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术”来了,160万骗贷大军,败了!

“加这个群,花20元就能获得内部情报,加2000元能买到全套学习资料,3天包会,轻松骗贷20多万元。”

他们分工明确有“原则”,面审攻略环环相扣,伪造资料更是一应俱全。据不完全统计,从事助贷的“老师”达到六位数之多,人均年收入破百万元。

然而,在科技赋能的新金融时代,这群“老师”将再也招不到学生。

2019年1月2日,中国平安品牌标识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保险·银行·投资”银行变更为“金融·科技”。

作为拥有千亿级放款量的金融机构,中国平安的改变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科技赋能将成为金融新风口,而平安的“读心术”经过一年的实践也已经走向成熟。

这个名为加马(Gamma)的全套智能贷款解决方案,核心亮点是其智能微表情面审辅助系统。

要知道,人类脸部的肌肉多达44块,论你有十八般武艺,也难以控制全部,任何细微的颤抖都将“暴露”你的真实想法,即便它最短只持续1/25秒,这一闪而过的瞬间都会机器被抓住。

2019年,这个“读心术”有望将骗贷大军一举歼灭!

01|金融模式大变革

2018年,BATJ旗下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始实行“去金融化”,回归“科技”本质。

随之愈来愈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将战略重心向传统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和监管部门的三向科技赋能投放,金融科技成为金融行业新默契。

据KPMG international的报告,仅2018上半年,中国金融科技投融资额就达19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金融科技2013年到2017年5年间投资的总和,稳居世界第一。

在众多的赋能金融的科技中,平安的“读心术”艳压群芳,同样也是在今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传来中国平安的品牌标识由原来的“保险·银行·投资”银行变更为“金融·科技”的消息。

目前,依靠该全球首创应用微表情智能识别技术,平安已实现“微表情”信贷放款超过5千亿元,信贷损失率降低60%,审批时间从5天缩短至2小时。

也就是说,以前去银行贷款,你可能有机会通过“学习”贷款的一系列流程,从面审、面签下功夫,使用假资料、说假话,拿到高额度的贷款。

而今,你再去申请贷款,面对你的是一台台“冷酷无情”的机器,它可以通过你说话时面部表情的微小变动,来识别你是不是撒谎了,准确率达到80%。

一旦骗贷者无法对问题的回答有清晰明确的观点,或出现短暂吃惊,嘴角抽搐等情况,或者逻辑不清,顺序混乱,就很可能提示“骗贷”,让你现场难堪。

无形之中,这会“读心术”机器必将威慑到游走在法律黑色地带的骗贷大军。

“读心术”来了,160万骗贷大军,败了!

02|黑暗下滋生的产业链

支付宝横空出世的那年,互联网金融带着“新时代金融”光环爆发增长,野蛮中充斥着跨行业套利,其背后的骗贷产业链更是不容小觑。

在这个产业链的前端,是专门收集情报的“侦察兵”。他们游走在各大贷款平台,寻找风控规则,有的本身就是平台的业务员,为了完成业绩,会与外部串通一气,帮着泄露内部情报。

产业链的后方部队擅于利用论坛、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方式,招揽“学员”,将漏洞集成攻略,线上“共享”变现。

套路是我学的,骗贷是认真的。这些“学员”热衷于玩转漏洞,追求打BOSS通关的刺激,他们会在获得攻略之后四处实践,成功骗贷还会给“老师”献上10%的“战利品”作为学费。

随着实名银行卡、实名手机卡陆续登场,金融机构风控系统也在不断完善。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骗贷大军的攻略也在相对升级,针对资料实名和工资流水的平台,推出了“养成系”攻略。

第一步就是买一套假的身份信息,一般价格在1300-1500元之间,通过假的身份信息设定虚拟人物,像养成游戏一样,慢慢给假身份注入既定的性格特征。

在蛰伏期,他们会固定每月往银行卡中转入一笔作为“工资流水”,还会给自己弄一张工作证明,一切都显得天衣无缝。

据说,一个“训练有素”的玩家,能用一个身份同时在20到30个平台获得贷款。但之后下款率会越来越低,毕竟假身份一旦开始运作,就会在各大平台留下“踪迹”,征信记录也会越来越难看。

这时候该上演的就是各平台最害怕的“人间蒸发”了,玩家只需将假身份的手机卡废弃,即可重启新一局“养成游戏”,而给平台留下的是“永久坏账”。

任何一个风控松懈的平台,都将成为他们的游戏战场。

“读心术”来了,160万骗贷大军,败了!

03|再见,骗贷大军

平安金融壹账通副总经理兼首席创新官邱寒曾表示,“中国的黑产大军已经高达160万,对于黑产欺诈的防范,已经到刻不容缓的阶段。”

金融的核心就是风险控制。人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是有限的,以人为“操盘手”的金融是“感性的”,风险将是永远存在的,没有绝对的安全。

骗贷者善于伪装、懂得人性,能通过齐全的虚假资料,轻松的应对面审,更有甚者能在多平台机构拿到贷款。

近两年来,“空手套白狼”讹银行千万元的案例,也不在少数。今年中旬,就有四十多岁的江苏淮安男子注册空壳房地产公司,利用一笔多次的转账记录,注册公司资本,成功从银行骗贷超过2000万元。

当然,骗子最终也没有好的下场,因无法归还贷款,该男子拉着一帮朋友跌入了犯罪深渊,集体判刑和罚款是少不了的。

事实上,仍有很多人间蒸发的“老赖”逍遥法外,他们虎视眈眈的准备登录新一轮游戏,践踏强监管下合规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如今,在科技赋能的金融时代下,智能设备能将风险评估变得“冷酷无情”,通过对数据的大规模、高频率的处理能力,将“伪装者”的层层解剖,让金融科技时代下的“骗贷大军”无处遁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