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朋友圈的代購:侵沒侵權你說了不算,你應該這麼做

朋友圈的代購們,你們好!

對不起,我今天不是找你們代購東西的,但是我今天寫的,一定是和你們利益切身相關的。

我知道你們都是良心代購,賣的都是正品原裝,身正不怕影子斜,但是知識產權這個事兒,不是這麼說的。

請耐心往下看,我儘量寫的通俗一些。

簡單點,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

基本案情

原告:德克斯戶外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克斯公司)。

被告:胡曉蕊。

被告:浙江淘寶網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淘寶公司),(沒錯淘寶也有鍋)

德克斯公司系第880518號“UGG”商標專用權人,核定使用商品為第25類(包括鞋)。被告胡曉蕊是掌櫃名為“游泳的小蕊”,淘寶店鋪“小粉兔澳洲代購小店”的實際經營者。該店鋪主要從事代購業務,主營包括雪地靴等澳洲商品代購。被告胡曉蕊在淘寶網的代購類目項下發布涉案商品信息,並註明代購標識及“提供的系代購服務,不支持七天無理由退貨”等,經原告代理人公證下單兩款產品,被告胡曉蕊在澳大利亞相應專櫃購得涉案產品後自澳大利亞直郵給原告代理人,且報關也以原告代理人名義進行。因涉案兩款產品中分別帶有“UGG”標識,故原告主張胡曉蕊銷售的該五款產品均侵犯其涉案商標權,請求判令被告胡曉蕊停止侵權並賠償損失20萬元,淘寶公司立即刪除淘寶網上有關被控侵權產品的所有相關信息。

致朋友圈的代購:侵沒侵權你說了不算,你應該這麼做

裁判內容

本案中,原告下單的涉案兩款產品中分別帶有、標識,該些標識明顯起到識別商品來源的作用,屬於商標使用行為。而該標識中“UGG”部分突出醒目、顯著,屬於涉案標識中的主要識別部分,該部分與原告的涉案商標完全相同,以相關公眾的注意力極易產生混淆,因此,屬於近似商標。原告主張侵權的其他三款產品上,在展示的商品實物圖片中也顯示實物中帶有突出醒目的“UGG”標識,同理,也與原告的涉案商標構成近似。而涉案商標核定使用商品包括鞋,與被控侵權商品屬於相同商品。原告確認涉案產品均非其生產或其關聯公司生產。本案存在的爭議恰在於涉案產品系購自澳大利亞,而原告在澳大利亞並未取得涉案商標專用權。

該院認為,知識產權具有地域屬性,涉案產品在澳大利亞可能屬於合法產品,但其自澳大利亞進入中國境內,即應當遵守我國的法律,不得侵犯中國商標權人的權利。按照上述論證,涉案產品進入我國即屬於未經原告許可在相同商品上使用近似商標且易造成混淆的侵權商品。雖然按照淘寶網規則,胡曉蕊實施的系代購行為,但是胡曉蕊並非單純的根據下單人的任意指示完成代購行為,而是其先發布可提供代購的澳大利亞商品信息,下單人根據其發佈的信息進行下單確認。由此表明,胡曉蕊系專門從事跨境代購業務的代購者,其在通過跨境代購經營行為獲取利益的同時,也有義務審查其預先提供的國外代購商品是否可能侵犯國內權利人的權利。

簡而言之就是澳洲UGG鞋的生產商在中國沒有將“UGG”商標註冊成功,於是小蕊在中國賣UGG鞋子侵犯了中國“UGG”商標持有人的利益。關係如下圖:

致朋友圈的代購:侵沒侵權你說了不算,你應該這麼做

說起代購,就不得不提起一個詞----平行進口。這是百度百科對平行進口的釋義:

平行進口(PARALLEL IMPORTS)是指本國的商標權人將自己生產的商品出售給國外經銷商或者將自己的商標許可給國外生產企業後,這些國外的經銷商或者生產企業將其與商標權人在國內生產的相同的商品,重新進口到國內的做法。

致朋友圈的代購:侵沒侵權你說了不算,你應該這麼做

雖然許多國家為了保護正常的國內市場秩序,會採用不同的方法阻止商品的平行進口。但是相對來說,正常的平行進口還是合規的,為什麼合規呢?這就要插入另一個詞----權利窮竭原則。百度百科對商標的權利窮竭原則是這麼寫的:

在商標權領域,權利窮竭表現為:一旦註冊商標所有人將載有其商標的商品合法置於流通領域後,商標權人即喪失了對該批產品的控制權,表現在該商品上的商標權即歸於消滅,商標權人的商標權窮竭,任何人再銷售該商品的行為,均不視為侵權。

如果商品受讓人在轉售商品過程中,未經註冊商標所有人同意,更換其註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重新投入市場,則轉售人的這種行為是一種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在此情況下,商標權人的商標權並未窮竭。

修訂後的《商標法》第52條第4項對此作出了明確的規定:"未經商標註冊人同意,更換其註冊商標並將該更換註冊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屬於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最著名的案例即是1994年發生在北京的"楓葉、鱷魚"之爭。

也就是不換商標銷售,就不構成侵權。怎麼樣,是不是心又放回肚子裡了呢?

那上面這個款,罰的又是什麼?請看下圖:

致朋友圈的代購:侵沒侵權你說了不算,你應該這麼做

也就是說侵權侵的不是海外商標的權,侵的是這個商標在國內的商標持有人的權。

好的,是什麼坑我們知道了,那要怎麼避開侵權的坑呢?

1、首先你要對你代購的產品足夠了解,在代購之前就查詢好該品牌在該國的商標權屬,查詢的時候除了查詢英文,還要查詢中文譯名。

舉個例子:韓國有名的氣墊BB在韓國叫“HERA”,音譯過來叫“赫拉”,但是韓國“HERA”公司在進駐中國的時候發現“赫拉”早就被搶注了,於是只能叫“赫妍”了。但是這個時候你要是不知道,仍然打著“赫拉”的名頭銷售“HERA”,中國的“赫拉”商標持有人就有權利告你侵權哦。

2、代購的是什麼,就賣什麼,不要自己偷偷“加工”換成自己的喜歡的名字。

3、在正規渠道代購正品。

4、早日註冊屬於自己的品牌,老客戶可以精準搜索,新客戶可以聞名而來。

還在等什麼,快想一個屬於你的商標吧!有朝一日,你會成為比“屈臣氏”還厲害的代購呦!

致朋友圈的代購:侵沒侵權你說了不算,你應該這麼做


關注申思知產微信公眾號:申思知識產權(ID:sincebrand),瞭解更多品牌相關知識。

注:圖片源自網絡,版權仍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請告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