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曹魏集團的首席謀士,荀彧為什麼會死?

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荀彧被稱為“王佐之才”,不僅個人能力非常出眾,還擁有著高尚的儒士精神。

作為曹魏集團的首席謀士,荀彧為什麼會死?

可以說曹操能夠統一北方,荀彧在其中的作用不可估量。首先他在前期就為曹操建立了非常詳盡的戰略規劃,其次他獻策曹操奉迎天子以令諸侯,使得曹操在政治上始終處於優勢地位。在本職工作上面也多有功績,他不僅輔領朝政還積極選拔人才,作為後方大本營的指揮官,他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官渡奇謀遏制袁紹等,他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作為曹魏集團的首席謀士,荀彧為什麼會死?

但就是這樣一個曹魏棟樑,在後來卻莫名其妙的死了,至今人們對他的真正死因充滿疑惑?目前最普遍的說法是荀彧與曹操政見不合,因此曹操以“空盒”的方式賜死荀彧。這種說法是否屬實,值得考究。

作為曹魏集團的首席謀士,荀彧為什麼會死?

我們先來看正史《三國志》的說法:“太祖軍至濡須,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可以看到曹操南征孫權,將荀彧從朝廷調來軍中,荀彧因病在壽春停留的過程當中,還沒到達軍中,就因為憂慮去世了。這實在是件值得深思的事情,觀曹操以往出征,荀彧一直都是擔任後方大本營指揮官的角色,即使在最危急的官渡之戰時,曹操求教荀彧的意見也只是致以書信,而這次南征孫權局勢並不像當年官渡時那樣危急,何以曹操會調荀彧到前線來呢?

作為曹魏集團的首席謀士,荀彧為什麼會死?

事出有因,自曹操想要稱公建國遭到荀彧的堅決反對之後,兩人的政見分歧就公開化了。荀彧之死一方面在於曹操,或許曹操在荀彧之死的問題上,具有一定的責任,但卻不應承擔主要責任。曹操調荀彧來前線其實是別有用意,因為荀彧在稱公這件事情上表明瞭立場,就不免會有潛在的反曹勢力會試圖聯絡荀彧,雖然曹操對荀彧依舊非常信任,但為了斷絕一切可能潛在的風險,把荀彧帶在自己身邊是最好的選擇。此外,曹操送“空盒”讓荀彧自裁,筆者認為可信度不高,因為即使像楊修那樣一再觸及曹操底線的人,曹操也一直到最後才借“雞肋”事件殺掉了楊修,何況荀彧這樣的肱骨重臣,曹操對於賢士的胸襟是十分寬廣的,他連禰衡那樣的人都能容忍,何況是荀彧。

作為曹魏集團的首席謀士,荀彧為什麼會死?

另一方面荀彧之死根本原因或在於他自己。荀彧對於曹操忠誠的根本原因在於對漢室的忠誠,他相信前期曹操無論是劍履上殿還是誅殺國舅,都不涉及到顛覆漢室統治的問題,但是一旦曹操稱公建國就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代漢自立的風險,因此荀彧與曹操政見分歧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此。荀彧忠於的漢室不是漢獻帝或者說是東漢王朝,而是漢朝代表的士族制度,東漢時期豪族掌握國家重要的政治權利,但是曹操這個人用人不拘一格不問出身,這與出身潁川大族的荀彧的人才觀是相悖的,我們看荀彧為曹操舉薦的一些人:荀攸(荀彧侄)、鍾繇、戲志才、郭嘉、陳群、杜畿、司馬懿等人,可以清楚的看到這些人不是社會名士,就是世家大族子弟,因此荀彧與曹操出身不同所造就的國家層面的價值觀差異,或許才是導致荀彧之死的最終原因。

作為曹魏集團的首席謀士,荀彧為什麼會死?

司馬懿曾稱讚荀彧:書傳遠事,吾自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曹操死後,雖然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確立了世家大族的優勢地位,但是後來豪強大族們還是支持了他們政治上的代表,同為東漢豪強大族司馬氏,取代了曹魏的統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