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商銀行變革:這筆“政治遺產”,你不能忘!

無論如何要貼近農民,為農民服務。

農商銀行變革:這筆“政治遺產”,你不能忘!

按既定目標,農信社改革(改制)進入衝刺階段,農商銀行即將揮別正在遠去的農信社背影。與此同時,各地假借改革創新、壓降風險之名的新的“改革”衝動,正在躍躍欲試,甚至,“既成事實”。

為此,站在2019年的邊上,回顧農信社改革,更加感慨萬千。前路漫漫,未來何往?

我認為,為了更好地前行,此刻,有必要重溫農信社改革重要“政治遺產”:18年前朱鎔基同志的“南京講話”。

這個講話,為15年前“新一輪農信社改革”早發先聲,至今仍然意義重大。正因此,我願擇要回顧,從另一角度迴歸本源:從來大事不輕動,後來改革要深思。

一、峰迴路轉有為者有位。

“南京講話”背景

2000年12月8日,基於前期調研,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鎔基同志,在南京市主持召開農村信用社改革座談會。這個會,按原計劃,是討論一份即將在江蘇省展開的農信社改革試點方案。方案主要內容是:農信社改名為“中國農業信貸銀行”,按股份制銀行辦,由中國農業銀行控股,農業銀行收縮縣以下業務,把這些業務都交給農業信貸銀行。

從中央政府角度看,此舉顯然是吸取以往改革經驗,為農信社找個“可靠的婆家”。但在與會的農信社基層幹部看來,這更像是“並不認真為農民服務”的農業銀行,將“認真為農民服務”的農信社,無緣無故“兼併”,於情於理,難以接受。

為此,在討論環節,幾位基層幹部用數據說話,有力證實了當地縣域農信社從“三農”中來、到“三農”中去,實實在在為農服務;而當地的農業銀行,與之相比,難以令人信服。

對此,朱鎔基同志果斷提出:休會。並利用休會的間隙,與隨同前行的相關負責人熱烈商討。

於是,有了下面這幅珍貴的畫面:

農商銀行變革:這筆“政治遺產”,你不能忘!

圖片說明:南京座談會休會期間的熱烈討論。

圖中兩排人物,從左至右依次為:戴相龍,尚福林,朱鎔基,曾培炎,馬凱,李克穆,劉仲藜,魏禮群(最右側影像)。從圖中人物形象,可見當時討論之激烈!

休會商討之後,會議繼續。朱鎔基同志在講話中實事求是,果斷放棄成立農業信貸銀行的設想,並對農信社改革,提出重要原則。這些原則,成為2003年新一輪農信社改革重要遵循。

所以,有的老同志講,在這次決定農信社命運的會上,如果僅就未被“兼併”得以“倖存”而言,正是因為農信社“有為”,才保證了“有位”。

未來,縣域眾行下沉,誰能“有位”?

二、以縣為單位:不搞“全國一統”,也不搞“省一統”。

會議上半場。

討論方案之前,為避免與會者產生“農信社又被農行兼併”的“誤會”,以及“農信社是否要搞成全國統一大銀行”的疑惑,朱鎔基同志在講話中特意強調:

“現在講的中國農業信貸銀行,都是以縣為單位不成立江蘇省中國農業信貸銀行,在北京也沒有中國農業信貸銀行總行法人就是江蘇省某縣農業信貸銀行。這個農業信貸銀行,是由上面的中國農業銀行集團公司直接控股的,縣級銀行本身有董事會,有監事會,同時由董事會任命行長。這一點非常重要。絕不是又搞一套中國農業信貸銀行的體系。”

其中,儘管農信社改成農業信貸銀行的設想最終放棄,但“以縣為單位”,則成為農信社改革重要政治遺產。

我曾聽到親歷者講,當時決策層有幾個重要提法,我將其記錄為兩個3點:“基層社3點”、“省聯社3點”。

“基層社3點”:

1.“一級法人”設在縣上。為“三農”服務,為當地的縣域經濟服務。

2.市場化。將來出了問題,國家不兜底。

3.人民銀行要發揮更大更有力的監管作用。

“省聯社3點”:

1.以後不搞省聯社。過渡一下可以。

2.農信社絕不搞“全國一統”。中國不缺大銀行。

3.也不搞“省一統”。那樣,當地農村的錢又被抽走了,又抽到上面去了。

而今,這兩個“3點”,如何接續?

三、不裝門面:無論如何要貼近農民,為農民服務。

會議下半場。

談到農信社的宗旨,朱鎔基同志語重心長。他高聲強調:

“農村信用社無論如何要貼近農民,為農民服務。我想從這一點來講,江蘇省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沒有變。要端正服務的態度,明確服務的對象,改變信貸的結構,向農民傾斜,不是去裝門面,不是為‘縣太爺’服務

。”

我想,農民,是一個與時俱進的概念,例如,農民進城就成了市民。但是,只要他在我們“轄內”,對其服務就義不容辭。無論城區行還是農區行,都要注意,這句話裡,有4個很容易被忽略的字:“無論如何”。這4個字,看似平常,實則力抵千鈞。請務必深刻體會。

為什麼“無論如何”要貼近農民?朱鎔基同志在講話最後,有一大段,真情流露,同樣值得深思:

“在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我兩次講話。特別是後來的總結講話,我講農業的篇幅是佔得最多的;而且我提出來,明年的首要任務,放在突出位置的是農業。即使在江蘇省,也不要輕視農業的問題,它照樣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千萬別輕視。我在上海市工作時就非常重視農業,那裡的農業比重比你們的還小。這一點是要明確的,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是農民問題,國民經濟的基礎是農業,我們從來沒有改變這個命題。無論經濟怎麼發展,農村蓋了多少房子,外向型經濟搞了多少,都沒有改變這個現實。我還講過保持社會穩定,關鍵是保持農村穩定。所以,無論如何要把農業、農村工作放在首位,剛才幾位同志也特別強調了這一點。

我擔心的就是農民沒有人管。要求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就要增加他們的收入,但是不給予金融支持,他們富不起來。從全國情況看,不管是農業銀行也好,還是農村信用社也好,都是把信貸重點放在鄉鎮企業上,放在工業上,沒有把農民的疾苦、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放在突出位置。對怎麼讓農民富起來,這方面的支持事實上是很弱的。”

當下,這方面的“支持”,我們很強嗎?

歷史總讓人無法抽身而出:不思既往,無以贏得將來。

回望來處,幾程艱難探索,一路慷慨壯歌!

願農信社,生命長青。

願農商銀行,風雨兼程。並對我們賴以生長的“三農”大地,關懷備至。

首發時間:2019年1月4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