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伊爾2攻擊機的外號是飛行坦克,它真的如傳說中那麼抗揍嗎?

軍史吐槽君


伊爾-2是世界上第一款重裝甲對地強擊機,機身是由鋼材而不是鋁材構建,重點部位都有裝甲保護,後半截機身由木材製造,機翅和尾翼上用鋁材。機身利用裝甲對本身結構也有所強化,總的來說,比當時別的沒有裝甲的飛機,肯定扛揍,不過飛機這東西,尤其是二戰時期的螺旋槳飛機,指望也別太高,說飛行坦克是誇張了些,畢竟到戰爭結束,蘇聯的伊爾-2損失達一萬多架。



伊爾-2對地攻擊,主要是對付無防護人員和車輛,對坦克效果不大,到後來全金屬版的伊爾-10出來,都差不多,裝甲防護也是針對小口徑槍支和破片,那時飛機上也不可能裝上真正的重裝甲,所以說非要說它是飛行坦克,那麼防護水平只相當於一戰中,初級坦克的水平而已,不過四三年起,隨著蘇聯開始建立空中優勢,伊爾-2參戰返回後,有百分之五十機身上都可以發現各種傷痕,這種情況下,戰損率只有百分之三不到點,那麼也算抗揍的飛機了。這種情況還說明前期大量損失的伊爾-2,戰損應該是被德國飛機走下來為主,這飛機最初設計時就是雙座,飛行員背後還有一個朝後射擊的機槍手,但是高層指令的瞎決策干擾,這一位置被取消,所以一開始服役的伊爾-2,是沒有後射手的,伊爾-2又是一種低空低速對地強擊機,對著繞後的敵方戰機,完全就是一個火雞靶子,一直到部隊裡有人自己重新加裝後射機槍,改成雙座飛機後,發現生存率居然提升百分之三十!

才又改回雙座機,就是伊爾-2M,而且知道了這畢竟是強擊機,指望它自己空戰有點無厘頭,再出動伊爾飛機時,開始派戰鬥機掩護了,所以四三年開始,伊爾飛機戰損明顯降低,不過後座射手比較倒黴,平均出場七次,包死一個。


李三萬的三萬裡


伊爾2強擊機的確是空中坦克,之所以有如此美譽,自然來自其強大的對地攻擊力和厚重的裝甲防護力、尤其是對於坦克的攻擊更是令德軍士兵將他稱之為“黑色死神”,能打能防是伊爾2最好的性能,抗揍力爆表。



1941年7月蘇聯衛國戰爭期間在白俄羅斯貝爾齊納河區域對德軍地面進攻部隊的作戰中,伊爾2首次參戰就完全展現了其強大的作戰實力,令德軍地面裝甲坦克以及步兵、車輛等損失慘重,這不但使德軍震驚,同時也讓蘇聯高層驚歎。


伊爾2強擊機的整體設計就是執行對地攻擊用途,為了提高戰場生存力,伊爾2在駕駛員座艙後部、側面、油箱、發動機等部位加裝了4-7毫米,後期改為12毫米的鎳鉬合金甲板,防護力絕對堪稱戰鬥機二戰的頂級,實戰證明這些防護甲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對地進行攻擊時這些主要部位可以非常有效的防止防空火炮的碎片、高射機槍等對戰機的攻擊,飛行員可以從容的多次對同一區域進行攻擊。

有了強大的防護力,那麼攻擊力如何呢?伊爾2強擊機在兩側機翼各安裝有23毫米機炮一門、7.62毫米口徑航空機槍一門,雙人型伊爾2在駕駛員後方還裝有一門12.7毫米迴轉機槍,同時還可以掛載600公斤的炸彈或者火箭發射器,在二戰時期,這樣的武器裝備真的可以稱之為“空中坦克”。



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以及3000米以下的空戰能力,也使得伊爾2強擊機成為了蘇聯最主要的對抗德國地面力量,尤其是裝甲坦克的強悍殺手。二戰期間,伊爾2型及改進型共計生產36163架,約佔整個蘇聯戰鬥機的三分之一,至二戰結束戰輝以及故障停飛的有約1萬架,這款戰機憑藉超強的戰鬥力和防護力強有力的支撐了蘇聯衛國戰爭最終的勝利。


