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手都學他的發搶爆衝技術,從發球到上手進攻,每一步都有祕訣

國手都學他的發搶爆衝技術,從發球到上手進攻,每一步都有秘訣

依圖來看,馬琳發球到柳承敏的反手位,柳承敏極其小心的搓接到馬琳的反手,無奈未能控制住球的高度,馬神果斷移步側身爆衝得分。其實這個球柳給出了他能做到的最好的處理:壓馬反手短球意圖控制他的上手,雖然馬反手有能力橫打,但是總要比給到正手被馬很舒服的一板爆死要強。反觀馬琳的反應,他沒有用橫打而是強行側身用了正手爆衝,這說明在馬的戰術體系中爆衝的優先級是最高的,亦即,只要滿足爆衝的條件就堅決的爆衝。下面我們來細看這個球。我們先來說發球。

國手都學他的發搶爆衝技術,從發球到上手進攻,每一步都有秘訣

不知道各位朋友們有沒有看過那個馬琳發球訓練的視頻,其中馬琳發的短球落臺後會回跳到球網附近,足以說明馬琳發球是非常轉的。但是這個球因為拍攝角度的問題我們看不清他觸球一瞬間的動作所以我們並不能一錘定音的說他是個什麼球,只能從球的弧線落點,對手的接法和接出的效果來綜合分析了:1.球在落臺前速度較快,但是一跳速度就變慢了;2.球的入射角度較小,但是一跳起來后角度變大了;3.球的運行軌跡從發球者的角度看是在一條直線上;4.球的第一落點比較近網;5,球過網的弧線較高。那麼,從1,2兩點我們可以看出這球應該是個下旋球,從3這點能看出這個球的側旋成分比較少,從4能看出球是個短球,但是5這一點比較奇怪,為啥球過網的時候離網那麼高呢?這問題我們後面會說到。再來看接球:a搓接,b接出短球,c幾乎原路返回d,跳起高度較高。從a和b我們基本能確認這就是一個下旋短球;c又告訴我們他的想法也是和馬琳一樣,接對方的反手儘量不讓他正手上手,但是d呢,為啥他接的這麼高?個人以為就是因為馬神發的球跳的比較高(5)導致的。從這點開看,想完成一次成功的發搶爆衝發球是關鍵,而什麼樣的發球才能為你的爆衝提供完美的機會呢?筆者不才,想試著在這裡總結下其中的要點。一, 瞭解對手。如果馬琳面對的是樊振東和張繼科二人我想他要靠這個發球來獲得爆衝的機會就很渺茫,非但不能爆衝還有直接被擰死的可能。這二人不但擰拉質量很高而且也會抓住馬神的弱點——正手空擋,因為馬神想爆衝所以站位就相對比較靠反手,對方一板爆擰過來能依靠撲正手勉強回擊的球真是鳳毛麟角。所以,馬琳知道對面是柳承敏,知道他反手接短球只能搓擺,就算我發的稍高你也不會反手暴打(柳反手暴打用的很少)。So,瞭解對手,知道對方的技術特點(不一定是短板,更側重習慣)所在並加以利用是為自己的爆衝創造機會的先決條件。二, 發短球。只有短球對方才可能採用比較緩和穩妥的接法,才可能接出球速較慢,高度落點合適的球。試想你急長,對手要麼直接拉打,要麼對方擋撥搓撇,但基本不會再接出短和慢同時具備的球了,無論是長還是快想要上手都比短慢高要難。三, 根據對方的接發習慣決定旋轉和球過網的弧線。這點在我看來最難掌握,也是掌握髮搶爆衝的精髓所在,當然這點建立在對對手的瞭解的前提下。先來看這個球,馬琳發的是一個跳的相對較高的下旋,如果是別人來接或許不會接成這個樣子,但是這是針對這一類人的一個通用的解決方案:反手不會暴力進攻型接發手段,且搓球以擺短為多。那麼我知道你會搓,我發的高你也只能搓,但是跳的高你想搓的低是很難的。反過來再看上次的文章中柳打馬的那個球,柳發的是一個側上短球,這個球可以說是針對馬琳這種類型的選手設計的(說是類型其實只包括馬琳自己):我知道你面對正手短球的接法就是擺短和挑打,但是你領先你就保守一般不會挑打,但我弧線不能高,這樣被挑打的幾率會增高;你擺短下旋質量高夠短夠低所以我發下旋沒機會上手,只能發上旋讓你的回球儘可能長,然後強行上手。綜所上述,他們互相根據對方的特點來設計發球的旋轉落點和過網弧線從而為爆衝創造了機會。所以,根據對方的接發習慣決定旋轉和球過網的弧線是很重要的。終於到了爆衝的預備動作了,此處也有很多的精彩之處,各位看官且喝口茶,咱們慢慢聊。

