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免疫艾滋病嬰兒誕生,科學家發聯合聲明強烈譴責

首例免疫艾滋病嬰兒誕生,科學家發聯合聲明強烈譴責

有兩個可愛的小女孩在幾周前出生了,她們的名字叫露露和娜娜。這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成為了今天的熱議話題。

據人民網11月26日報道,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佈,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這也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

在一段宣傳視頻中,賀建奎表示,“現在她們和媽媽葛女士、爸爸馬先生一起平安出院回家了。葛女士通過常規試管嬰兒技術開始懷孕,但有一點不同的是,在我們將丈夫的精子注入卵子後,還注射了一點點蛋白質和指引信號去做基因手術。在露露和娜娜還是單細胞的時候,去關閉艾滋病毒感染的大門。”

世界首個 HIV 免疫基因編輯嬰兒出生

據中國醫學文獻顯示,位於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學的一個團隊一直在招募夫婦,以創造出第一個經過基因編輯的嬰兒。

他們計劃消除一種叫做CCR5的基因,希望能使後代抵抗艾滋病毒、天花和霍亂。CCR5 基因是HIV 病毒入侵機體細胞的主要輔助受體之一。理論上講,如果這個基因出現變異或缺失,就有可能關閉HIV病毒入侵人體的大門。

據賀建奎介紹,基因編輯手術比起常規試管嬰兒多一個步驟,即在受精卵時期,把Cas9 蛋白和特定的引導序列,用5微米、約頭髮二十分之一細的針注射到還處於單細胞的受精卵裡。他的團隊採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這種技術能夠精確定位並修改基因,也被稱為“基因手術刀”。

首例免疫艾滋病嬰兒誕生,科學家發聯合聲明強烈譴責

正是由於一種強大的基因編輯工具 CRISPR 的發明,才使得人類的出生在理論上具有了可能性,這種工具既便宜又易於使用,因此人類的基因修飾可以通過體外人工受精中心技術(IVF)實現。

簡單來講,這種技術能夠以極高的準確性,精準地對基因組進行編輯。它可以引入一段基因,消除一段基因,甚至是可以對基因組進行單鹼基的修改。

四大爭議

但從事件引發的輿論來看,這項研究引發了幾大爭議。

爭議一:為何可以跨過倫理審查?

據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報道,一位美國科學家說,他在中國參與了這項工作,但這種基因編輯在美國是被禁止的,因為DNA的變化可能會遺傳給後代,而且有可能損害其他基因。

實際上,關於基因編輯與倫理的問題,賀建奎於2017年2月在科學網撰文稱:“CRISPR-Cas9是一種新技術,我們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不論是從科學還是社會倫理的角度考慮,沒有解決這些重要的安全問題之前,任何執行生殖細胞系編輯或製造基因編輯的人類的行為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在發佈該文章的一個月後,2017年3月,賀建奎遞交了一份關於該基因編輯嬰兒的倫理委員會審批證明。

首例免疫艾滋病嬰兒誕生,科學家發聯合聲明強烈譴責

該臨床試驗完成了倫理委員會審批和臨床試驗註冊登記

據新京報報道,深圳市衛生計生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已經介入核實“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實際上,早在2015年,中山大學研究人員首次在實驗室培養皿中對人類胚胎的基因進行編輯時,便引發了全球科學界的熱議,科學家們呼籲不要使用這種技術生孩子,至少目前不要使用。

關於基因編輯,美國科學院於2017年公佈報告《人類基因編輯:科學、倫理以及監管》, 關於基因編輯的基礎研究,報告認為:可以在現有的管理條例框架下進行:包括在實驗室對體細胞、幹細胞系和人類胚胎的基因組編輯來進行基礎科學研究試驗。

對於體細胞基因編輯,報告提出了4條原則:利用現有的監管體系來管理人類體細胞基因編輯研究和應用,限制其臨床試驗與治療在疾病與殘疾的診療與預防範圍內,從其應用的風險和益處來評價安全性與有效性,在應用前需要廣泛徵求大眾意見。

爭議點二:審批試驗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是莆田系醫院,但院方回應稱該事件不屬實

賀建奎遞交的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顯示,審批單位為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隨即被媒體報道是莆田系醫院,曾存在多起違規事件。

但據界面新聞報道,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在11月26日下午回應稱,否認該院和此事有關“這件事不屬實,我們沒有接受過相關信息,不知道這件事為什麼會上熱搜,正在調查。”而至於賀建奎是否有掛靠深圳和美進行相關研究,深圳和美方面表示“不瞭解情況”。

首例免疫艾滋病嬰兒誕生,科學家發聯合聲明強烈譴責

而關於這份申請書的真假也存在爭議。據南都報道,上個月剛剛從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離職的醫務部主任秦蘇驥介紹,根據申請書顯示的時間,其當時還在醫院任職,同時他也是倫理委員會成員,但是他並沒有印象,醫院開過這個會議。作為倫理委員會成員,他的簽名沒有在申請書上。

爭議點三:艾滋病預防是否有必要通過基因編輯?是否具有科學意義?

