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不能吃?帶你認識德國食品中的添加劑


食品安全是大家日常生活非常重要的課題。德國權威質檢測評機構Stiftung Warentest撰文介紹德國的食品工業使用添加劑的情況和相關規定,我們一起來科普一下。

糖不能吃?帶你認識德國食品中的添加劑


為什麼需要食品添加劑?

添加劑是現代食品工業一個重要的標誌。沒有添加劑的幫助,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許多食品(尤其是工業化生產的食品)就不可能存在。德國食品中常常含有形形色色的添加劑,歐洲委員會的數據庫中就有多達27個類別的300多種許可添加劑。例如植物黃油中的乳化劑使得黃油易於塗抹,口感細膩;超市的快餐沙拉可以整天保持顏色鮮豔誘人;酸奶中的果粒需經過穩定劑的加工;冷凍蛋糕解凍後香甜可口,不會溼噠噠一片,也是添加劑的功勞……即使新鮮的食物也含有許多常見的添加劑。例如新鮮的包裝肉類含有E941(氮),屬於包裝氣體或保護性氣體;乾果中含有E220二氧化硫,用作防腐劑;橄欖由E579葡萄糖酸著色;蟲膠(E904)用於為水果塗膜保鮮;碳酸鎂(E504)防止食鹽結塊。

食品添加劑有多安全?

歐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EFSA)是歐洲主管食物安全和風險評估的機構,是歐盟旗下的一個獨立性科學機構,成立於2002年,保障歐盟許可的食品添加劑中不存在危害人體健康的風險。然而,目前存在的許多添加劑的評估標準是80和90年代制定的。如今EFSA已經沿用新的評估標準。預計2020年將會完成重新評估的過程,屆時會對個別存在爭議的食品添加劑作出重新評估,如糖果製作的E951阿斯巴甜,E102檸檬黃,E250亞硝酸鹽等。歐盟對其認可的食品添加劑添加E字開頭加3位數字的編號,常見在食物標籤。具有E編碼的添加劑表示其已經歐盟許可,能夠用於食品生產及加工。

糖不能吃?帶你認識德國食品中的添加劑


食品生產商可以隨便使用添加劑嗎?

答案是否定的,根據歐盟相關規定,食品添加劑只在“技術上存在添加的必要性”時被允許使用,但不能用於任何誤導消費者的目的,如使用添加劑掩飾劣質原材料或不衛生的加工流程等等。添加劑的使用目的必須嚴格而明確,如具有抗生素性質的E235遊黴素僅用作防腐劑於奶酪外皮和醃製的幹香腸的包裝上,且含量非常小。

食品添加劑有最高含量的限制嗎?

對。但實際上一些添加劑是沒有用量上限的,如E170用作奶製品增白劑,E270乳酸雞E330檸檬酸,E440果膠等。添加劑的規定最高用量通常反映在ADI值,即“每日允許攝入量”。該量值是基於動物實驗中計算得出的一個安全添加值。所有的添加劑用量低於ADI值時均被認為是安全的。

添加劑是如何通過食品包裝標示的?

添加劑屬於食品原料之一,按照規定一般會顯示在食品包裝的原料標籤上,形式為:添加劑類別+添加劑名稱或其E編碼。而沒有包裝的食物如散裝食品,商家亦須按照相關規定標示其所含有的特定添加劑,如某些色素、防腐劑或增味劑。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直接在出售食品的旁邊增設標示牌:如“含有色素”、“含有增味劑”或“經打蠟”等等,而不需每一種添加劑都展示出來。另一種則提供詳細的添加劑標示,通常是一本小冊子置於顯眼處,供大眾查閱。另外還規定商家需標示14種最常見的過敏物,如亞硝酸鈉和大豆等。

糖不能吃?帶你認識德國食品中的添加劑


參考:

StiftungWarentest 雜誌8月號

http://www.food-detektiv.de/index.php

留德圈APP,全德華人都在用!

幫帶、租房、二手、求職…

拼車、物流、打折、留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