冰雹藍天


確實比較抗揍,很少有伊爾-2攻擊機被徹底摧毀。

伊爾-2的裝甲盆覆蓋了發動機和座艙,這種防護在二戰的飛機中是很少見的。對於伊爾-2而言,主要的地面防空炮火威脅來自於20毫米和37毫米炮,而75毫米炮或者88炮基本構不成威脅,因為伊爾-2的低空飛行會讓這些射擊中高空目標的大口徑高炮來不及反應。德軍常見的Flak30/38型20毫米高炮命中伊爾-2攻擊機1-2發常常還不足以致命。相比較而言,37毫米的Flak18/36/37/43型高炮會更有效。至於常見的7.92毫米或13毫米機槍,伊爾-2基本上可以免疫。

這也是為什麼德軍地面部隊叫伊爾-2“飛行坦克”,德國空軍叫它“混凝土轟炸機”(Zementbomber),芬蘭人叫它“飛行拖拉機”(maatalouskone)。伊爾-2擅長低空飛行,低空本身往往意味著射擊窗口變小,讓對手命中的概率降低,加上其厚重的裝甲,確實比較難啃,當然還沒有到無敵的程度。

有意思的是,伊爾-2時不時也參與空戰。對上Bf109或者Fw190時,伊爾-2會吃虧但也有擊落戰鬥機的紀錄。伊爾-2常常蹂躪德軍的Hs126觀通機,而其厚重的裝甲則讓伊爾-2常常喜歡襲擊Ju87俯衝轟炸機,因為Ju87上面的7.92毫米機槍奈何不了伊爾-2。至於Ju52運輸機、He111轟炸機和Fw200轟炸機,伊爾-2也非常喜歡,斯大林格勒時伊爾-2部隊就經常攔截這些沒用武裝的肥肉。

不過伊爾-2由於厚重的裝甲佔據了不少重量,導致其只能攜帶小型炸彈和火箭彈,加上其很低劣的命中率,對地打擊效果並不高。此外,伊爾-2的自衛機槍防護也不足,其防彈玻璃只有6毫米,僅能抵禦步槍子彈,因此伊爾-2的後座機槍手也是蘇軍陣亡率最高的單位之一,與牽引式反坦克炮兵相當。


怪蜀黍老囧曾


伊爾2的空重4噸,起飛重量6噸。一臺1200馬力水冷發動機。武器是2門23毫米機炮,2挺7.62毫米機槍。一挺向後射擊的12.7毫米機槍。

伊爾2機身重要部位,如發動機和駕駛艙都有5~12毫米厚裝甲保護。空中和地面火力一般難以擊落。

德國地面的20毫米和37毫米高射炮對她是主要威脅。由於飛行高度低,速度快,88高炮反倒構不成威脅。只有偶爾命中的記錄。即使被37高炮擊中,一兩發炮彈也難以擊落伊爾2。

伊爾2外形奇特,被冠以駝揹人(巴黎聖母院裡的敲鐘人)綽號。蘇軍飛行員暱稱伊柳莎。

德國飛行員稱伊爾2是“混凝土轟炸機“。

芬蘭人叫飛行拖拉機。德國地面部隊叫飛行坦克。

伊爾2也曾用來與Ju-87作戰。對方的7.92毫米機槍對伊爾2的裝甲無效。伊爾2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也被用來攻擊德國向地面提供物資的運輸機。

蘇聯飛行員尼爾森-斯蒂芬楊作戰239次以上,擊沉53艘船,80輛坦克,600輛裝甲車,27架飛機。



天明遙遙山海關


相比於當時其他戰轟來說相當扛揍,但也不是坦克那種水平。因為發動機的問題,它帶不動全身裝甲,所以il2的裝甲分佈其實是這樣的:



德軍飛行員在大角度射擊中經常能看到機槍曳光彈打在il2身上被四處彈飛的軌跡,但一旦動用軸炮,il2身上就開始有洞了,儘管如此一身洞的il2也經常能飛回機場。比如這架:



