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老子《道德經》2:總有一句真言,讓你頓悟人生或者熱淚盈眶

我堅信,每個中國人的骨子裡,都留著或多或少的《道德經》血液,只是你沒有感覺到而已。什麼是無為,什麼是不爭,什麼是上善若水,什麼是金玉滿堂莫之能守,什麼是知雄守雌,什麼是虛勝實,柔勝剛?當你沒看《道德經》之時,以為他不過是一本滿口仁義道德的古書,而當你細細揣摩,你會突然間驚醒,原來那本流傳幾千年的本本,早已非常兇悍的闖入過你的內心,你的思維你的性格你的行動,有多少地方是按此進行的?他憑什麼不知不覺地佔據了你的世界這麼多,這麼久,而你完全不知情,完全矇在鼓裡!

年少不懂《道德經》,讀懂已是白頭人。看看這神奇的《道德經》到底說了什麼?她能不能解開我們的事業與生活謎團,她憑什麼揮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卻長留在我們心間。

探秘老子《道德經》2:總有一句真言,讓你頓悟人生或者熱淚盈眶

第二十一章

1、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2、道之為物,唯恍唯惚。

3、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4、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5、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6、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7、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說眾甫。

8、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

簡譯:

1、大德的形狀,是由道來決定的。

2、道這個東西,是看不清楚的。

3、恍恍惚惚中,卻又能感受人間萬象。

4、若有若無中,卻能感知萬物的本性。

5、真是深不可測啊,其中的精髓部分。

6、這種精髓那麼真切,那麼的確信無誤。

7、從古至今,這種大道從未失去過,用它可以探究萬物的初始。

8、我怎麼知道眾生萬物的初始呢?就是用這種“道”感悟的。

小言:給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紛擾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探秘老子《道德經》2:總有一句真言,讓你頓悟人生或者熱淚盈眶

第二十二章

1、曲則全,枉則直。

2、窪則盈,敝則新。

3、少則得,多則惑。

4、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5、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6、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7、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簡譯:

1、委屈才能求全,曲枉自會伸直。

2、低窪容易盈滿,陳舊自會更新。

3、少取便會獲得,貪多必然迷惑。

4、所以聖人秉持“道”的原則,做天下人的榜樣。

5、不顯山露水,反而看得分明;不自以為是,所以昭彰事實;不抬高自己,反而大功告成;不頌揚自己的能力,反而主宰世界。

6、正因為他與世無爭,所以天下沒人能與他相爭。

7、古人說“委曲求全”,怎麼會是虛言呢?誠信此道者天下將歸屬他。

小言:因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明白了自然的曲枉窪敝的轉換關係,就能看出處事的不自見、不只是、不自伐、不自矜的道理,這也是老子一直嘮嗑的“道法自然”,其理自現。

探秘老子《道德經》2:總有一句真言,讓你頓悟人生或者熱淚盈眶

第二十三章

1、希言自然。

2、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3、孰為此者?天地。

4、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5、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6、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

7、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

8、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9、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簡譯:

1、少發政令少擾民才是合乎自然的。

2、狂風颳不過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3、興起風雨的是誰呢?是天地。

4、天地的狂暴尚不能持久,何況人呢?

5、所以,立志於道的人就要認同道堅持道,立志於德的人就要認同德堅持德,失道失德者也一樣。

6、認同道堅持道,道也歡迎他;

7、認同德堅持德,德也歡迎他;

8、失道失德之人,自然有失德失道的後果。

9、誠信不足啊,就有人不信任他。

小言:要成一件事情,就要認同他,信任他,堅持他,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探秘老子《道德經》2:總有一句真言,讓你頓悟人生或者熱淚盈眶

第二十四章

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2、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3、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

4、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簡譯:

