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的非洲總統朋友圈是如何煉成的?

馬雲的非洲總統朋友圈是如何煉成的?

01 朋友

第一次踏上非洲土地時,馬雲就後悔了。

他應該早來至少十年。這裡荒蠻又充滿希望,讓他想起在湖畔花園召集十八羅漢的那個年代。19年前的那個大年初五,他穿著略顯寬大的西服,在那套空蕩蕩的三居室裡告訴夥伴們:阿里巴巴的定位是國際戰略——如今的現實,在當年聽起來就像白日做夢。

但年輕人總是要有做夢的權利。2017年7月,在肯尼亞內羅畢大學禮堂裡,首次到訪非洲的馬雲從臺下無數年輕面龐上見到了類似的生機。


馬雲的非洲總統朋友圈是如何煉成的?

馬雲在肯尼亞內羅畢大學演講

他當場表態:從現在開始,今後每年都要來非洲,到訪3個非洲國家。

與當年白手起家時的艱難不同,如今馬雲的心願已經有了很多“背書者”,比如非洲總統們。

馬雲在這個新朋友圈裡無疑是受歡迎的。2017年7月20日,肯尼亞總統烏胡魯·肯雅塔在總統府見過馬雲後,第一時間在推特上同步了消息,透露兩人剛剛討論如何激勵年輕創業者。

今年8月,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在約翰內斯堡會見馬雲後,也把這場愉快的會談同步在了推特上。本週,這位首腦在北京參加中非論壇後,又特意飛到杭州,到訪馬雲的阿里大本營,並邀請後者10月在南非再相見——對於商人出身的拉馬福薩,馬雲和阿里巴巴顯然是一座“富礦”。

馬雲的非洲總統朋友圈是如何煉成的?

馬雲和南非總統

不過,馬雲不打算在非洲扮演“淘金者”的角色。

非洲大陸已經吸引過太多淘金者,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與之相隨的往往是掠奪和破壞。1933年至1934年間,海明威曾經在肯尼亞體驗打獵生活,他後來在《非洲的青山》一書裡記錄了當時的矛盾感受:

“我們一旦到達一片大陸,這大陸就迅速變老。土著與之和諧的生活在一起,但是外國人大肆破壞,砍下樹木,抽乾河水……一個地區應該是我們發現它時的那個樣子。我們是闖入者。”

當然,商業時代的公司擴張已經披上了文明的外衣,但盯上非洲的商人們往往都抱著類似目的:儘快從這塊土地上賺到儘可能多的錢。

馬雲想做點不一樣的。

02 導師

讀過四年師範、當過六年老師的馬雲在非洲幹起了老本行。

這次他的學生是非洲年輕創業者——年輕人被他認為是非洲最重要的資源。去年11月,第一批24位成員從非洲700多位報名者中選拔而出,在中國參加了兩週高強度學習。他們大多在30歲以下,最年輕的學生僅21歲。

這是馬雲“互聯網創業者計劃”的一部分,按照計劃,阿里將在五年時間裡為非洲200名創業者提供數字經濟和互聯網方面的培訓。

那次20多個小時的轉機飛行中,從內羅畢出發的特迪•沃里亞收穫了不少好奇眼光:哇,這是馬雲吧?他全程抱著一幅朋友創作的馬雲肖像畫——擔心託運被損壞,他選擇了隨身攜帶。只是畫中馬雲變成非洲人的膚色,背景是肯尼亞人最喜歡的金黃色,那也是陽光和草原的顏色。


馬雲的非洲總統朋友圈是如何煉成的?

非洲朋友為馬雲創作的肖像畫

馬雲為這批非洲學生安排了緊湊行程:

第一站上海,圍觀2017年天貓雙十一戰場;第二站杭州,參加阿里高管和業務骨幹提供的講座;最後走訪杭州附近的淘寶村、菜鳥智能倉、義烏國際商貿城等地,瞭解真實的中國中小商家和農村電商狀況。

從南非來的拉爾斯•菲爾擁有一家年營收1500萬美元的物流公司,也被非洲物流的痛點所困擾:消費者地址模糊,尤其是住在臨時房屋和農村的用戶;物流網絡乏力,到達範圍有限等等。

他從馬雲“課堂”裡找到的答案是:效仿村淘,在2010年前建立起3000個自提點服務站,解決最後一公里的配送問題。

不過,非洲學生來中國學習的機會畢竟有限,老師馬雲的主戰場還是在非洲。他在最近一年裡陸續制定的教學計劃還包括:

