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低产林的改造

油茶低产林的改造

一般生物学特性

油茶为常绿小乔木,树高一般 2~4 m,基径20~80 cm,树龄可以达到 100~200 年. 叶为椭圆形,单生,互生,革质;花顶生或腋生,花无柄,两性花,白色(也有少数为红花),径 3~5 cm,花瓣 5~7 枚,倒卵形;雄蕊多数,排成 2 轮,花丝基部成束;子房上位,3~5 室;花柱分离,柱头3~5 裂 . 油茶一般被认为是一种自花不育的树

种 ,花粉粒大,重而黏,必须有昆虫传粉才能结实. 当然,目前也发现有个别品系的油茶植株,具有极强的自花授粉可孕性 . 它是防火林带的常用树种,另还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 . 油茶喜温暖,怕严寒,要求年平均气温 16~18 ℃,花期平均气温为 12~13 ℃. 花期如遇低温和霜冻,会落花、减产. 立春气温回升后若突然降温,幼果易受冻害,造成早期落果. 种植要求有较充足的阳光,宜选择阳

坡种植,否则只长枝叶,结果少,含油率低 .水分要求大,年降雨量一般在 1 000 mm 以上 .花期连续降雨或低温,也会影响授粉 . 生长土地要求坡度平缓,侵蚀作用弱,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太严格,一般适宜土层深厚的酸性土壤,而不适于石块多和土质坚硬的地方 .

油茶低产林的改造

油茶低产林的改造

油茶低产林的改造

油茶的种植在我国南部各省非常普遍,但是油茶林区的劣质株多、生态环境差、林相结构差、管理水平低、病虫害严重等因素使得我国目前的大部分油茶林处于荒芜状态,产量非常低,严重制约我国油茶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 低产林一般分成 3 类:成林低产类型、老林低产类型、残败林低产类型 . 有关低产林改造的研究比较多 . 主要从垦复抚育,间作和施肥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具体改造.

1 垦复抚育

油茶吸收养分的根系一般离地表 20 cm 左右,因此荒芜油茶林一经垦复,产量会显著提高 .垦复的优点主要如下:1)垦复可以改善林地生态环境,除去杂树杂灌,给油茶增加了光照和养分 ;2)通过垦复可以形成坑洼. 截留雨水、养分,造成大量的微型“水库”、“肥库”,改变了红壤丘陵缺水、肥和土壤板结等不利因素 ;3)垦复的同时可以将地表的枯枝、叶和杂草等深埋并经过微生物腐蚀分解,最终转化为土壤内有效的营养物质 ;4)垦复还可以破坏土栖害虫生活小环境,恶化其生存条件,对油茶尺蠖、茶毒蛾、油茶叶蜂、金龟子及大部分刺蛾,均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 因此,民间流传“7 月锄金,8 月锄银,冬春深挖赛金银” 的说法 .

油茶花期在秋末冬初,花期到访传粉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 目前的研究发现,油茶地蜂等独栖昆虫是油茶的主要传粉者 . 从传粉生物学的角度,我们应该处理好油茶林区及林边地区的人类活动与林区传粉昆虫栖息地和蜜源(花粉源) 植物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油茶林区要注意保护油茶地蜂(Andrena camellia Wu)

等独栖野生传粉昆虫的栖息地环境.

2 间作

鉴于目前油茶的低产和收益较慢等缘故,所以有很多专家学者致力于油茶林区间作的研究 .林区间作,以耕种代替油茶林的经常性抚育管理,是达到一地多用、熟化土壤、促进油茶林生长发育的好办法. 常见油茶林区的间作物种有:生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红菇(Russula lepidaFr. )、花生 (Arachis hypogaca L. )、黄豆(Giycinemax(L)Merrill )、芝麻(Sesamum indicum)、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 )、黄 花 菜(Hemerocalliscitrina Baroni)、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 )Nakai)、紫 珠 (Callicarpa dichotoma)、狗 牙 根(Cynodon dactylon(Linn. )Pers. )等. 目前普遍认为油茶林区间作主要有以下好处:1)可以实现一地多用,多次增值,促进农林业的发展;2)可以改良土壤促进油茶增产,显著促进油茶花芽的分化、开花结果和新梢生长等;3)可以保持林区水土,增强生态效益.

