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糕、蒸馒头啦!南通人的第一道年味开始了!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在南通,

过年的第一个高潮便是蒸馒头和蒸糕。

每年腊月,四乡八镇的农家,

纷纷忙着晒糯稻,扬小麦,磨屑,换面粉,

准备开“蒸”(读去声)。

磨坊里,擂捶声声,整夜不息。

年味,就在这热气氤氲的忙碌间散开。


蒸糕、蒸馒头啦!南通人的第一道年味开始了!


“村村都向磨坊跑,米麦车推或肩挑。

磨屑归来忙整夜,麦蒸馒首米黄糕”。

这首诗生动地描述了当年南通人年前忙碌、兴奋的情景。

乡间一般几家或十几家相约聚于某户,

各自携带柴草,轮流作业,

以充分利用热灶热笼,节省燃料。

城镇居民原科自备,加工大多委托点心店代办。

这种家家户户、兴师动众、

半夜三更蒸制糕馒的风习在南通极盛。


蒸糕、蒸馒头啦!南通人的第一道年味开始了!


南通人蒸的年糕俗称大糕,

每“蒸”四十市斤糯米粉,

适当拌水,一层一层撒进方形蒸笼,

让水蒸汽穿透蒸熟。

上下各有两薄层染以红色,

落笼时,糕色雪白,

两头各有两道鲜红纹路,红白鲜明。

按开切大小,

又分“方糕”、“水巾糕”两种。

待糕面吹干硬结,人们将其浸入矾水,

可防开裂生霉,也有人切片晒干,

谓之“糕干,能长期保存,

供日后蒸、煮、炒、炸食用。



蒸糕也是要有蒸锅的。

不过,

蒸锅上头放的是一个正方形的、木头做的笼,

它不叫蒸笼叫“甑”,

一个甑可以放四十多斤糯米粉。

蒸糕之前先要把糯米粉和适当的水拌,

拌好的混合物叫“手屑”,

转来再把“手屑”分批、一层一层的撒到甑里。

等蒸锅里的水烧开了,水蒸气穿透了,

还要攀到上头,用一块水巾布垫好了,

用劲往下搋(南通话念“猜”,意:用力往下摁。),

搋实了之后,大概蒸三刻钟的样子,糕也就蒸熟了。


蒸糕、蒸馒头啦!南通人的第一道年味开始了!


在甑框子上,有预先刻好了的、对称的凹槽。

糕蒸熟了以后,

就用细鞋绳线对准了两边的凹槽,

把糕划分成几大片,

一甑糕正好分三大片。

糕出甑以后是软的,热烀烀的,

还要打打、拍拍、掼掼、抹抹,

掼实了,抹滑爽了再切。

切的时候是按照开切的大小,

又分“方糕”、“半糕”和“手巾糕”三种。



蒸糕、蒸馒头啦!南通人的第一道年味开始了!



出甑后被拉划成的三大片糕,

假如每片再分三块,

就变了9块,这叫“方糕”;

把“方糕”再对开,

就变了18块,叫“半糕”;

假如把方糕一开三,就是27块,

这就叫“手巾糕”。



蒸糕、蒸馒头啦!南通人的第一道年味开始了!



“方糕”是叠角斩方的,

和“圣馒头”是一起用来烧利市的,

是供佛用的。

另外还有一种供佛的糕,叫“锭子糕”,

是用模子做的,架子像元宝,

又叫它“元宝糕”。

手巾糕是扁的,像块砖头,

因为两头有红线,像个洗脸手巾,

所以叫它“手巾糕”。



蒸糕、蒸馒头啦!南通人的第一道年味开始了!



南通人蒸馒头,

有的蒸“兜心馒头”,

有的蒸“实心馒头”,

还有的就是蒸的“笼糕”。


蒸糕、蒸馒头啦!南通人的第一道年味开始了!


“兜心馒头”的兜心,

一般有咸菜肉丁儿、虾米萝卜丝、

细沙、荠菜的等等。

馒头上还用洋红磕不同数目的红点儿,

为的是好分得清品种,看点儿拿馒头,不会吃错了。


蒸糕、蒸馒头啦!南通人的第一道年味开始了!


“实心馒头”就是没有兜心的馒头。

不过以前店里卖的馒头,

总要和点儿糖精,吃起来甜隐隐的。

另外,南通人还要蒸一种专门供菩萨的“圣馒头”,

城里的人家在馒头上还要放五粒红枣,

农村就不大讲究,就在馒头上磕五个红点。

有趣的是,本来应该磕成一个梅花形状,

也符合它叫“梅花馒头”的本意,

后来大家叫撇了,

竟然把梅花馒头叫成了“棉花馒头”,

想改也改不过来了。


蒸糕、蒸馒头啦!南通人的第一道年味开始了!


如今南通人仍然保留着过年蒸馒头蒸糕的习俗,

总是在年前购买糕馒存放家中。

因为糕谐音“高”,馒头象征“发”。

高升发财,寓意吉祥,此乃人心所向。


蒸糕、蒸馒头啦!南通人的第一道年味开始了!


南通有首旧民歌唱到:

“没有蒲包卖的什么盐,没有馒头过的什么年?”

可见,在南通人的心理上,

馒头、糕同“过年”是紧紧联系在一起。

快来分享您们家过年的“年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