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效应——把不良情绪宣泄出来

霍桑效应——把不良情绪宣泄出来

Avluftning våldsamt

对于经常参加社交活动的人,适当地宣泄不良情绪,有利于更好地与人交往,并时刻展现一个魅力风发、优雅迷人的你。

在美国《读者文摘》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深夜,一位医生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妇女打来的电话,对方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恨透他了!”“他是谁?”医生问。“他是我的丈夫!”医生感到很突然,于是礼貌地告诉她:“你打错电话了。”但是,这位妇女好像没听见似的,继续说个不停:“我一天到晚要照顾四个小孩,他却以为我在家里享福。有时候我想出去散散心,他却不肯,而他自己天天晚上出去,说是有应酬,谁会相信……”尽管这中间医生一再打断她的话,告诉她,他并不认识她,但是她还是坚持把自己的话说完了。最后,她对这位素不相识的医生说:“您当然不认识我,可是这些话我憋在心里好久了,现在终于说了出来,我感觉舒服多了,谢谢您,对不起,打搅您了。”

每个人都有负面情绪,时间长了,身体就会受到损害。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舒缓自己的压力,如喊叫、扔东西等,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我们还可以冲着行驶的飞机、轮船等大叫,让交通工具把不愉快的情绪带走。我们应该由自己的精神、思想来决定情绪、态度。遇到逆境或困难等,人们都会情绪低落,灰心失望,这时应该学会发泄不满情绪,让自己重新振作,主动扭转不良的局面。这就是“霍桑效应”的作用。

社会心理学家所说的“霍桑效应"也就是“宣泄效应''。“霍桑效应",它的发现来自一次失败的管理研究。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这个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员工们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为探求原因,1924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各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在该工厂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这一系列试验研究的中心课题是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之间的关系。这一系列试验研究中有一个“谈话试验”,即用两年多的时间,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并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们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并做详细记录,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不准反驳和训斥。

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这是由于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有诸多不满,无处发泄,“谈话试验"使他们的这些不满都发泄出来,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儿倍增。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人在一生中会产生数不清的意愿和情绪,但最终能实现、能满足的却为数不多。对那些未能实现的意愿和未能满足的情绪,切莫压制下去,而要千方百计地让它宣泄出来,这对人的身心和工作效率都非常有利。

压抑,克制意愿和情绪,会在心理上积蓄能量。虽然它可以通过别的途径转移,却不会被直接消灭。人们在压抑、克制阶段往往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但如果一直找不到宣泄的途径,那就会使人们在心理上形成强大的潜压力。

过分压抑会造成人们从心灵深处与外界日益隔绝,导致精神忧郁、孤独、苦闷、窒息;一旦控制不住,会导致其冲破心理堤坝,使人显现一种变态的行为,甚至导致精神失常。所以宣泄是自我保护和养护的有效措施。所以说,一个人要么做政治家,参与政治斗争;要么做艺术家,通过艺术宣泄心理能量;要么就要学会吵架,如果一个人不会吵架,那么就只有生闷气的份儿了。虽然这类说法不正统,但却是真理。古今中外,“文人好骂,军阀好战”,除了利益,也只是一个宣泄问题,圣人和常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前者心态好一点,发泄得快一点。当然心理宣泄不等于无原则的发泄,宣泄得不好,你就会使自己处于不利境地。

对于经常参加社交活动的人,适当地宣泄不良情绪,有利于更好地与人交往,并时刻展现一个魅力风发、优雅迷人的你。保持自己的风度和风情,不要让自己变成人人见到就想躲开的讨厌鬼,为了保持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努力地宣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