比比看洞有多大



il-2發明初期在和德國作戰時表現不如理想,因為對於其較大的體型來說發動機功率不足,令本機飛行性能不足。

後來加裝後座重機槍,升級為IL-2M,強化了裝甲並採用群機集中攻擊地面目標的戰術,才成為當時最成功的攻擊機。

所以il2的成功跟整機結構和戰術關係比較大,裝甲扛不住對面109軸炮跟190機炮,也就是“沒題主想象的那麼扛揍”。


瞎搞學教授


“伊爾2就是紅軍的麵包和空氣”——約瑟夫·斯大林

對於蘇聯空軍而言,東線空戰的主旋律,不是如空中華爾茲般優雅的殲擊機纏鬥,也不是遮天蔽日般的“空中堡壘”戰略轟炸,而是伊爾2攻擊機們奮不顧身的對地攻擊。

作為歷史上產量最大的軍用飛機,在1941年至1945年那段困難的日子裡,伊爾2在四家飛機制造廠共生產過36154架之多,損失接近一萬架。她與她的駕駛員們為全人類的自由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整場衛國戰爭中,共有2771名空軍人員榮獲”蘇聯英雄“稱號,其中來自強擊機部隊的飛行員共有860人,在空軍各兵種中佔比最高。

二戰中消滅德軍戰機最多的蘇聯飛行員,其實並不是來自戰鬥機部隊的伊凡·尼·闊日杜布(戰果62架),而是伊爾2強擊機飛行員亞歷山大·葉菲莫夫。這位活到99歲的蘇聯元帥,曾經榮獲兩次金星獎章的傳奇英雄,在其戰鬥生涯中摧毀地面敵機85架,空戰中擊落敵機7架,是名副其實的“雙料”王牌。

也許來自它對手的評價更加客觀公正——幾乎每一本東線德軍的回憶錄中,都會提到蘇聯強擊機那永不停歇的空中打擊給他們帶來的深刻恐懼。

它的對手敬畏地稱其為“黑死神”。

1.伊爾2之父:謝爾蓋.伊留申小傳

作為伊留申設計局的創始人,謝爾蓋·伊留申是蘇聯最著名的飛機設計師之一,也是蘇聯最具傳奇色彩的設計師。在他漫長的一生中設計過很多優秀的飛機,而其中光芒最耀眼的就是本文的主角——伊爾2攻擊機。

謝爾蓋·伊留申1894年出生於俄羅斯中部伏爾加河畔村莊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是11個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個。儘管他的父母幾乎不識字,卻相當重視子女的文化教育,想盡辦法為孩子們添置書籍,甚至在家中構建出了一個由雜誌和聖經組成的“小圖書館”。伊留申8歲時進入當地初級學校學習,學習了俄語,宗教和數學知識,但是這種好日子僅持續了3年,他就不得不輟學做工幫助家庭維持生計。

1909年9月,為了籌辦全俄航空周,聖彼得堡的賽馬場被臨時改成機場,以舉辦慶典活動。作為清潔工的伊留申目睹了形形色色的飛行器之後,立刻對航空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而他的一個學生鄰居,也在這段時間教授了他一些數學和物理方面的知識。後來伊留申又回到了家鄉給奶業公司當過送貨員,之後前往西伯利亞修鐵路,最後到塔林當了一名建築工人。

1914年,一戰爆發,伊留申應召入伍成為一名步兵,但因為有文化,很快被調去了指揮機關。幸運的是,正好上級命令選調7個人去學習航空技術。伊留申提出申請,後被派往聖彼得堡的機場工作。因為工作勤懇,吃苦耐勞,從助理技術員一步步升到了主任機械師。

