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牵制管理有值得现代企业家学习的吗?(下)

——谈古论今话管理之十五

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朝代朝中的派系多是很复杂的,有皇族派系,有功臣派系,外戚派系;还有前朝留下的,有从对手那边归顺的,还有后宫的,有诸侯王,有戍边将领,有清流派等等,而这各种各样派系在朝中要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势,就要靠互相之间的牵制制约才能形成。皇帝经常靠一种制衡术,让各派力量能互相牵制,相对平衡,而他居中来掌控大局,所以,古代的牵制管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起着稳定朝局的功能,让朝中的政治态势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很值的研究的一种管理方略。

在古代历史上,朝中各派系的关系当属皇族、功臣与外戚之间的关系最为紧要,因为他们往往是与皇帝的关系比较密切的,而且,支撑此三派成为强势政治力量的根基都是很稳固的,皇族是皇家的嫡系力量,在古代封建社会,血缘关系十分重要,而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家族力量,是很稳固的力量,皇帝一般都不愿意与家族势力为敌,都比较尊重家族长老;功臣也很有政治资本,因为功臣是帮皇帝大天下的,有功之臣对王朝有大贡献,皇帝一般都不愿意落得个过河拆桥的骂名,所以,对功臣比较尊重;而外戚虽然不如皇族强势,也不如功臣那么有功绩和资历,但是,由于特殊的亲缘关系,外戚作为皇后或太后的血亲家庭成员,属于皇帝的舅父或舅公一系的,也是很有势头的,俗语说:“娘亲舅大”,“母舅为大”的观念在古代社会根深蒂固,舅权在古代王朝中也是很显赫的,三方的力量都是有“牛”的资本的,都是不好惹的,而皇帝要掌控朝局,必须处理好这三种力量之间的平衡,让他们互相牵制,互相制衡,否则,一旦一方独大,后果就不堪设想,皇位都有可能不保。所以,皇帝必须对皇族、功臣和外戚进行牵制管理,才能稳定朝局。

古代牵制管理有值得现代企业家学习的吗?(下)

刘 邦

在这方面,汉王朝颇具典型意义的,刘邦带领一帮年轻时的“伙伴们”四处征战,当他们打败了项羽之后,便建立了大汉王朝,掀起了汉王朝历史大戏的大幕,此时,汉王朝的中央政府中实际上存在着三大主要派系:第一是以刘邦为首的皇族派,包括刘邦的八个皇子,若干皇孙,还有刘邦的堂兄弟等皇族中其他成员,这是刘氏家族的势力,也是西汉政权的核心力量。就“创业”来讲,刘邦其实是很了不起的,他是真正从底层崛起而成为皇帝的,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他成功地从平民华丽转身而成为帝王,这个平民皇帝,确实需要皇族成为他的政治中坚力量;第二是功臣派,布衣天子刘邦,从年轻的时候起就有一帮跟他一起混的伙伴,而后来有些人就成为开国功臣,这包括因功封王的异姓诸侯王和未封王的其他功臣。比如,汉初就分封了七个异姓诸侯王:梁王彭越、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韩王信和长沙王吴芮,这一帮人是跟刘邦一块儿打天下的文臣武将,是开国的功臣;第三是外戚派,由于古代皇后制度与嫔妃制度的存在,皇后、嫔妃的娘家人不同程度地受到皇帝的重用,这就在朝中形成了外戚派系。汉初,刘邦掌权时,由于他是强势帝王,刘邦外戚虽有任官者,但在刘邦面前,外戚派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派系,即便是如备受刘邦宠爱的戚夫人,其娘家人也未能形成强大势力,而吕后一族虽然地位显赫,但吕后不受宠,刘邦在世时也未能形成气候,只有等到刘邦去世之后,吕氏宗族才开逐渐强大起来。

古代牵制管理有值得现代企业家学习的吗?(下)

韩 信

这三个派系经常都是很强势的,而且有强势的理由,有时皇帝遇到了都有点棘手,但是,皇权至上的原则又让有为的皇帝不能容忍某一派系一派独大

,不允许皇族派、功臣派或外戚派出现威胁到皇权安全的强势势力,于是,当朝中任何一派做大并构成对帝王政权的威胁时,就必然会受到皇权的抑制。比如,汉朝的功臣派的异姓诸侯王,因为其功勋和权力,势力在做大,当威胁到刘邦中央政权的安全,特别是威胁到后刘邦时代吕后的执政时的政权时,就 相继被刘邦、吕后诛杀了,臧荼、韩信、卢绾、彭越、英布等都被杀了,而未封王的功臣或许没有威胁到政权,所以被重用了,其中,任相的多是从这些人中挑选的,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灌婴等都是没有威胁而升任宰相的。另外,一旦皇族中有人做大强,威胁到帝王的政权,也同样会被抑制,比如,吕后杀三赵王就是因为他们是皇族中的中间力量,是刘邦的儿子,是有可能继承帝位之人,对吕后权力的威胁极大,在吕后看来,他们是不允许存在的。最后,当外戚派势力在朝中成为强势派系时,更是最高掌权者所不能容许的,比如,功臣派中的周勃、陈平便是辅佐皇四子刘恒就位新皇帝,灭了吕氏一族。

从汉皇族、功臣和外戚等各派势力的复杂角逐和生死拼杀的事例中,不难看出,封建社会朝中各派系力量的平衡是维系朝局稳定的重要控制手段,是皇帝独断朝纲的有效控制方式,也是古代很有代表性的制衡管理方法。

古代牵制管理有值得现代企业家学习的吗?(下)

牵制管理

但是,古代的制衡方式过分强化制衡、控制的一面,从而忽略或抑制了互动、协调和配合的一面,派系之间,因为争斗耗损太厉害,代价太大,这从整体上看,是对整个王朝的发展有巨大的消极影响,从根本上说,也会危及帝王根基的巩固,所以,有其很大的弊病。这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来说,要去其糟粕,吸取精华,要在牵制管理中,变被动抑制为积极融合,变相互制约为互相协调,变纯粹的敌对关系为互动互进。古人怕皇族派系或功臣派系或外戚派系独自做大做强,担心“一派”独大便无法控制,会威胁到皇权的安全,而在现在的家族式企业中,也是会有一些派系,比如本地的,外来的,直系的,外戚的,管理型的,技术型的,公司总部的,分公司或驻外机构的,等等,但是,现代公司的管理,不应该靠抑制某一方面的力量来达到牵制的目的,而是应该充分发挥各种力量的优势,在适当竞争机制下,让各种力量不仅有牵制作用,而且更该有为公司贡献的机会,要创造条件,让各派为公司协调共进,合力使劲,优势互补,促进公司发展。只要规则合力,制度明确,职责分明,授权明确,运作科学化,公司内部力量的竞争,反而是会有利于公司的快速发展的,牵制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良性的竞争,是为了激发活力,是为了发挥优势,而不是对公司经理和员工的制约。权谋成就不了大事,开明的管理才能成就大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