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洽瓜子漲價背後:轉型賣果凍兩年虧2000萬,改做牛肉醬又入困局

文|AI財經社 鄒帥

編|祝同

連瓜子都漲價了。

7月19日,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將對公司香瓜子,原香瓜子,小而香西瓜子等八個品類的產品進行出廠價調整,提價的幅度在6%-14.5%不等。這八個品類都屬於洽洽的主力產品紅袋系列,漲價已經從7月18日就開始執行了。

洽洽瓜子漲價背後:轉型賣果凍兩年虧2000萬,改做牛肉醬又入困局

對於這次漲價,洽洽食品在公告中提到是由於瓜子系列產品原料升級,導致原料及包輔材成本上升,同時洽洽也提醒產品提價將對公司2018年度業績產生一定影響。

洽洽目前主要的產品有葵花籽和堅果,其中主業葵花籽在公司營收中佔到了70%左右的比例。根據洽洽食品2017年的年報顯示,公司的營收雖有小幅上漲,但淨利潤為4.1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1.22%,而主業葵花籽所帶來的營業收入和其營收佔比都在下降。

洽洽食品認為利潤下滑是由於2016年開始,公司對傳統紅袋瓜子主動進行了原料、生產工藝、外包裝等的升級,導致相應生產成本的上升。此外,公司對於新品的推廣也需要前期的投入。

西南證券在研報中分析到,洽洽產品此次的漲價在情理之中。在公司對葵花籽原材料進行優化升級後,紅袋系列的毛利率從35%的高點降到了2017年的32.5%,因此公司具有提價的動力。此外,2017,2018年是大眾品漲價之年,飲料、方便麵等大眾消費品紛紛實現漲價,因此順應消費升級潮流,恰恰作為瓜子細分行業的龍頭,具備提價的能力。

洽洽食品於2011年上市,作為一家傳統休閒食品品牌,近年來也在努力建設電商渠道。但三隻松鼠、良品鋪子、百草味等互聯網品牌顯然正在大幅佔據市場,在它們的衝擊下,洽洽正面臨著業績的壓力和轉型的困局。

洽洽瓜子漲價背後:轉型賣果凍兩年虧2000萬,改做牛肉醬又入困局

轉型困局

由於春節的緣故,每年的第一季度是乾果炒貨等零食銷量最好的時候。恰恰公佈的2018年一季度的財報顯示,公司在報告期內實現了營收和淨利潤雙增。但從2017年全年的業績來看,情況就不是那麼樂觀。

根據洽洽2017年度的財務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36.02億元,較2016年上漲了2.55%。淨利潤為4.1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1.2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19億元,同比下降9.7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淨利潤為2.25億元,同比下降了20.82%。

營收小幅增長,而淨利潤和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以及扣非淨利潤都有相當程度的下降。不僅如此,根據年報的數據,公司非經常性損益項目的收益從2016年的6894.3萬元漲到了9373.2萬元,這部分收益是來自於政府的補貼,投資理財產品的收益。此外,公司還通過對外放貸獲得了2613萬元的收益。因此,在公司淨利潤的4.1億元中,有超過四分之一實際是來自於上述三種渠道。

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消費者在休閒零售中更偏愛堅果類產品,而恰恰主營的傳統炒貨的市場在不斷的縮小。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洽洽食品也開始進行多元化佈局,進行跨品類經營。除了瓜子和堅果外,在過去的幾年裡,恰恰曾經推出過果凍,牛肉,薯片等,但都以失敗告終。2013 年,洽洽推出果凍產品啵樂凍,卻因兩年累計虧損近2000萬元而放棄;同年,公司收購的牛肉醬業務同樣遭遇了虧損。消費者對於洽洽食品的印象,更多的還是停留在瓜子產品身上。

洽洽瓜子漲價背後:轉型賣果凍兩年虧2000萬,改做牛肉醬又入困局

在堅果身上,洽洽食品沒少發力。公司花了大量費用進行堅果的市場推廣,2017年的財報顯示,堅果的經營收入從2016年的1.07億元增加至2017年的2.47億元,佔營收入比重從3.07%上升至6.86%,營業收入同比增加了129.20%。

同行業對比,洽洽食品已經被良品鋪子,三隻松鼠等競爭對手甩開。2006年起家的良品鋪子和一樣擁有不少線下實體店,但電商渠道發展的也非常成功。良品鋪子還在近期遞交了招股書,進行IPO上市。根據公司遞交的招股書,2017年良品鋪子實現營收54.24億元,線上收入佔比達到從2015年的26.53%增長到42.21%。

相比之下,洽洽的電商平臺銷量與良品鋪子,三隻松鼠等差了很遠。2014年起,洽洽才開始著力打造電商渠道,並於當年8月成立了電商子公司洽洽味樂園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而良品鋪子在2010年就開啟了電商之路。

AI財經社發現,洽洽食品天貓旗艦店的粉絲數為55萬人,良品鋪子天貓旗艦店的粉絲數為1587萬,三隻松鼠則為1775萬;洽洽食品店內的月銷量多為幾千,而其餘兩家都在好幾萬之多,差距非常大。

漲價之後,單品的毛利率可以得到改善。但是該用怎樣的方式擴大營銷,將線上線下有機整合起來,是洽洽食品必須要面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