1916年,戰局日趨不利,沙俄政府放寬了飛行員培養的身份限制,普通人也有機會進入航校學習了。抓住了機會的伊留申得以選進航校學習,獲得了飛行員執照。有趣的是,伊留申本人很少開飛機,後來他的兒子,著名試飛員弗拉基米爾.伊留申(蘇霍伊設計局試飛員)曾經透露過他父親的飛機的確開得不怎麼樣。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伊留申贊同布爾什維克的政治主張,1918年加入共產黨,次年加入空軍,作為一名飛行員參加了內戰,後來又成為了一名負責修理飛機的工程師。在三年時間裡,他邊修理紅軍飛機,邊對俘獲的白軍英國和美國製飛機進行仔細研究。1921年,他領導的航空師調往莫斯科。伊留申前往紅軍空軍工程學院進一步深造,他在學習理論課時感到吃力,儘管付出了努力,大部分科目的考試分數都是“C"。

1923年,學員伊留申設計了自己第一種飛機,是架滑翔機。事實證明他並不是什麼天才,他的處女作相當的糟糕,因為平衡上的計算出現了失誤,飛機一頭砸向了地面。但伊留申並沒有心灰意冷,而是去完善自己的作品,後來他設計的另一種滑翔機還參加了在德國舉辦的國際滑翔機比賽。

1926年完成學業後,伊留申進入空軍技術研發部門擔任領導職務。在此期間他非常關注全球航空業的發展和紅軍對飛機的需求,渴望成為一名設計師。1931年調入中央流體動力研究院,1933年前往39飛機制造廠領導中央設計局,伊留申設計局成立。

據同事回憶,伊留申對下屬要求嚴格,處事公平。當時的蘇聯航空工業剛剛起步,工廠職員和工程師非常的年輕,工人平均年齡只有22歲。不少人在之前的戰爭中失去了雙親,伊留申在很多方面甚至承擔了父親的職責,他倡導的集體主義氛圍讓工廠成為了員工們的第二個家。

1935年,伊留申設計局的第一個產品,實驗性質的木質機身的TsKB-26轟炸機誕生了。次年試飛員駕駛該機裝載500千克貨物升到了12819米高度,隨後有載貨兩噸升到了11005米高度,成為了蘇聯歷史上首個航空世界紀錄。直到1946年,該記錄才被美國飛行員駕駛波音公司的B-29超過。打破紀錄的TsKB-26實驗轟炸機,伊留申設計局的處女作

1939年10月2日,偉大的伊爾2強擊機首飛。1941年2月,該機進行量產,同年6月22日,衛國戰爭爆發了。

伊留申同期的另一個作品----遠程轟炸機伊爾4,在戰爭爆發了僅僅兩個月後,蘇聯飛行員就駕駛它於1941年8月轟炸了柏林,此前,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多次叫囂德國首都是最安全的,”東方劣等種族“沒有可能威脅到柏林。伊爾4的光臨讓他們措手不及,顏面盡失,也預示了納粹德國最後的結局。伊爾4轟炸機,公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好的中型轟炸機之一

在戰爭尚未結束的1943年,伊留申設計局就準備進軍民用客機領域。在戰爭勝利後僅僅一年,伊爾-18型客機的研發工作正式啟動,這時第一種打入國際市場的蘇聯客機,也是日後蘇聯國內運用最廣泛的短途客機。1960年,伊留申開始研製一種能載客百人的遠程噴氣式客機,能直飛莫斯科至紐約的航線,這便是成功的伊爾-62。這種飛機是如此的成功,直到蘇聯解體仍然俄羅斯總統的座機。伊爾18目前仍有少數飛機服役

1970年,謝爾蓋.伊留申退休,1977年2月9日離世,葬於莫斯科新聖女公墓。他曾七次因公榮獲斯大林獎金,這是絕無僅有的。他還三次被授予”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兩次列寧勳章,紅旗勳章和紅星勳章。伊留申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但他本人十分低調,生前極少談及自己,也拒絕留下回憶錄。他曾經說過:“飛機會代我講述一切,沒什麼比這個更好的了。”

——人物介紹部分摘自《空中黑死神傳奇》

2.蘇聯強擊機發展歷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仍是新生事物的飛機被迅速投入了戰場。在戰爭初期,這些動力不足,略顯遲緩的飛行器,起初只是作為一種輔助裝備,用來執行偵察任務。很快,就有好事者將槍械和手榴彈戴上了飛機,以便在偵察的同時,可以順便“招呼”一下對面同行,同時“嚇唬”一下敵人陣地上的步兵。隨後,專用的戰鬥飛機開始登場。

