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煞软红尘里客,一味醉生梦死「金缕曲·洒尽无端泪」

前言:人若没有知己,是多么孤独的事情。

羡煞软红尘里客,一味醉生梦死「金缕曲·洒尽无端泪」

歌名|春雾,来源|石进

羡煞软红尘里客,一味醉生梦死「金缕曲·洒尽无端泪」

《金缕曲》

简梁汾,时方为吴汉槎作归计。

洒尽无端泪。莫因他、琼楼寂寞,误来人世。信道痴儿多厚福,谁遣偏生明慧。莫更着、浮名相累。仕宦何妨如断梗,只那将、声影供群吠。天欲问,且休矣。

情深我自拼憔悴。转丁宁、香怜易,玉怜轻碎。羡煞软红尘里客,一味醉生梦死。歌与哭、任猜何意。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知我者,梁汾耳。

人若没有知己,是多么孤独的事情。管仲没有理解他的鲍叔牙,不过是个人们眼中贪小利的小人;俞伯牙没有懂他的钟子期,一曲《高山流水》奏与谁听?恐怕也只能归之与高山流水。纳兰性德有了顾贞观(梁汾),才觉得人生无憾,一句“知我者,梁汾耳”,说不尽的踏实与欣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羡煞软红尘里客,一味醉生梦死「金缕曲·洒尽无端泪」

有些事情,是只有知己才能懂的。讲给不相干的人听,徒增烦扰。传说一个孔门弟子在扫地,来了一位客人问:“一年有几个季节?”这位弟子想,我已经跟随老师学习了这么多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回答不出来?他大声说:“四个季节!春、夏、秋、冬。”客人说:“明明三个季节,春、夏、秋!”弟子想,这不找事吗?客人也很生气,于是俩人一起去找孔子评理。没想到孔子说:“一年是三个季节,春、夏、秋。”客人开心地走了,学生蒙了。孔子说:“你没看到这个客人一身翠绿?他是蝈蝈变的,春生秋死,没见过冬天。你跟他讲一年有四季,讲得清楚吗?”

纳兰性德虽为富家子,却多义气,多抱负,内心多烦忧,一般人是理解不了他的。与旁人讲他的烦心事,无异于给“三季人”讲冬天事,说的人烦心,听的人郁闷。还好他有顾贞观,所思所想、所烦所忧都可以说给顾贞观听。这首词就是写给顾贞观,抒发自己的担忧和对现实不满的。

仕宦不利,命多乖舛,未得朝廷重用,错来人世一遭。终于相信了“痴儿多厚福”的说法,可老天为何还要生出那么聪明的人来呢?不要再为世上的浮名所累。仕途为官如同断梗,漂泊无定,本算不得什么,只有那些诬陷和中伤如同群犬吠声,又无法辩诬之事,才是令人悲哀的。还是不要问那么多了!我这里对你深情思念,以致形容憔悴,但也心甘情愿。且听我说,香草易于点燃,美玉易于破碎,忠良之士易受侵害。多么羡慕那些醉生梦死的凡夫俗子,他们哪有那么多的烦恼。眼前最重要的事是吴汉槎自边塞宁古塔归来,其他的都是等闲小事,我自倾尽全力!能明白我的人,也只有你顾梁汾了。

羡煞软红尘里客,一味醉生梦死「金缕曲·洒尽无端泪」

纳兰性德为人至情至性,对朋友更是肝胆相照,即使是对从来没有见过面的吴兆骞也是全力帮助,不求回报。在吴兆骞回京之后,又感到其久经风霜,担心他衣食有忧,于是在他回京后便聘其为馆师,教授其弟学业。1684年10月,吴兆骞病故,纳兰性德回京后,亲自为他操办丧事,出资送灵柩回吴江。他对朋友可谓是仁至义尽,有始有终,而“生馆死殡”的侠义行为也被后世传诵为友谊的楷模。

①简:简札、书信。

②琼楼:形容华美的建筑物,诗文中有时指仙宫中的楼台。

③明慧:聪明,聪慧。汉刘向《说苑·谈丛》:“辩智明慧,不如遇世。”

④仕宦:指做官。断梗:折断的桃梗,比喻漂泊不定。

⑤声影供群吠:语本汉王符《潜夫论·贤难》:“谚曰:一犬吠形,百犬吠声。”后以“吠形吠声”比喻不察真伪,随声附和。形,或作“影”,故以“声影”谓没有根据的谣传。

⑥:烧,点燃。

⑦软红尘:飞扬的尘土,形容繁华热闹,亦指繁华热闹的地方。宋卢祖皋《鱼游春水》词:“软红尘里鸣鞭镫,拾翠丛中勾伴侣。”

⑧吴季子:指顾贞观好友吴兆骞。

羡煞软红尘里客,一味醉生梦死「金缕曲·洒尽无端泪」

纳兰诗词

「最受欢迎纳兰词容若公众号 最具人气的纳兰词解读」

诗词 | 纳兰词 | 古文 | 唯美 | 短篇 | 随笔

王国维:“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