己的路,走向我自己所追求的那個目的地,在我的心中,既沒有風雨,也沒有晴天。也就是,已經超脫於那風雨陰晴之上了。

有的人把打擊和不幸看開了,對溫暖和幸福卻不能看開,那也不對。“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意思是,無論打擊和不幸也好,無論是溫暖和幸福也好,對我的心都沒有干擾,都不能轉移和改變我。風雨是外來的,我還是我;晴朗也是外來的,我也還是我。現在,他已經不只是通觀,而且有了一種超然的曠觀。

惟其如此,蘇東坡在晚年才能夠達到一種很高的修養,寫出“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這樣的句子來。


西安交大黎荔


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少不更事時候初讀這首詞,很欣賞這首詞的意境灑脫無邊。而今人至中年對這首詞的熱愛更是初心不改。經過世間一番寒徹頓悟,方才明白:作者千帆閱盡,歸來仍是少年的樣子更是難能可貴。

我在人間受過千錘百煉,那些曾經受過的苦,今日而言真的不算什麼。至於那些身外之物,我早已把它視為累贅。只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我只背個揹包,便可仗劍走天涯。

桀驁不馴不是不知者無畏,而是知後也無畏。夕陽照耀著我飽經滄桑的心,但風雨卻穿不透我早已經練就的金剛不壞之軀。

此刻我只願如孩子一般爽朗的笑,我的笑迎著夕陽映襯的雲霞,如花朵一般綻放。

此刻我只願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


燕兒簷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正如這首詞的詞牌名一般,風波已定,再大的漣漪泛過也會歸於平靜,就由它一蓑煙雨任平生吧。\r

作這首詞時,蘇軾已經被貶黃州兩年有餘,仕途的不順,生活的艱苦並沒有使他一蹶不振,相反,他一直懷有一顆積極樂觀的心,通過野外途中遇雨這一小事便能看出他超脫的胸襟。\r

人生大抵如此,不如意十之八九,何妨吟嘯且徐行,且走且看,不需介懷沿途不夠美麗的風景。



落花醉幾回


人生快樂在心中,

不用高車洛城東。

墨面天街手足舞,

衲衣壺酒臥花叢。








費玉山905


世態嚴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