對於早期的飛行器而言,對地攻擊可不是一項輕鬆的工作。一戰攻擊機那孱弱的直射火力和可憐的載彈量,使其即無法有效地壓制步兵,也不能摧毀防禦工事和車輛,頂多能給對手帶來一些心理上的打擊。

緩慢的飛行速度加上沒有裝甲保護的脆弱機體,使得這些原始攻擊機生存能力十分低下,甚至連來自步兵的火力都能對它們構成威脅。

一戰結束後,戰爭的經驗給了設計人員們一點對於前線支援飛機最初的啟示,就是應該把這種飛機設計成一種“多面手”——既能使用強有力的直射火力擊毀裝甲車輛,也能攜帶炸彈襲擊工事、壓制步兵,還要能夠執行偵察任務,進行戰場通信。在此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這種類型飛機的發展陷入了僵局,大家都沒有什麼明確的思路,到底該設計一種什麼樣的飛機。

1930年,蘇聯當局決定發展一種帶裝甲的對地攻擊機,委託中央飛機設計局進行設計。設計局十分看重這項任務,將設計師們分成了多個小組,同時設計飛機不同的部分。然而即使投入了巨大的工作熱情,在那個年代的航空技術的限制下,仍然無法造出理想中的產品,這個計劃最終流產。

迫於對空中支援火力的需求,蘇聯人決定在波利卡波夫R-5輕型偵察轟炸機的基礎上改裝出一款可用的對地攻擊機。這是一款在30年代生產的飛機, 裝備了仿製BMW-VI引擎的米庫林M-17S發動機,可以攜帶250千克炸彈,並且有一前一後兩挺機槍的直射火力。

波利卡波夫R-5投彈瞬間

經過十分簡單的改裝工作後,R-5偵察轟炸機搖身一變,成為一款對地攻擊機。改裝工作沒有花費太多時間,只是在機翼下掛載了兩個機槍吊艙,考慮到這種雙翼機無法俯衝的問題,設計者將吊艙的角度向下偏轉了10至12度。不過由於這種攻擊機幾乎不能的對目標進行直接瞄準,整體效率十分低下。

R-5攻擊機的後續版本還有一種搭載四挺機槍的加強型,它們作為早期的探索者均沒有取得成功

1932年,伴隨著大縱深戰役理論的提出,航空兵們也分配到了不同的任務角色。為了同時打擊整個縱深的敵人,遠程轟炸機部隊負責利用大航程的特點,負責襲擊敵方腹地的機場等重要設施,而戰術航空兵部隊則利用自身快速靈活的特點,在前線為己方提供戰場情報和直接火力支援。

正當被視為主要空中打擊力量的遠程轟炸機部隊正在有條不紊的建設時,製造一架屬於戰術航空兵的專用飛機,仍只是個停留在腦海裡的計劃。設計師們不知道該如何下手,蘇軍指揮官當然希望這是一種集成了裝甲、火力、速度,能夠同時執行偵察和打擊任務的多用途飛機,然而此時蘇聯的航空技術並不足以支撐這樣一種產品。

正當設計戰術航空兵的飛機計劃一籌莫展的同時,一隻蘇聯代表團前往美國進行採購,其中包括引進美國伏爾梯公司V-11多功能轟炸機的生產許可。V-11轟炸機,是1934年美國伏爾梯飛機公司發展出V-1輕型客機,由於美國民航局不允許單發飛機用於客運,後改為3座攻擊機,即伏爾梯V-11。該機採用V-1客機的機翼、起落架、機尾,重新設計半硬殼式機身、縱列座艙,主油箱、炸彈艙,機腹尾部裝有向下開啟艙門,裝有活動機槍1挺,射擊員臥姿操縱。可選擇機內彈艙或機身外掛架掛載炸彈。左、右兩翼外側每邊各裝7.62毫米口徑固定機槍2挺。該機採用1臺1000馬力的萊特風冷發動機。