1、踮起腳跟反而站不住,邁步快走反而走不遠。

2、顯山露水豈是明白事理的,自以為是無法彰顯事實,追求榮耀往往無功而返,自誇自得難以主宰眾人。

3、這些現象在道而言,是剩飯與贅形。

4、會讓人感到嫌惡,所以有道者絕不這樣做。

探秘老子《道德經》2:總有一句真言,讓你頓悟人生或者熱淚盈眶

第二十五章

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2、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3、可以為天地母。

4、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5、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6、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7、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簡譯:

1、有一種物質混然而成,在天地生成之前就已經存在。

2、寂靜啊,空虛啊!獨立長存永不改變,周而復行永不懈怠。

3、稱得上是天地萬物的本源。

4、我不知如何稱謂他,姑且叫他“道”,再勉強起名叫“大”。

5、“大”的特徵是,在時間上無限飛逝,在空間上無邊無際,在運動中週而復始。

6、所以不僅道有大的特徵,天有大的特徵,地有大的特徵,人也有大的特徵。

7、宇宙中四類有大的特徵的,人是其中之一。

8、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取法於自然。

小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雖然沒有很強的邏輯關係,但聽起來朗朗上口,擲地有聲。

探秘老子《道德經》2:總有一句真言,讓你頓悟人生或者熱淚盈眶

第二十六章

1、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2、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

3、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4、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5、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簡譯:

1、穩重是輕率的根基,寧靜是狂躁的主宰。

2、所以君子每天出行都帶著必備的行禮。

3、即使有美食勝景,也能安然從之。

4、何以大國君主,會輕率而為地治理天下呢?

5、輕率就會失去根本,驕躁就會失去主導。

小言:厚為輕根,靜為躁君,寧靜、穩重是處事之本。

探秘老子《道德經》2:總有一句真言,讓你頓悟人生或者熱淚盈眶

第二十七章

1、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2、是以聖人,恆善救人,故無棄人。

3、恆善救物,故無棄物。

4、是謂襲明。

5、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6、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簡譯:

1、善於行走的人不會留下轍跡,善於言談的人不會留下話柄,善於算術的人不用籌碼工具,善於閉合的人不用栓槓也讓人打不開,善與捆綁的人不用繩索也讓人無法解脫。

2、因此聖人,以善道拯救世人,所以沒有人被遺棄。

3、以善道拯救萬物,所以沒有物被遺棄。

4、這是潛藏的智慧在發生作用。

5、所以善道者,是不善道者的老師,不善道者,是善道者的借鑑。

6、不尊重這樣的老師,不愛惜這樣的借鑑,即使自以為聰明卻是糊塗至極。這就是關鍵所在啊。

小言:不言之教,無為之治,善師善借,潛移默化。

探秘老子《道德經》2:總有一句真言,讓你頓悟人生或者熱淚盈眶

第二十八章

1、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2、為天下溪,恆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3、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4、為天下式,恆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5、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6、為天下谷,恆德乃足,復歸於樸。

7、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

8、故,大制不割。

簡譯:

1、深知雄健的強大,卻安守陰柔的雌順,才能彙集天下的溪流。

2、能彙集天下的溪流,自然之德便與其同在,復歸於嬰兒的無暇狀態。

3、深知光明的存在,卻安守闇昧的地位,才符合萬物的發展規律。

4、符合萬物的發展規律,自然之德便合而為一,復歸到無法窮極的狀態。

5、深知榮耀的珍貴,卻堅守屈辱的謙卑,願做天下的川穀。

6、願做天下的川穀,自然之德充足豐滿,復歸於自然本初的純真狀態。

7、本初狀態能發展成萬事萬物,掌握了本初狀態規律的聖人,自然成為領袖。

8、所以,大智慧與迴歸本初是渾然不可分割的。

小言:老子認為必須迴歸本初,才能找到自然之道,而本初狀態對人生來講就是生命的持靜、守柔、謙卑狀態,為天下溪,為天下谷者,終得天下。

探秘老子《道德經》2:總有一句真言,讓你頓悟人生或者熱淚盈眶

第二十九章

1、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2、天下神器,不可為也。

3、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4、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故無失。