从传粉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油茶林区间作也有一定的负面效应. 油茶林区的物种单一(尤其是在人工高产油茶林区),林下的少量杂草是维持林区生态平衡的重要成分之一,但因间作而带来的林区过多的人类活动势必会破坏林区生物的多样性,从而严重破坏林区的原有植被,而适应原植被环境的昆虫(尤其是野生传粉昆虫)将会随着林区的严重人为化而失去栖息地,同时原有的巢区也被毁坏,且具有一定社会性的独栖昆虫往往选择在自己羽化巢穴的附近筑巢 等因素可能会降低林区内下一年传粉昆虫种群数量.

3 平衡施肥

油茶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强,能耐较瘠薄的土壤. 正因为如此,人们对油茶的施肥认识不高,这可能是造成油茶大面积低产的原因之一. 现有关于油茶施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不同的林区选择不同肥料配方(主要涉及 N、P、K、B、Zn 等);2)根据不同肥料的不同性质选择不同的施肥方法(环状沟施法、穴施、撒施、叶面喷施等) 和不同的施肥时间(一般选择在每年的 3 月份和 9 月份);3)根据油茶的不同生长时期(花期、果期)选择不同的肥料;4)不同肥料对油茶不同时期、不同结构的作用研究,如磷能促进油茶花芽分化,提早开花结果,加速果实成熟. 随着人们对油茶施肥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施肥是促使林木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4 油茶病虫害的防治

油茶落花落果率高达 70% ~ 80%,其中病虫害引起的约占 1/3 . 油茶常见病虫害主要有:油 茶 炭 疽 病 、煤污病 、赤叶斑病、茶苞病、白绢病,油茶毒蛾、茶色金龟子、铜绿金龟子、铜绿象甲 、油茶尺蠖、 茶 蚕 、后黄卷蛾、茶枯蛾、茶 梢 蛾 ,油茶枯叶蛾、茶树茶枝镰蛾、茶奕刺蛾(Phossa fasciata)、扁刺蛾、日本卷毛蚧、油茶刺绵蚧 、黑 刺 粉 虱、油茶蓝翅天牛、茶 天 牛、茶籽象甲 、油 茶 八 点 蜡 蝉 、油茶叶蜂 等 . 迄今为止,国内关于油茶虫害的研究 主 要 集 中 在 茶 梢 蛾 、茶奕刺蛾 、扁刺蛾、日本卷毛蚧 、油茶八点广翅蜡蝉 、 油 茶 枯 叶 蛾等少数几种虫害上,对其它病虫害的关注程度亟待提高.目前油茶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通过加强林区管理,改善油茶林区小环境的方法来防治相关病虫害(例如,适度整枝剪除,保证林地通风透光;垦复杀死越冬蛹) ;2)通过保护天敌,采取生物防治的生态方法(例如,利用寄生蜂、寄蝇、菌类来防治尺蠖、茶梢蛾等虫害);3)通过喷施病毒制剂、虫生真菌制剂或化学杀虫剂的方法(例如,喷洒 2.5%的溴氰菊酯 2 000 倍液,或 50%甲胺磷 800 倍液喷雾来防治茶奕刺蛾);4)其它可以利用的方法.如在油茶林区放养鸡可以对象甲类害虫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或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扁刺蛾的成虫 ,或利用有些蛾类(如油茶尺蠖)入土化蛹的特点在虫口大的林区采取人工挖蛹的方法,或利用蛾类成虫飞翔力弱,白天伏在树上,易于捕捉,卵块大而且较集中地附在树枝下方的特点可以采取捕蛾刮卵的方法 .

喷施病毒制剂、虫生真菌制剂或化学农药对病虫害防治的同时往往也对林区内的传粉昆虫和天敌昆虫有着致命的毒害,生物防治的生态方法和其他可以利用的对油茶林区无毒害污染的物理方法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即便是到了病虫害非常严重,必须要使用病毒制剂、虫生真菌制剂或化学农药的时候,也要选择合适的试剂、合适的浓度、合适的时间来使用,将其副作用降到最低.

油茶低产林的改造

油茶低产林的改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