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傳統武術的拳種源自兵器嗎?

探秘:傳統武術的拳種源自兵器嗎?

中國武術從大的方面可分為:拳與器械。拳與器械歷史悠久,關於二者的淵源眾說紛紜,武術界各持一詞互不相讓。有的認為先有拳法後有器械,有的則認為先有器械後有拳法。究竟孰是孰非,很值得我們去研究,這對武術的發展和探究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大部分習武者跟老師習武,都是先練習基本功,再練習拳法,然後習練器械。所以人們從感官直覺上認為,先有拳法後又器械,然而,持不同意見的人也不在少數,以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為首的卻發出來不同的聲音。

探秘:傳統武術的拳種源自兵器嗎?

一、拳種源自兵器?

八卦掌以八母掌為本,也稱老八掌,即單換掌、雙換掌、順勢掌、背身掌、翻身掌、磨身掌、三穿掌和回身掌,形如游龍,視若猿守,坐如虎踞,轉似鷹盤。手法主要有:穿、插、劈、撩、橫、撞、扣、翻、託等。兩手上下翻飛,左右逢源,猶如雙刀將渾身護得密不透風。所以一部分人推崇八卦掌源自雙刀的說法。

通背拳是我國著名的拳種,講究吞吐伸縮,放長擊遠,迴環摺疊,虛實往返,招法珠連,帶攻猛進。腰似轉軸,身似鞭杆,手臂似鞭梢。所以許多人認為通備拳起源於鞭子。

探秘:傳統武術的拳種源自兵器嗎?

資料圖:通背拳

二、姬龍峰祖師槍化之說

八卦掌與通背拳由器械轉變的說法,聽起來有理有據,但無理論支撐,要說有理論支撐的要算形意拳了。一部分研究者認為,姬龍峰祖師精通六合大槍,並以槍化拳開創了心意六合拳一門,形意拳是心意拳的繼承,形意拳繼承了槍化之理,才使形意不失真諦,現在形意門中練槍術,抖大杆的人很多。

有人還說形意五行拳是五種槍法,槍法的“攔、拿、扎”盡在其中。一部分人認為拳來自於槍,並拿出證明,形意拳中的“肘不離肋,手不離心”。手出要從嘴前邊鑽出去,正是“三口並一口”,三口即兩手虎口和嘴,和槍法不謀而合。從槍訣中來說,槍訣雲:“槍是伏(纏)腰鎖。”持槍時“前手如管,後手如鎖”,槍把伏在腰間,運槍時藉助腰勁,手臂貼肋扎出,“前手指定休要戰,後手不離肋內邊”。槍譜有云:“出洞入洞緊隨身,遇上槍定照四平。”還有扎槍時肘和肋相摩,同時送槍時轉胯擰腰即是中節腰部的“磨”,兩腳腳踝部相摩擦,正是下肢的“摩脛”。

探秘:傳統武術的拳種源自兵器嗎?

資料圖:六合大槍

《心意六合拳譜》曰:“摩脛,摩脛,意氣響連聲。”說的就是上肢的摸、中節的磨、下肢的摩,“三摩”到位,只有“三摩”合住了,上中下三節貫為一氣,才能達到“六合合”,整勁才能出來,否則蹉跎一生,還是逡巡門外,不得其法。形意拳出手螺旋,“起手要鑽”“落手要翻”,所用的手法就是“出如銼,回如鉤”,手法要領叫“手如錐”,與槍法同出一轍。扎槍時兩手同時翻轉,槍即走如螺旋。打拳時出手螺旋,圓中求變,心意拳勢勢皆都是圓運動,南陽《唐氏心意六合拳譜》有云:“拳打千年圓不變,打遍天下是真圓。”圓則有伏機,出收皆含無窮變化。

心意拳圓取法於槍法的神髓。當練拳出不了功力的時候,往往要從“扎槍”中來體悟。這道理看似鐵證如山無可置疑,但人們疏忽一點,形意拳來自於心意拳,心意拳沒有“五行拳”只有龍、虎、猴、馬、蛇、雞、燕、鷂、鷹、熊十形拳,十大形。形意拳以五行拳(劈、蹦、鑽、炮、橫)和十二形拳(龍、虎、猴、馬、雞、鷂、燕、蛇、鼉、駘、鷹、熊))為基本拳法。也就是說形意拳先有“十二形”後有“五行拳”,所以姬龍峰祖師槍化之說也不能完全讓人折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