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失業潮”?最該做的事,你可能一直都沒做

担心“失业潮”?最该做的事,你可能一直都没做

担心“失业潮”?最该做的事,你可能一直都没做

以中國經濟的體量,以中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線城市的差異,以國內產業種類之齊全,只存在“工作轉換”,不存在“失業”,我們最大的風險不是失業,而是毫無心理準備地暴露在失業風險之中。

來源 / 人神共奮(ID:tongyipaocha)

PART

01

現在的就業形勢到底怎麼樣?

每年年未,“失業”“裁員”的話題都會熱起來,時間一長,大家摸著規律,漸漸以為這不過是個“月經話題”,直到有一天,你正忙得不亦樂乎,上司卻讓你到他辦公室去一趟,問你“想不想要大禮包”……

年年喊“狼來了”,今年狼會不會真的來了?美國最重要的經濟數據是“非農就業人數”,中國也有,叫“城鎮登記失業率”,據說就業形勢一片大好,不是小好是大好,已經降到多年來的低點了。

担心“失业潮”?最该做的事,你可能一直都没做

但搞經濟的都不看它,因為“登記”這兩個字的意義是說——說不是“失業”就不是“失業”,是也不是。

只有自己想辦法找非官方數據。

今年10月份,天風證券分析師通過爬蟲在前程無憂平臺上分析了894萬個招聘廣告,發現從5月開始,招聘廣告數大幅下降。

担心“失业潮”?最该做的事,你可能一直都没做

很多人認為這是季節性因素,“金三銀四”嘛。但通常九月份會進入一個小旺季,今年不但漢有出現,反而繼續下降,會不會是季節性因素掩蓋了招聘需求的真正下降呢?

真正洩露天機的是“找工作”這個搜索詞的百度指數。

通常這個搜索的高峰都出現在每年2月下旬,典型的搜索情景是,拿完年終獎,過年一聚,發現自己吃虧了,於是開年就有了“動一動”的想法。之後,搜索量一路走低,在次年春節達到最低點——年年如此。

担心“失业潮”?最该做的事,你可能一直都没做

但今年不對勁了,今年10月初,搜索量忽然創下了歷史新高,之後一直在高位徘徊,12月份的平均搜索量是去年同期的三倍!

這麼看,邏輯就通了。今年四月份之後的招聘需求突降,下半年打算“動一動”的人,遇到了第四季度傳說中的“裁員潮”,形成了一個“找工作”的小恐慌。

這種現象會延續多久呢?畢竟國家在大力降稅,銀行也在努力釋放流動性,會不會明年開春就好轉呢?

大部分宏觀分析師的意見是經濟要到明年三季度才會見底,通常微觀要比宏觀滯後半年,也就是要到2020年春天,大部分企業才算挺過來。

所以,至少明年一年的就業情況是很難樂觀的,對於未來可能出現的失業潮,你是不是應該準備些什麼?

有人說,應該苦練內功,增加自己的價值;應該多多加班,爭取領導的好感;應該低調做人,比如加薪的要求就免提了……

可惜啊,這些都沒有說到點子上。

PART

02

你的下一個工作在哪兒?

週末在家看到一條冷知識:

打架的時候,當你發現對方向你揮拳,你一定是本能地向後躲閃。實際上,這是錯誤的反應。


一拳揮出去,力度有一個增加的過程,往後躲,如果躲不過,很可能落在你身上時力度最大。不如向前迎,在力度還沒有加強時,跟他硬碰硬,力道反而小。


而且大部分人的心理,看你不躲,反而向前迎,心理會害怕,力度就更弱了。

這跟人面對“失業恐慌”的心態是一樣的。有一個調查發現,失業潮來臨之初,時尚圈的流行色會變成“黑白灰”,背後的心理是希望自己低調低調再低調,最好老闆忘了還有自己這號人,躲過一劫。

哪裡躲得過去?你越是躲,在上司面前越是沒有存在感,不炒你炒誰?

正確的應對是五個字:提前找工作。

就像大部分的病人總是要拖到實在痛得受不了才肯上醫院看病一樣,很多人也是要到職業瓶頸實在過不去了,才下定決心要跳槽。而事實上,大環境下的失業不是你的錯,你有權給自己多一點選擇,以預防最不好的情況發生。

影響跳槽最重要的因素是時間。機會比努力重要,在六個月裡尋找二十次面試的機會,比兩個月安排十次面試,更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平時多多關注相關招聘信息、多多爭取好的面試機會,要用足夠多的選項來提高跳槽的質量。

担心“失业潮”?最该做的事,你可能一直都没做

很多人覺得“騎驢找馬”有不安心工作之嫌,對現任公司不公平。這個問題你要反過來想,你的公司會在沒有找到接替人選的情況下,就先把你開了嗎?或者事先告訴你,正在找新人代替你?

上有勞動法,下有勞動合同。只要在找到“馬”之後,按合同約定的期限提前通知就行了。

當然,大家一定還有一個疑問:既然就業形勢如此不樂觀,我還能上哪兒找工作?