國手都學他的發搶爆衝技術,從發球到上手進攻,每一步都有秘訣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聽過一個詞:定。對,就是這個力逾萬鈞的詞最能形容我們馬神的發球和爆衝之間的銜接技術。最早注意到這個詞是在看一個視頻時聽到別人對張繼科的形容:……整個人也定了……。當時雖然懵逼但是也略覺說的是一種境界。今天再看馬神發球後的步法這個詞瞬間就被具現化了: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定”?仔細看看上一回的柳式墊步,再回來看馬神發球後的步法,我們不難發現以下區別:柳的步法更積極,在發球後的一顛和發力的一蹬之間的間隔非常短,反觀馬神,發球後變成正對球檯,在那裡似乎停了一陣,然後才決定蹬地啟動爆衝。從這個點來看似乎是馬神落了下風,其實這背後也有很多說道:馬擺短極低極短要想正手爆衝,必須足夠快才能抓住擊球點,能以這種方式爆衝馬琳的擺短的除了柳幾乎找不到的原因就是很少有人能這麼快的趕上那個點。柳也擺短,但是馬神的步法為啥就顯得“慢”?其實這叫“定”,不叫“慢”。何為定,個人看來就是心態上不慌不忙,表現在行為上就是隻要我有時間預判,那麼我就安安靜靜的站在那裡確確實實的看清球,穩穩的出手,這就是定。馬應該知道這個球會比較高,所以他發球後並不著急,轉身面對球檯後站定了,在仔細盯球后決定爆衝,這才啟動。這又讓我想起之前看黃建疆黃老師的一個採訪錄中說到的算等騙猜這四字,這個動作不就是等的一個很好體現麼?其實,有些球並不必很著急的去搶,適當等一等,或許只是0點幾秒的時間,但這個時間不能浪費,你得去收集重要的信息:球的落點、旋轉、速度、高度、對方的位置和移動趨勢。如此一來通過等對球有了更清晰的認識,通過對對手的位置和移動趨勢的收集找到自己這球的最佳落點,這讓對方接住此球的難度大大增加了。好了,羅裡吧嗦說了這麼多也不差這一點,最後還是決定把爆衝的過程在此剖析下,因為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深究的地方。其實這個過程在發搶爆衝的整個過程中佔的比重不會超過30%(個人認為發球和接下來的判斷啟動佔70%以上,沒有好的發球和預判以及快速的啟動爆衝就免談了),但是如果能打出球速很高力量很大的球的話很多時候就算髮球和判斷略差些也能得分,因為太tm快了,根本沒有做出正確反應的時間。這裡著重說下第一蹬落地後的動作。第一蹬開始前馬就決定自己是要爆衝了,那麼,所有的引拍動作都在那一瞬間同步啟動。這其實也是一個很關鍵的點。什麼是同步啟動,就是腿腳、腰和手這三部分同時開始引拍動作:腳蹬地向左並屈膝蓄力;腰向右傾斜以為轉腰做準備;手向左轉伸的同時儘量伸直手腕外展以備最後的發力。第一蹬落地後就是這個樣子:

國手都學他的發搶爆衝技術,從發球到上手進攻,每一步都有秘訣

真正的重點在這第一蹬落地後,

國手都學他的發搶爆衝技術,從發球到上手進攻,每一步都有秘訣

這個細節其實就是所謂的鞭打動作,或者超越器械或者別的什麼更牛逼的名字。細看此圖你會發現第一蹬落地後腿部首先停止屈膝動作,但是此時腰和手還仍舊在進行他們各自的工作:右傾和左轉後伸;此時腿並沒有停很長時間,幾乎是剛一停止就開始蹬地發力了,或者更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因為開始蹬地發力看起來像是停了然後再啟動。隨著腿蹬地,整個身體被帶起來向前迎球而去,但是此時腰和手因為這股蹬地的力量是相反的(注意,這裡有被動的感覺,就是被腿蹬地的力量所阻止而停下)所以停止了他們的工作,但是他們並沒有立即開始發力,而是保持這個因為蹬地和轉腰伸手的方向相反而有點憋著勁的狀態直到重心轉移接近完成(此時是假完成,因為後面還有一次重心轉移)。此時左腳尖點地,輕微的頂了下重心。這個點地的作用有二:首先是給腰和手一個啟動的支點。如果沒有這一點,那麼要啟動轉腰帶手是很困難的,需要更多的能量不說,因為啟動消耗太多能量導致後面真正的轉反而無力;其次就是調整。蹬地的力量已經上來了,但是怎麼精確的利用這股力量打到球呢?導彈最後發射前得有個最終調校目標的步驟,沒錯,就是這一點。這一點讓自己的身體不至於前傾過多而失去合理的高度,這是很重要的。左腳點地後,轉腰啟動了,因為點地高度也合適。而此時因為大力的蹬地身體騰空了,向前飛去。也就是說先利用蹬地的量讓自己向前飛起,在起飛前通過點地調整身體順便啟動轉腰,飛起後開始發力轉腰,完全依靠轉腰的力量帶動整個伸直的手臂從身後向身前甩出。當然轉腰的方向需要根據來球的高度位置調整,而甩手的角度也是需要調整的。最後外展的手腕在觸球前開始前壓並適當調整最後擊球。這樣一次導彈發射,不,爆衝就完成了。縱觀兩次爆衝的全部過程不難看出,柳承敏的啟動速度,第一蹬的幅度,第二蹬飛出的距離,打出的球速,球的落點這些方面都是要略勝馬琳一籌的;而在發球為自己創造出的機會的質量,判斷球的過程上則是馬琳勝出,而這兩點恰恰是筆者覺得比較重要的地方。雖然發搶爆衝能夠用最短的時間乾淨利落的得分,但是這種技術的侷限性也同樣很大,比如,對體力要求很高,體力不足根本蹬不起來;風險比較大,爆衝後人往往飛的很遠,一旦對方防住這個球失分幾成定局;對發球的要求比較高等等。所以個人覺得這項技術的使用場景有:在自己體力充沛的情況下,如開局;在需要搏一下的時候,如關鍵球落後;面對需要快速拿下的對手時,如削球手,纏鬥防守型選手。其他時候最好還有別的技術能較好的節省體力方可。好了,最後再來欣賞下馬神的颯爽英姿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