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碗夺命记

柳知府刚升堂,差官来报,衙外有人鸣冤,状告东山刘县令断案不公。

刘县令素来为官清廉,听到诉伏,柳知府甚是诧异。

来人是位四十多岁的粗壮汉子,进门就跪下喊冤说:“我四弟在村中周员外家当厨子,那周员外无缘无故说他有错,将其活活打死。告到县衙,刘县令以袁老四有错在先为由,未判周员外重罪,只赔了十两银子……”

那汉子说得急切,柳知府也听得没头没脑,就先让他站起身说话,然后细问案情。

原来,汉子姓袁,在家中排行老大,他四弟袁老四为人老实巴交,是个手艺不错的厨子。

周员外为人向来仔细,府中上下每一文钱开销都算得明明白白。

周府上下的仆人和丫环婆子共有50人,周员外规定,每人每顿一碗饭,多吃则要扣月钱。

这日,周员外查看上月账目,发现上面记录每餐盛饭51碗,一个月得多费好多粮食,当即大发雷霆。

袁老四天生嘴笨,只是反复说:“每餐只发50碗饭,从未多发。”

周员外把负责记数的张管家叫来询问,张管家一口咬定,每餐他都亲自查看,账目不可能有错。

把负责刷碗的婆子找来问话,婆子也说每天收碗51个,因为平时碗5个1摞,第10摞总是6个。当即派人去厨房,发现新刷的碗,果然是51个。

周员外越想越生气,就让护院家丁,把袁老四用绳子绑上,责令抽五十鞭子,再赶他出府。

那袁老四一直喊冤,想不到刚抽了20多鞭,就气绝当场。 后经县衙验尸,袁老四原有隐疾,一时气血上涌致死,鞭伤非主因。

柳知府听完袁老大的陈词,立即派人传唤相关人员。

经过详细审问,张管家和刷碗婆子证词不变。东山县刘县令以人证物证俱在,似乎也没有不妥。

可是,袁老大仍然喊冤,他说,袁老四为人老实,绝不可能给别人多吃。而且,下人们都很熟,不可能次次被别人多领。

柳知府眉头紧锁,他也认为此案事有蹊跷。而且毕竟人命关天,就算袁老四有错,身有隐疾,才碰巧丧命,周员外为人之刻薄,也令人讨厌。

柳知府思考了半个时辰,重新升堂,下令传周府所有下人上堂,把大堂所有窗户用黑布遮住,也不掌灯。

50多人在黑暗中上堂后,柳知府手中拿着一个周府下人盛饭的碗,突然往书案上一拍,大声说:“我少年读书时,曾有高人授我通灵之术,如今案情迷离,只有请袁老四自己来申诉冤情啦!”

说罢,只见柳知府口中念念有词,那书案上的碗突然强烈抖动,然后向堂下侧立,吓得众人惊叫。

“袁老四,人死有灵,你生前不知何人害你,死后想必明白,快去指认吧。”

柳知府手一挥,那碗竟然真的向堂下腾空飞去。

柳知府大喝:“你还不认罪!暗室亏心,神目如电!”

只见人群中,有个五十多岁的老杂工慌忙跪倒,磕头说:“袁四兄弟,我不是有意害你,你千万别怪我啊。”

柳知府喝问:“快从实招来。”

老杂工痛哭说:“我肠胃不好,府上米饭太硬,每次都要泡水才能下咽。所以每次领饭后,我都会从桌上拿个空碗,把饭分成两碗,这样好泡水啊。袁四兄弟每餐每人1碗,从未多发啊。”

柳知府怒道:“既然知道多一碗来历,见袁四蒙冤,为何不报周员外?”

老杂工吓得急忙磕头说:“小人天生胆小怕事,不想误害人命。”

柳知府冷笑,令人将大堂遮窗黑布打开。众人仔细一看,那饭碗上方悬了一根细丝,梁上躲着一名差官,暗地操作。

案情终于真相大白。老杂工知情不报,虽未直接害命,但罪责难逃,柳知府当即判其重打五十大板,发配做苦役二年。

周员外未调查清楚,就私罚袁四致死,况且对下人太过刻薄。判赔袁家千两银子,重打二百大板,发配边塞为奴五年。

还有张管家,他每次记账其实并未亲查,只以婆子刷碗数为准,也有失误,判重打五十大板。

刘县令办案不力,罚俸两年。

一个空碗虽小,却引发人命。世间大恶之人不常见,但无意而行大恶之事者却多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