成立1000萬美元的馬雲非洲青年創業基金,十年內支持100家非洲企業。期間,每年將有10位創業者通過秋季選拔賽入選,除了資金支持,他們還會得到阿里的技術培訓、導師資源、平臺資源等;

啟動全球電商人才計劃,在非洲本土建立培訓中心,經過阿里培訓上崗的老師將在這裡為更多人進行培訓。

對於如何成為一名受歡迎的老師,曾經連續幾年被評為杭州電子工業學院優秀教師的馬雲顯然很有經驗——儘管不像馬斯克那樣出生在南非,也不如扎克伯格在非洲佈局早,但他深諳與學生親近之道。

於是,他在公開演講中毫無保留地誇讚非洲,認為非洲不用模仿其他國家,要走自己的路。他向年輕人講述自己童年時家庭收入只有7美元,曾經求職被拒30次——結合他日後的成功,這顯然是天性樂觀的非洲人愛聽的圓夢故事。

03 未來

毫無疑問,非洲是一片年輕的土地。

接近12億的總人口中,24歲以下的年輕人佔比60%。34%的互聯網滲透率雖然低於53%的世界平均水平,但非洲網民的年增長率為20%,遠遠超過全球7%的平均水平。

年輕意味著增長,也意味著無限想象空間。

於是,當很多人對非洲的印象還停留在草原、落日和野獸時,科技公司們已經早早登場。一家名為meltwater的輿情監測公司十年前就在非洲成立了孵化器,微軟、Facebook、谷歌、IBM、惠普等科技巨頭也先後到非洲“探礦”。如今,尼日利亞的拉各斯、南非的約翰內斯堡儼然已經成為非洲硅谷。

他們的重心不盡相同。

入場較早的科技公司們側重提升非洲互聯網普及度,比如微軟的“4 Afrika”計劃、Facebook的Internet.org計劃,都旨在讓非洲用上更好、更便宜的互聯網——當然,這也是為他們日後的開疆闢土打基礎。

隨後,子公司來了。雲計算興起後,微軟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和開普敦設立了兩個雲計算業務數據重心,客戶包括南非標準銀行和南非國家信息技術局。

這些舉措引發過爭議。

虎嗅網曾經撰文指出,Facebook和谷歌把自己的網絡勢力範圍覆蓋到非洲大陸,是有價值的事業,但也可以看成是“科技巨頭對非洲的一輪科技殖民”:這些公司擁有先進技術,擅長通過子公司搶佔當地市場,這讓非洲本土的互聯網創業變得更加艱難。

此外,Facebook等公司提供的免費上網服務,會在運轉同時收集用戶個人信息,這也被成為新的“數字殖民主義”。

馬雲規避了這些風險——這位創業導師過去一年的重點,都在於幫助非洲長出自己的“阿里巴巴”,而非推廣自己的生意。相比微軟谷歌們在技術層面的佈局,馬雲和阿里在非洲的中心更偏重於人,即賦能創業者。

馬雲的非洲總統朋友圈是如何煉成的?

馬雲訪問Nailab,與肯尼亞創業者交流

事實上,作為全球版圖的一部分,非洲大陸早就有了阿里的電商業務。

過去幾年裡,通過速賣通、阿里巴巴國際站等平臺,無數中國蚊帳、麻將賣進了非洲家庭。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阿里巴巴國際站的非洲註冊用戶已達700萬,最近三年裡,速賣通在非洲的年平均訂單數約為322萬。

在網絡基礎設施相對發達的南非,阿里巴巴國際站的交易額在2017年同比增長235%,同年4月,支付寶4月接入了南非10000家商戶——這些無疑都是南非總統拉馬福薩與馬雲的友誼根基。

隨著智能手機和網絡的普及,電商在非洲可以成為一門大生意。

早在幾年之前,調研機構Frost&Sullivan的報告就指出,非洲電商的規模將從2013年的80億美元達到2018年的500億美元。此外,有分析數據稱,到2025年,非洲主要國家市場的電商銷售額會佔到總零售額的10%,未來十年的年增長率甚至會達到40%。

這是一片正在生長中的森林。

對馬雲來說,園丁的身份顯然比收割者更有成就感

;對阿里而言,授人以漁顯然於它本身業務也有益,非洲電商的生態建設好了,這片土地才會更有商業想象力。

馬雲已經撒下了種子。但這注定是一場持久戰。貧窮落後、消費習慣、官僚機制,都會成為阻礙森林成長的掣肘。

不過,其中的無限可能也正是非洲迷人之處。過去數百年的歷史證明:非洲從來都不適合循規蹈矩的膽小鬼,時至今日,依然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