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癮:戒不掉理還亂

導讀:"挖礦"是產品經理(中本聰老爺子)設計出來的成癮機制,你信嗎?


上癮是一種奇怪的存在,有時候還無法抗拒,像坐在塗了膠水的板凳上,一旦屁股落座,想跑都跑不掉,要麼據板凳,要麼據屁股。當然,日常體驗中不存在據屁股這樣的動作,無非是把自己關在小黑屋裡,唱著世上只有媽媽好。

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對上癮機制有了較好的瞭解,知道多巴胺的存在,知道"快樂中樞"的位置,但是要戒掉"癮"仍然是困難的。只是相對來說,人們的成癮目標已經發生了變化,或者理解為變成了不那麼影響生活的上癮,例如,玩手機、打"農藥"、追劇等等。

不過相對商業運作來說,他們思考更多的是研究如何做出一款讓人上癮的產品,這就跟售賣香菸一樣,雖然對人無益,但是可以成就利益。

上癮:戒不掉理還亂

在區塊鏈行業中,這種類似的上癮機制一直存在,譬如最常見的——挖礦,為什麼說挖礦會讓人上癮呢?在上癮中有一項很重要的反射條件,即通過某項行動可以持續獲得愉悅感,而這種愉悅感也類似於一種獎勵機制。其中商業運作中,最常見的就是"固定間隔"的獎勵機制,其手段是在一個固定時間內,獎勵用戶。仔細回想下這樣的模式,眾所周知的"簽到送積分"便是最最有效又簡便的方式,既可以提高軟件產品打開率,又可以留住用戶。

因此,我們仔細琢磨挖礦,會發覺其同樣是在固定時間內,讓用戶獲得一定的獎勵收益,而最直觀的是這種獎勵還可以變現,所以,引起人們興趣自然不在話下。挖礦的存在就像區塊鏈行業中的一款核心軟件,吸引用戶前來探寶,而當人們打開設備發現自己的獎勵變多的時候,那種感覺大概跟上癮時的多巴胺分泌並無差別。

另一方面,在參與區塊鏈代幣的交易時,我們可以理解為一種獎勵的"變化間隔",簡單來說,參與用戶並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那個獲得獎勵的人,也不知道獎勵時間會是多久,但他們唯一確定的是大概率會獲得獎勵。於是在看到或者體驗到了這種代幣波動帶來的巨大獎勵時,參與者心裡會油然而生一種欣喜,腦中樞被刺激的越多就越容易產生"相信"的錯覺。這也是為什麼在行情好的時候大家都情不自禁的湧入這個行業,畢竟多巴胺受體正在飢渴的等待興奮的介質傳來。

上癮:戒不掉理還亂

同時,在挖礦和參與代幣交易中還有一種上癮成分存在,類似於"天上掉餡餅"的美差一樣,因為這樣"用戶"可以享受到一勞永逸的結果。例如,挖礦只要買對了礦機,降低了成本就可以有不錯的收益;而投資代幣只要選對了標的物,剩下的便是交給時間。這種略帶病毒性營銷的東西,在放大人們不勞而獲的慾望,但是話說回來,有幾個人不喜歡不勞而獲,這是人性。

所以,綜合來看,無論是挖礦設備生產者,還是區塊鏈創業公司,他們運營者並非單單是在維護行業發展,他們同樣需要用戶的參與。而在吸引更多的用戶進入這個"集體"時,他們要做的便是跟開發手遊的產品經理一樣,仔細琢磨哪個點可以激發用戶的上癮機制。

當然會有人反問,那些使得用戶成癮的商業公司沒罪嗎?我相信喬布斯一定會爬出來敲你腦袋一下,"我當年發明IPhone可不是專門用來打遊戲,我是為了方便通話,我有罪嗎?"而目前區塊鏈行業要找的便是這個"通話功能",只有這樣才不會被人諷刺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