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6年没生娃,终于喜得龙凤胎?!接下来的事令人彻底傻眼

「提醒」6年没生娃,终于喜得龙凤胎?!接下来的事令人彻底傻眼

<strong>广州普法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

大家能够帮一把的就会尽量帮一把,

但是,

一些不法分子则利用大众的善良,

实施自己的诈骗行为。

「提醒」6年没生娃,终于喜得龙凤胎?!接下来的事令人彻底傻眼

近日,在江苏苏州工作的邵女士遇到了一件很蹊跷的事。当天中午,她正在家里打扫卫生,这时,一个大爷拎着一个水桶敲门进来,嘴里说着发喜糖了发喜糖了,就把喜糖塞在她手里,<strong>因为他儿子六年都没有孩子,最近做了试管婴儿生了对龙凤胎,说要给100户人家发喜糖。

「提醒」6年没生娃,终于喜得龙凤胎?!接下来的事令人彻底傻眼

接过喜糖,邵女士就和大爷寒暄了几句,没想到,接下来,大爷的表情越来越痛苦,像是要哭了。<strong>大爷说孩子患了先天性心脏病现在在医院里抢救,让邵女士帮帮他,并且从身上拿了几张钞票出来,说这是隔壁的小姑娘给的。

看到邻居都捐了钱,邵女士也想献点爱心。让邵女士没想到的是,老人拿了钱转身就走,一句谢谢都没有说,这让邵女士觉得很不舒服,总感觉自己是不是被骗了,于是就发了一个朋友圈。

为什么要给100户人家发喜糖?邵女士介绍说,大爷说这是医生让他这么做的,她想医生应该不会说这样的话吧,<strong>于是她就发了一个朋友圈,说100块钱买了五块糖会不会是被骗了。房东就住她隔壁,看到朋友圈后说,老头管他要200块钱,他没给 。

「提醒」6年没生娃,终于喜得龙凤胎?!接下来的事令人彻底傻眼

由于担心再有其他人被骗,邵女士报了警,就在民警赶到邵女士家楼下时,正巧遇见了那个准备继续行骗的老人。面对民警的询问,老人还企图撒谎。随后,民警将老人带回了派出所,经了解,老人姓赵,前段时间刚从老家来到苏州。

<strong>赵某交代,如果他直接敲门问人要钱,别人肯定不会理他,为了能顺利要到钱,来钱快,他考虑了很久,才编出了个儿子生了患病双胞胎的剧本。

「提醒」6年没生娃,终于喜得龙凤胎?!接下来的事令人彻底傻眼

随后,民警对邵女士居住的公寓楼进行了走访,很多居民都反映这个老人来敲过门,但是他们都没有给钱。鉴于赵某主动退赔了邵女士的100块钱,民警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

「提醒」6年没生娃,终于喜得龙凤胎?!接下来的事令人彻底傻眼

<strong>诈骗手段层出不穷

<strong>收好这份宝典

<strong>不要再上当受骗啦

「提醒」6年没生娃,终于喜得龙凤胎?!接下来的事令人彻底傻眼

1

<strong>银行卡消费、银行转账短信诈骗

犯罪分子会给你发送一个银行卡消费、转账或透支等内容短信,当你电话“垂询”时,几名犯罪分子则分别扮演“银行工作人员”、“警察”、“银联管理中心”层层设下圈套,只要确定你卡上有资金,他们便会忠告你把钱转到“安全账户”内,骗走你的钱财。

2

<strong>退税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税务、财政、车管所工作人员拨打你电话,称“国家已经下调购房契税、购车附加税税率要退还税金”让你提供银行卡号直接通过ATM机转账退还税款。当你到ATM机时犯罪分子称退税系统只支持英文界面,让你按照他电话指示操作,乘机划走你的钱款。

3

<strong>虚构“紧急情况”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会冒充医院医护人员、学校教职工等人员,打电话谎称你的亲属,如:在异地上学的孩子,遭遇车祸、突发疾病等“紧急情况”,要求您紧急汇款,您一旦汇款,就上当受骗了。

4

<strong>盗用QQ借款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黑客手段,盗用某人QQ后,分别给其QQ好友,发送请求借款信息,进行诈骗。有的甚至在事先就有意和QQ使用人进行视频聊天,获取了使用人的视频信息,在实施诈骗时有意播放事先录制的使用人视频,以获取信任。

5

<strong>贷款信息诈骗

犯罪嫌疑人群发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信息。当事主联系诈骗犯罪分子时,犯罪嫌疑人要求其向指定账户汇入“验资款”、“手续费”、“好处费”,以诈骗钱财;或索要事主银行账户,再层层设套,窃取事主银行账户密码,通过网上银行将存款迅速转走。

6

<strong>“冒充领导”诈骗

不法分子假冒领导、秘书或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打电话给基层单位负责人,以推销书籍、纪念币、划拨款项、配车、帮助解决经费困难等为由,让受骗单位先支付订购款、配套费、手续费等到指定银行账号,实施诈骗活动。

7

<strong>“高薪招聘”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利用通过群发信息,以高薪招聘“公关先生”、“特别陪护”等为幌子,要求受害人到指定酒店面试。当受害人到达指定酒店再次拨打电话联系时,犯罪分子并不露面,声称受害人已通过面试,向指定账户汇入一定培训、服装等费用后即可上班。步步设套,骗取钱财。

8

<strong>电话交友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和报纸等刊登个人条件优越的交友信息(如:谎称自己为“款姐”或“富商”),在电话沟通中,以甜言蜜语迷惑事主,然后借机诈骗。

<strong>助人为乐本是好事

<strong>做好事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甄别

<strong>特别是对方要求给予钱财帮助时

<strong>要小心谨慎

<strong>切勿因善良而遭受财产损失

<strong>无论是遭受了哪一种诈骗

<strong>一旦发现自己被骗了

<strong>请及时拨打110报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