伏爾梯V-11和蘇2有著說不清的關係

因為原型是客機的緣故,蘇聯人評測後發現V-11轟炸機的生存能力堪憂。不過作為能夠接觸到的西方先進飛機,軍方對於該機的性能還是比較滿意的。1936年11月25日,斯大林和飛機設計師們在克里姆林宮內齊聚一堂,討論能不能以參考V-11的一些設計改進設計中的多用途飛機計劃。

會議的結果是帕維爾·蘇霍伊負責造金屬版本的飛機,約瑟夫·萊蒙造木製版本,尼古萊·波利卡波夫造混合結構的。經過評估後,蘇霍伊的方案勝出。

(蘇霍伊的處女作——蘇2輕型轟炸機,伊爾2悲劇的競爭對手)

1936年,蘇聯志願軍參加西班牙內戰,這是一個檢驗蘇聯戰機性能的好機會,R-5攻擊機投入了實戰。比想象中的表現還要糟糕,這種半道出家的攻擊機在戰場上過於脆弱,部隊迫切的需要一種更強大的打擊機型,一機多用的飛機設計思想開始遭到質疑。1937年12月,蘇聯軍事專家建議研製一種新型的專業攻擊機以應對未來可能的入侵。

這個時候,領導著一個設計局,同時任第39飛機制造廠的總設計師,亦在國防工業總局有重要職務的伊留申腦海裡也湧現著相似的想法——紅軍需要一款專業的攻擊機,兼具重裝甲、高速度和強火力的特點。兩個月後,伊留申直接把他的想法寫成信件,寄給了斯大林,莫洛托夫和伏羅希洛夫,並抄送給航空工業主管和當時的蘇聯空軍領導人。信中他強調了裝備一種由裝甲包裹的“飛行坦克”的必要性,提出了具體的項目和建議,並自告奮勇承擔研製工作,宣稱在1938年11月就可以提交國家測試。這將是一種航程800公里,海平面時速400公里,擁有四挺ShKAS前射機槍和一門ShKAS自衛機槍的飛機,可以攜帶200至250千克炸彈。

3.伊爾2的武備和初期設計生產工作

伊爾2構想中的裝甲防護方式是革命性的,不同與當時其它飛機採取的在表面上鋪設裝甲板的做法,伊留申選擇將裝甲植入機身結構,這毫無疑問會增加飛機重量,惡化飛行性能,但它帶來的無與倫比的戰場生存能力,日後給蘇聯軍方和它的對手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機身上一些其它重要部分也幾乎都裝甲化了,具體是以郵票大小的裝甲板拼接而成,厚度在4至8毫米之間。座艙風擋是用K-4型有機玻璃製成,這是蘇聯戰機首次運用這種材料。伊爾2重要部分都包裹著裝甲,幾乎可以免疫7.92毫米槍彈的打擊

伊爾2最初的項目代號為LT AM-34FRN,含義是“裝備米庫林AM-34FRN引擎的飛行坦克”。然而AM-34FRM的性能並不令人滿意,海平面功率不到1000馬力,即使在蘇聯也屬於落伍的型號了。於是伊留申相中了米庫林新的AM-35水冷V12發動機,這種發動機起飛功率為1350馬力,通常情況下海平面出力為1130馬力,在關鍵性的4500米高度有1200馬力動力輸出。得益於動力的提升,飛機的正常載彈量達到了400千克,掛在機翼炸彈架下。AM-35引擎同時也是著名的高空戰鬥機米格3戰鬥機的動力來源,因為和伊爾2使用相同引擎的原因,悲劇的米格3被迫停產

1939年6月末,第一架原型機完成了製造,然而問題很多,直到10月2號才完成了處女航(此時距離伊留申承諾的日期超出將近一年)。由於在散熱環節沒有按照航空發動機專家通常的設計,而是搞了自己的一套,整流罩上沒有為排焰口留出足夠空間導致引擎過熱,伊留申認為這是米庫林引擎設計的缺陷,而米庫林當然認為這是伊留申設計飛機不周導致的事故,兩個人咒罵著對方的過失,結果這個問題直到1940年才得到解決,1940年4月原型機完成國家驗收工作。