這個問題提得好,下面我就分析一下,哪些方向的勝率更大。

PART

03

機會反而在一線城市的大公司

通常在有關“裁員”的新聞中,我們總能看到一些如雷貫耳的名字,比如最近媒體統計出的名單:騰訊、阿里巴巴、京東、華為、錘子手機、新城控股、碧桂園、綠地控股、魅族等等……

但我們要知道一條媒體規律——只有大公司裁員才叫新聞。事實上,真正的裁員重災區並不來自大公司。

我們再回頭分析一下天風證券的統計:從4月份到9月份,小於50人的微型企業和大於1萬人的大企業,其發佈的招聘廣告都出現了逆勢增長;下降最多是50-150人的小型企業和150-500人的中型企業,而這兩者佔了所有用人需求的50%,這才是導致招聘需求下降的真正原因。

担心“失业潮”?最该做的事,你可能一直都没做

這在邏輯上也說得通,通常在經濟衰退初期,大企業因為皮糙肉厚抗風險能力強,部分業務反而會逆勢擴張,搶佔出現經營問題的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我在《未來十年,忌創業,尤忌借錢創業》一文中就預言:

各行業都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後,2017年是行業集中度的拐點,無論是傳統制造業、還是新興產業,都出現了集中度上升,龍頭企業高成長的情況。

此外,大企業的決策流程比較複雜,可能高層在討論裁員,下面還在不停招人。

而微型企業因為成本低、機制靈活,抗打擊能力也很強,所以也有機會。

這就是“現在找工作”的第一個方向:規模“一大一微”的兩頭。

當然,但如果經濟進一步下滑,大企業也會控制人力成本,凍結招聘,從現在到春節前,很可能是最後的黃金時間。

第二個問題是“到哪裡去”?

我們再來看天風證券的數據:

担心“失业潮”?最该做的事,你可能一直都没做

二、三、四、五線城市都出現招聘廣告下滑的趨勢,但其中二、三線城市下滑的幅度最大,而一線城市在招聘淡季卻出現了逆勢回升。

不是說之前大家都很看好“二線城市”的發展機會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我分析這恰恰是因為前段時間二線城市主導的“搶人大戰”吸引了大批新人,但恰逢經濟衰退,工作機會並沒有同步增長,造成了就業困難;

而一線城市前兩年控制人口,京滬人口甚至負增加,而一線城市抗經濟衰退的能力又強,就業形勢相對較好。

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10月以來“找工作”的搜索趨勢跟往年相同:

担心“失业潮”?最该做的事,你可能一直都没做

(上海)

而像下面這些典型的二、三線城市都在10月份以後貢獻了大部分“找工作”的搜索量:

担心“失业潮”?最该做的事,你可能一直都没做

(武漢)

担心“失业潮”?最该做的事,你可能一直都没做

(南寧)

担心“失业潮”?最该做的事,你可能一直都没做

(江蘇鹽城)

所以重回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尋找發展機會,可能是一個比較明智的選擇。

第三個考慮因素是行業。大家可能在想,自己所在的行業目前還算景氣,是不是會逃過此劫?

我的分析是:難!

最先出現不景氣的是一般製造業,趨勢從去年就開始了,主要是因為“去產能”引發了原材料成本上升,偏偏今年下游需求又出了問題。

最能體現今年經濟不好的是“汽車賣不動了”,此類大宗可選消費品對景氣度最敏感,11月同比竟然下降10%,今年汽車銷量出現30多年來首次負增長,已成定局。

担心“失业潮”?最该做的事,你可能一直都没做

另一個“下降引擎”是房地產行業,這個媒體講的太多,不多說了。

這兩個產業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連累了上下游幾十個產業,包括上游的鋼鐵、建材、下游的家居、家電。

不景氣傳導到上游的金融行業,除了四大行之外,個個風聲鶴唳,證券業更是今年的“比慘冠軍”。

經濟不好就要降稅,稅少了,政府開支就緊張了,以前靠政府補貼的光伏、市政園林等產業,浪費了大量醫保資金的仿製藥行業,大量偷稅漏稅的影視娛樂業,以及所有依靠PPP模式的行業,紛紛臥倒。

政府還要想著給老百姓省錢,過度投資的K12教育將是下一個政策要控制的方向。

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創了2003年以來的新低,明年很可能會影響到最穩定的超市、柴米油鹽等必選消費品。

受今年的非洲豬瘟的影響,明年的肉價大概率會上漲,這意味著近幾年一直壓制通脹的最大因素可能會消失。

互聯網的需求還算好,但前幾年過度投資的領域和公司,現在到了“秋後算賬”的時候了,比如OFO。

唯一可預期的是政府越不景氣越要投資的基建、通信、軍工、芯片等行業,以及一些“蕭條經濟”的代表,比如拼多多。

担心“失业潮”?最该做的事,你可能一直都没做

但也不要對這些行業有過高的期望,很可能危機來得晚的行業,反而倒在黎明之前。

PART

04

在失業的拳頭還沒有揮到你的面前時

2018年的初冬,上海的街頭,喜茶仍然大排長龍,迪士尼樂園仍然人頭攢動,新的店鋪還是一家接一家地開。一般人對經濟下滑是無感的,很可能老闆在考慮裁員30%還是50%時,你還在想加薪30%還是50%。

直到有一天突然發現身邊的同事成批地消失,同學群裡都是找工作的消息。可等普通人也有了危機意識時,經濟大概率已經觸底反彈了——要知道,關於就業的問題,政府從來都是比你更緊張,“穩就業”是個底線。

在失業的拳頭還沒有揮到你的面前時,在它的力道才達到五成時,主動出擊,把它當成一個“換工作”的最後時機。

畢竟,失業者的悲哀是沒有工作,而就業者的悲哀是有份不得不做的工作。

担心“失业潮”?最该做的事,你可能一直都没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