半個月前,中山大學廣東省輿情大數據分析與仿真重點實驗室團隊發佈了一份《中國公眾對基因編輯技術的認知與態度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多數公眾對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開發和運用持積極態度,而HIV感染者更期待其成為預防與治療重大疾病的有效方法。

首例免疫艾滋病嬰兒誕生,科學家發聯合聲明強烈譴責

首例免疫艾滋病嬰兒誕生,科學家發聯合聲明強烈譴責

雖然有不少人支持基因編輯在預防與治療疾病方面的應用,但關於艾滋病預防是否有必要通過基因編輯仍存在爭議。

據微信公眾號賽先生報道,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全球健康及傳染病研究中心與艾滋病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張林琦認為,“由於艾滋病毒的高變性,還有其它的受體可以使用,CCR5基因敲除,也無法完全阻斷艾滋病毒感染。HIV感染的父親,和健康的母親,100%可以生個健康和可愛的孩子, 根本無需進行CCR5編輯。”

爭議點四:身兼商人和科學家,持有七家企業股權

南方科技大學官網介紹顯示,賀建奎2006年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學學士學位;2010年,獲得美國萊斯大學生物物理學博士學位;2011-2012, 博士後,美國斯坦福大學。

在鈦媒體編輯的調查過程中發現,賀建奎除了科學家和學者的身份外,在商業界也頗為活躍。據啟信寶數據顯示,賀建奎在多家企業擔任法人與高管。其中包括深圳因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瀚海創業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是做第三代測序儀,該公司於今年4月份獲得2.18億元A輪融資,賀建奎為該公司大股東,持股比例為27.42%。但據第一財經報道,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人員稱,“老闆的項目和公司沒有任何關係,是老闆在實驗室的項目。”她表示自己不知道這項研究在哪個實驗室進行。

首例免疫艾滋病嬰兒誕生,科學家發聯合聲明強烈譴責

今日18:00時,南方科技大學回應稱賀建奎已於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職,離職期為2018年2月——2021年1月,南方科技大學對其在校外展開的人體胚胎基因編輯研究深表震驚。

首例免疫艾滋病嬰兒誕生,科學家發聯合聲明強烈譴責

圖片來自南方科技大學官網

目前,已經有超過100位學者在微博發佈聯合聲明,對該事件進行強烈譴責。聲明內容如下:

這項所謂研究的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形同虛設。直接進行人體實驗,只能用“瘋狂”來形容。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準確性及其帶來的脫靶效應科學界內部爭議很大,在得到大家嚴格進一步檢驗之前直接進行人胚胎改造並試圖產生嬰兒的任何嘗試都存在巨大風險。 而科學上此項技術早就可以做,沒有任何創新及科學價值,但是全球的生物醫學科學家們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為脫靶的不確定性、其他巨大風險以及更重要的倫理及其長遠而深刻的社會影響。這些在科學上存在高度不確定性的對人類遺傳物質不可逆轉的改造,就不可避免的會混入人類的基因池,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在實施之前要經過科學界和社會各界大眾從各個相關角度進行全面而深刻的討論。 確實不排除可能性此次生出來的孩子一段時間內基本健康,但是程序不正義和將來繼續執行帶來的對人類群體的潛在風險和危害是不可估量的。與此同時這對於中國科學,尤其是生物醫學研究領域在全球的聲譽和發展都是巨大的打擊,對中國絕大多數勤勤懇懇科研創新又堅守科學家道德底線的學者們是極為不公平的。我們呼籲相關監管部門及研究相關單位一定要迅速立法嚴格監管,並對此事件做出全面調查及處理,並及時對公眾公佈後續信息。潘多拉魔盒已經打開,我們可能還有一線機會在不可挽回前,關上它。對於在現階段不經嚴格倫理和安全性審查,貿然嘗試做可遺傳的人體胚胎基因編輯的任何嘗試,我們作為生物醫學科研工作者,堅決反對!!!強烈譴責!!!

當上帝的手術刀可以被人類掌控時,該如何選擇顯然已經不是技術問題了。世界首位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但技術背後爭議卻不能無視。對於這件事你怎麼看?(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