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創新者|如何讓一把“直尺”,裝下三個美國國會圖書館

創新早已融入英特爾的基因與血脈,面向數據洪流驅動下的全新未來,英特爾繼續引領計算創新,釋放數據的價值。在這個過程中,英特爾每一位員工匯聚成的創新洪流,起著關鍵作用。我們通過“英特爾創新者”系列,講述個體的創新故事。

英特爾創新者|如何讓一把“直尺”,裝下三個美國國會圖書館

Wayne Allen

我們的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越來越纖薄,但數據中心設備的發展速度卻沒有這麼快。然而,大的飛躍偶爾也會發生,其中一項飛躍醞釀於幾年前。當時,負責領導英特爾公司數據中心存儲研究部門的Wayne Allen和他的團隊已經開始暢想和探索未來數據中心的需求,並著手尋找在服務器中部署閃存的最佳方式。

世界上密度最高、完全無噪音的尺狀固態盤(SSD)就此誕生。這款英特爾最新的固態盤——英特爾®SSDD5-P4326,大小就像是一把30釐米左右的直尺。這樣小的體積下,它的容量卻達到32TB,相當於美國國會圖書館整個印刷館藏的三倍。

“我們團隊內部,它的代號是EDSFF,或者就叫它‘尺子’(ruler)”,Wayne介紹說。“尺子”的研發初衷,來自於Wayne的觀察。作為英特爾非易失性存儲方案事業部數據中心存儲研究總監,他發現數據中心設備的發展已經無法適應爆炸性的數據增長。

上世紀的傳統硬盤驅動器功耗巨大,不斷地發出嗡嗡的噪音,還需要風扇和昂貴的冷卻系統——事實上,今天大多數的數據中心,最大的成本還是保持冷卻的空調系統。而即使這樣“小心呵護”,它們還可能意外崩潰。取代它們的閃存更快、更可靠,最重要的是,體積更小。但是,大多數驅動器的大小和形狀都基於那些“已存在30年”的舊旋轉磁盤,並未針對固態盤在存儲密度、散熱等方面有所優化。

Wayne和他的團隊,就致力於開發更加緊湊、更加高效、更易維護和替換的新型產品。他們對數十個想法一一篩選,最後把範圍縮小到三個,並讓用戶來投票選擇。最終綽號為“尺子(ruler)”的方案勝出。這款直尺形的固態盤長約12英寸(30.48釐米),寬1.5英寸(3.81釐米),厚度只有三分之一英寸(0.85釐米)。

英特爾創新者|如何讓一把“直尺”,裝下三個美國國會圖書館

綽號為“尺子”的固態盤

這也是英特爾迄今為止密度最高的硬盤,它採用英特爾®3D NAND技術,可將多個超薄層中的內存單元堆疊在一起,而不僅僅單層堆疊。實際上,這款固態硬盤中的內存單元的堆疊高達64層。

“我們不僅提高了密度,還改進了散熱”,Wayne說。在數據中心的運行中,散熱是一個重要因素。基於尺狀固態盤的服務器,可以讓新鮮空氣直接傳遞到機器後部的處理器,從而提高散熱效率,併為性能更高的處理器敞開了大門。

這款沒有任何移動部件的固態盤,還為大家期待的超薄、超高效的PB級存儲空間提供了可能。與傳統PB級固態盤(SSD)相比,尺狀固態盤僅需要一半的氣流來保持散熱。同時,它的功耗僅為傳統1PB解決方案的十分之一,而且只需要二十分之一的空間。

這一設計已經榮獲美國工業設計師協會的獎項和Core77設計獎。可以說,它正在重塑數據中心。在Wayne看來,“這是一件大事。我們正在通過它來重新設計數據中心——這對我來說是最有趣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