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报告会,为什么让我心酸?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师德标兵?

师德报告会,为什么让我心酸?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师德标兵?

昨天,区里组织了一次师德师风先进事例报告会,共有六位师德标兵给我们作报告,这些优秀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舍小家为大家,有的在生活中很不幸,有的自己有病坚守岗位,有的家人去世,不放下手里的教学工作去奔丧。最后,教育局局长给我们讲话,他要求大家都向这些标兵学习,要无私奉献,要不求索取,要团结,包容,要心胸开阔,不要斤斤计较。说句实话,作为教师我,最怕听的报告是师德报告。因为每次报告听完,没有自豪,只有心酸。为台上的“优秀教师”心酸!更为我们这个群体心酸!也为扭曲的师德评价标准心酸!他们催人泪下的报告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有家不回,有病不看,有孩子不管,有父母不要。”我们不禁要问:难道这就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教师的工作方式、生活状态和专业发展方向吗? 老师首先是一个人,古人有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管好自己家里的事是每个成年人的责任!

师德报告会,为什么让我心酸?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师德标兵?

这些师德标兵有的以校为家,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一天到晚泡在学校里,总之,每天上下班是只见星星不见太阳。一句话概括就是,“比鸡起得还早,比狗睡得还晚”。而有些做得更“优秀”的教师,甚至常年住在学校不回家。平日里忙碌不说,节假日还要给学生补课。一心扑在工作上,精神固然可嘉,但没有了正常的生活,却很难让人觉得这是一种值得提倡和称道的生活方式。难道我们兢兢业业的工作不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而只是为了证明教育工作的崇高和伟大吗?事实上无论站在哪个角度分析,我们都不难发现生活和工作这两者对任何一个人都必不可少,都不可偏废。可为什么这个问题出现在教师身上时,我们就可以视为理所当然,甚至理直气壮呢?

师德报告会,为什么让我心酸?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师德标兵?

还有的老师在报告中称,自己为了带好毕业班,抛下自己几个月大的孩子,甚至病了也不管,一心扑在教学上。我认为,现在有一句误导教师的名言特别流行,那就是“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的是神”。这句话出自何人之口,不得而知。但是为什么我们非得把爱自己的孩子和爱别人的孩子对立起来?都是孩子,为什么我们对待他们就不能统一起来,一个标准呢?再之,我们凭什么要求教师都做“神”呢?我们反思一下,如果一个教师连身心健康的“人”都达不到,又何谈“神”呢?真正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培育好每一个孩子(当然包括自己的孩子)。

师德典型大多身体不好,患有多种疾病,尤其是腰椎,颈椎,咽炎等职业病,却长期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天天抱着残病的躯体在学校里穿行。抛开带病工作的效果不谈,单是这种行为本身都让人难以接受。身体是工作的本钱,依靠透支健康来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无疑是杀鸡取卵的做法。如此程度的献身精神委实令人敬佩,却实在不该是广大教师效仿和学习的榜样。我们的社会培养教师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长久地在教育岗位上做出贡献,而不是让他们正当盛年就一部部快速老化的汽车超负荷地在公路上疾驰。我们常常提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不是也应该重视一下教师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呢?有病休息是每一个人的权力。在理想和现实中,教师首先要选择生存,只有好好的活下来,才能让理想之花处处绽放。一个连自己的身体和生命都不珍惜的教师,是不配做教师和谈教育的。因为教育更多是让我们的孩子学会生存、珍惜生命。人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也属于家庭、集体和社会。为了追求一时的成功而透支生命甚至糟蹋生命,是一种心灵残疾的表现,是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极大的不负责任。我们推他们为“师德标兵”,真不知意欲何为?我们宣传中忽视了一个教师健康的活着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可以做出更大的贡献!更为关键的是对下一代的生存教育、生命教育具有多么大的现实意义!我真的再也不希望听到:教师悲惨地站在神圣的讲台上拖垮早已患病的疲惫身躯,而仅仅充当学生含泪学习的崇高榜样。

师德报告会,为什么让我心酸?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师德标兵?

也有的师德标兵为了工作置亲情于不顾,“有的公婆卧病在床,却不能侍奉左右;有的父亲病逝,却不能赶回去见最后一面。”我们究竟想通过这些老师让人锥心泣血的故事张扬什么?标榜什么?再回想这些被誉为道德楷模的教师一面在讲台上告诉学生要爱他们的父母,一面却对自己的亲人的冷暖安危置之不理,这无疑是绝妙的讽刺。我们的教育给了自己一个响亮的耳光!我们的教师好象不是在教书育人,而是在演戏。难道一名教师的工作重要到无人替代的程度了吗?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人在痛苦中挣扎,而无法在病床前流下一滴惭悔的眼泪。

为什么教师只有牺牲了健康、家庭、亲情这些每一个人都不愿意失去的东西之后才能得到上级领导、社会和大众的承认?

教师不是纯粹的道德化身,教师首先是普通的人。既然是人,就有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只有当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候,其职业所赋予的各种条款才会被作为职业主体的教师所逐步接受。当今,深度转型的中国社会,每个普通教师都面临着许多诱惑和挑战。 无论何种职业,无论何人,追求幸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追求幸福是人生命意义的重要元素。那么,关心教师的切身利益,解决教师生活与工作中的各种困难,让教师拥有健康的身体,帮助教师构建幸福生活,是师德教育的前提,也可以说是师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师德报告会,为什么让我心酸?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师德标兵?

在师德建设方面,始终伴随着一个关于师德的评价标准。现行的一些师德评价标准,存在诸多问题,其核心问题是对教师的尊重与关怀不够。其一,高高在上的禁令。严禁体罚学生,严禁不备而教,严禁接受家长的吃请,严禁上课接打手机,严禁赌博抹牌…..其表述冰冷无情。其二,盲目量化。管理者基于评价的方便,往往将评价指标量化,忽视了教师道德表现的个性与区别,忽视了道德表现的复杂性,使评价表象化、肤浅化,诱使教师道德发展的异化。其三,标准制定不民主。少数几个人闭门造车,拿出条款,不讨论,不广泛征求意见,匆匆抛出,以行政的力量强制执行,教师认同感差。其四,评价不透明。管理层的几个人,将教师的所谓“师德”进行专制型地评价,缺乏科学依据,缺乏群众基础。其五,评价结果运用不合理。我认为,师德评价标准的确立,应充分尊重教师;应在理解教师、关怀教师的基础上,来研制标准,实施评价。通过科学的评价,让教师逐步成为一个受人爱戴的职业,让我们的师德典型回归温暖的人性,没有那么多的沧桑,无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