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弯:第十二肋骨长度不对称的原因分析

脊柱侧弯又称脊柱侧凸,它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的序列异常。轻度的脊柱侧凸通常没有明显的不适,外观上也看不到明显的躯体畸形。较重的脊柱侧凸则会影响婴幼儿及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使胸廓变形。对侧弯(非手术)矫正时,常根据体征、X光片进行个性化治疗(支具、运动矫正)。今天图文说明的是,从X光片上观察:第十二肋骨的长度不对称,探究原因并获取更有效的信息,指导临床康复。

脊柱的稳定性(特别是胸椎),其中一部分来自双侧肋骨的维持与支持,无论是实验、临床和生物力学研究均提示肋骨长度不对称在脊柱畸形进展、恶化中的起着关键的作用。有研究者运用CT对脊柱、第一至第十二肋骨进行三维重建,计算肋骨的长度,发现第十二肋骨长度不等。通常是在腰凸侧的第十二肋骨更长,他们推断这种现象是侧弯代偿的表现而非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发病原因。

近年来,有几项研究描述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肌电图活动,也有人基于Wolff定律及Pauwel定律,将焦点聚焦于其中的腰方肌。腰方肌:于腹后壁,在脊柱两侧,其内侧有腰大肌,其后方有竖脊肌,二者之间隔有胸腰筋膜的中层,起自第12肋骨下缘和第1-4腰椎横突髂嵴的后部,止于髂嵴上缘;作用:下降和固定第12肋,并使脊柱侧屈;受腰神经前支支配。

脊柱侧弯:第十二肋骨长度不对称的原因分析

腰方肌

腰大肌也称大腰肌,为一长梭形肌肉,起自腰椎两旁,与髂肌共同终点于股骨小转子上,合称“髂腰肌”

脊柱侧弯:第十二肋骨长度不对称的原因分析

腰大肌

沃尔夫定律(Wolff's Law) :骨是具有功能适应性的生物结构,在骨骼结构中骨小梁沿着主应力方向生长,即活骨的变化与其承受的应力应变相关。骨重建是维持骨组织代谢和力学功能的重要机制,是一个骨组织自我更新和自我调整的生理过程。凸侧脊柱及相应肋骨承重,并且受到较为紧张的腰方肌牵引,使第十二肋骨出现自我适应、调整,这种“过度生长”的结果表现为腰凸侧的第十二肋骨相对较长

脊柱侧弯:第十二肋骨长度不对称的原因分析

前文我们分析过,脊柱的椎旁肌力量的平衡,在脊柱侧弯的矫正过程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重要(特别是脊柱稳定性差的弯者)。尤其是需佩戴矫形器的侧弯者,康复训练中应注重相关肌肉力量的提升,以稳定脊柱,提高矫正的临床疗效。

那么,就本文提及的脊柱侧弯凹侧的腰方肌、腰大肌,如何进行康复训练,更有利于侧弯的矫正呢?请关注下一期图文。

参考文献:

1.Christian Wong, Kasper Gosvig and Stig Sonne-Holm.The role of the paravertebral muscles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evaluated by temporary paralysis.Scoliosis and Spinal Disorders.2017; 12:33

2.Grivas TB, Burwell RG, Kechagias V, Mazioti C, Fundas A, Kolovou D, Christodoulou E. Idiopathic and normal lateral lumbar curves: muscle effects interpreted by 12th rib length asymmetry with pathomechanic implications for lumbar idiopathic scoliosis. Eur Spine J. 2015;24(11):2614–270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