5、故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

6、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簡譯:

1、想要治理天下卻用強為的方式,我認為他很難達到自己的目的。

2、天下是神聖的,是不能夠違揹他們的意願和本性強力統治的。

3、強為必然失敗,想極力抓住的必然喪失。

4、所以聖人順勢而為,所以不會失敗,不會失去。

4、所以萬物有前有後;有輕有重;有強有弱;有安有危。

5、所以聖人擯棄一切強求的、奢侈的、極端的東西。

小言:無為而治,就是順勢而為,知前後,知輕重,知強弱,按照自然發展的規律處事,不強言,不強求,不強為。

探秘老子《道德經》2:總有一句真言,讓你頓悟人生或者熱淚盈眶

第三十章

1、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

2、師之所處,荊棘生焉。

3、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4、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

5、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

6、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簡譯:

1、以道輔佐政權的人,不靠武力征服天下,窮兵黷武一定會有報應的。

2、軍隊所到之處,田地荒蕪雜草叢生。

3、大戰之後,必定帶來荒年。

4、善道者只要達到目的就行,懂得適可而止,無須用逞強鬥狠來獲取勝利。

5、達到目的不要妄自尊大,達到目的不要自誇自大,達到目的不要驕傲自滿,達到目的有時候是出於不得已,達到目的不要肆意逞強。

6、拔苗助長會加速衰亡,是不符合大道規律的,不遵從大道規律會過早衰亡。

小言: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這是老子這一篇的中心思想,人在年輕的時候經常把勁用到十分甚至十二分,這樣的用勁方式是沒有迴旋餘地的,這樣的力即使打中別人,也會有最大的反彈反震回來的,最後自己的受傷也最重,人生處處的道理無不相符相通。

探秘老子《道德經》2:總有一句真言,讓你頓悟人生或者熱淚盈眶

第三十一章

1、夫兵者,不祥之器。

2、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3、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5、恬淡為上,勝而不美。

6、而美之者,是樂殺人。

7、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

8、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9、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

10、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簡譯:

1、戰爭,是不祥的東西。

2、人們都不喜歡它,所以有道者不愛使用它。

3、君子喜歡處陽而居,戰爭卻是以陰謀詭計行事。

4、戰爭,是不祥的東西,不是君子所喜歡的,只有萬不得已時才能使用。

5、最好是恬淡為上,即使勝利了也不沾沾自喜。

6、而樂此不疲者,就是樂於殺人的劊子手。

7、一個樂於殺人的劊子手,是不可能得志於天下的。

8、吉事是向陽的,凶事是陰暗的。

9、偏將軍在左,勇猛殺敵,上將軍在右,悲天憫人。

10、就是說以喪禮禮儀來處理戰爭的事,戰爭中殺人眾多,是非常悲哀的,即使贏得了戰爭,也要以喪事的禮節來處理。

小言:兵者,不祥之器也,不以戰爭為目的,戰爭只是萬不得已的一種手段,戰是為了不戰。

探秘老子《道德經》2:總有一句真言,讓你頓悟人生或者熱淚盈眶

第三十二章

1、道恆無名、樸。

2、雖小,天下莫能臣。

3、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4、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5、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

6、知止,所以不殆。

7、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簡譯:

1、道永遠是無名而質樸的。

2、雖然微不可見,天下卻沒有人能讓他臣服。

3、王侯如果能循道而治天下,萬物會自然歸順。

4、天地陰陽之氣相合,降下甘露,人們無須干預它也能自然均勻。

5、萬物興作,漸漸有了各種管理體系、制度與任命各級官位等相應名份,既有了相應的職能名份,就要懂得制約、適可而止。

6、懂得適可而止的道理,就沒有什麼危險了。

7、道行天下,就像江海,讓一切河川溪水都歸流於它。

小言:知止,所以不殆。懂得適可而止,懂得循道而行,天下歸宗。

探秘老子《道德經》2:總有一句真言,讓你頓悟人生或者熱淚盈眶

第三十三章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3、知足者富。

4、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簡譯:

1、知人長短者有智,自知優劣者慧明。

2、戰勝別人彰顯勢力,戰勝自己才是強者。

3、知足的人最富有。

4、戰勝自己、踐行不息的人是有遠大目標的,不離本分堅持不懈的人就能長久不衰,身可死,道卻不滅。

小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者富,這些箴言是不是一直在你的血液裡面流動著,你有注意或是沒注意,它都一直存在著,你有感悟還是沒感悟,他都在那邊等著你。

探秘老子《道德經》2:總有一句真言,讓你頓悟人生或者熱淚盈眶

第三十四章

1、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2、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

3、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慾,可名於小。

4、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於大。

5、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簡譯:

1、大道寬廣啊,無所不在。

2、萬物靠它生長卻不推辭,完成了功業卻不佔有名譽。

3、護蔭萬物,卻不去主宰他們,一直保持無所求的狀態,可以說謙卑之極。

4、萬物歸附,仍然不以主宰自居,又可以說偉大之極。

5、所以聖人始終不自以為大,所以成就了他的偉大。

小言:老子認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是符合道的規律的,道法自然,自然也是如此對待萬物的,這就是老子的推理過程。

探秘老子《道德經》2:總有一句真言,讓你頓悟人生或者熱淚盈眶

第三十五章

1、執大象,天下往。

2、往而不害,安、平、太。

3、樂與餌,過客止。

4、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

5、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簡譯:

1、秉持大道自然之象,天下人都來歸附。

2、那裡沒有傷害,人們樂享著安詳、平和、舒泰的生活。

3、美妙的音樂與可口的食物,常使過路的人們為之停步。

4、用語言來表達大道,是平淡而無味的。

5、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著,用起來卻受益無窮。

小言:這是老子所描述的以法自然的大道治理天下的理想圖,人們安居樂業沒有傷害,天下歸附。

探秘老子《道德經》2:總有一句真言,讓你頓悟人生或者熱淚盈眶

第三十六章

1、將欲歙之,必固張之。

2、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3、將欲廢之,必固興之。

4、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5、是謂微明。

6、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簡譯:

1、將要收斂的,必是張之過度的。

2、將要削弱的,必是強大過頭的。

3、將要廢棄的,必是興起過旺的。

4、將要奪取它,必是先要給予的。

5、這些道理微妙而顯明。

6、柔弱勝剛強,魚兒離不開水,國家的刑罰利器也是不可以輕易拿來炫耀的。

小言: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柔弱勝剛強,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每一句話都透著老子式的思維,從前聽說過,或許根本沒在意,之後再聽聞,可能還是沒放心上,但這次若你讀到這裡,希望你有感覺,有觸動。

探秘老子《道德經》2:總有一句真言,讓你頓悟人生或者熱淚盈眶

第三十七章

1、道,恆無為,而無不為。

2、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3、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

4、鎮之以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慾。

5、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簡譯:

1、道,永遠是順應自然而無所作為的,卻沒有什麼不是它在作為的。

2、王侯若能循道而行,萬物將自然化育、生長、發展。

3、在化育過程中若有貪慾產生,我便用本源的無名之樸來安鎮。

4、本源的道樸一旦推行,慾望亦將逐漸斷絕。

5、斷絕慾望,復歸平靜,天下便自然安定。

小言:《道德經》共九九八十一章,前37章屬於道經,38章後是德經。37章正是道經的總結篇,道無為而無不為,循道而為,再鎮之以無名之樸,天下自定,對於個人而已,道法自然,同樣鎮之以無名之樸,擺脫法執,歸零我執,遠憂得樂,人生自定而慧而明。

探秘老子《道德經》2:總有一句真言,讓你頓悟人生或者熱淚盈眶

以上所有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不妥,請指正!

對文化交流有興趣的朋友可加關注,互相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