新飛機在綜合測試中表現不錯,總體得到了較高的評價,作為一種強擊機或者短程轟炸機,主要的問題已經解決。飛行員報告新飛機易於操縱,操縱手感和蘇霍伊Su-2戰術轟炸機類似,軍方也比較滿意,建議製造一個批次的使用AM-35引擎的新飛機入役進行實驗,測試戰術性能並總結作戰方式。

然而新飛機身上還是存在著不少的問題,最大速度、爬升、航程、起降性能都比當初的設計指標要差。此外,作為給高空飛機設計的AM-35引擎也不太適合伊爾2,其增壓器的設計對於基本在低空活動的攻擊機就是個累贅,很快AM-35的低空版本AM-38出現了,去掉了增壓器的該引擎在重量尺寸不變的前提下,起飛功率達到了1625馬力。經過其它方面的小修改後,新型伊爾2的各項飛行性能指標得到了不小的提升。在之後的改進工作裡,伊爾2換裝了功率更大的AM-38F發動機,飛行性能進一步提升。

新引擎在提升了功率的同時,油耗有所增加,可靠性也非常差勁,需要持續不斷的改進。此時軍方對伊留申設計局施加壓力,要求將預想中雙座強擊機改造成單座型號。儘管很不情願,但伊留申還是屈從了,為此在原本機槍手的位置安放了一個油箱和12毫米鋼板。按照當時的作戰理念,保衛強擊機的工作是由護航戰鬥機來負責的,然而對於即將到來的戰爭中出現的根本性變化,這個改動的結果誰都沒能充分預料到。早期型伊爾2飛行員背後的大油箱,由厚度超過一釐米的合金鋼裝甲板保護

在武備方面,伊爾2最初打算安裝的並不是人們耳熟能詳的Vya-23機炮,而是相同口徑的的MP-6機炮。伊留申對採用彈鼓供彈的MP-6機炮的印象不好,認為其後坐力實在太大,是設計者宣稱數字的一倍,在航空人民委員會的壓力下,伊留申還是不情願的將這種尚不成熟的航炮裝上了使用AM-38發動機的伊爾2原型機。

當採用彈帶供彈的改進型MP-6出現之後,人們將其與Vya-23炮進行了比較實驗。兩種火炮均表現良好,不過MP-6似乎更勝一籌,蘇聯政府和黨中央下令,要求量產裝備MP-6航炮的AM-38版本伊爾2,從1941年5月15日起,生產出來的伊爾2都裝備了彈帶供彈的MP-6。但之後事情發生了轉機,國家委員會經過一番波折之後,認為Vya-23炮性能更為優越,MP-6的生產工藝和可靠性存在缺陷,Vya-23機炮因此起死回生,終究入役。Vya-23航炮是當時蘇聯威力最大的航炮,備受飛行員的信賴

伊爾2原型機在試飛時也測試過安裝威力較小的20毫米ShVAK機炮。由於早期Vya-23生產存在大量問題,不少早期量產的伊爾2採用了兩門ShVAK機炮和兩門ShKAS機槍的火力配置。起初,ShVAK機炮被佈置在ShKAS機槍外側——這種排列方式遭到了一些專家的詬病,他們認為應將機炮置於內側,以提高射擊精度。

在伊爾2服役過程中,改裝各種大口徑火炮是對其進行改進的重要部分之一。早在1941年春天,國防委員會就要求伊留申將兩門Sh-37大口徑機炮安裝在伊爾2上,以提供反裝甲火力,成為名副其實的“空中坦克”。NS-37版本的伊爾2,其沉重的吊艙影響了飛機的其它性能

NS-37機炮被被佈置在遠離飛機軸線的位置,對瞄準和射擊穩定性不利

有趣的是,當一場接待會議當中,飛行員們風聞要將大口徑機炮(這裡指Sh-37)搬上飛機時,建言此事大可不必,Vya-23型火炮加上火箭彈對付裝甲目標已經夠用了。與其安裝37毫米炮,還不如多加兩挺ShKAS機槍,用來掃蕩地方地面部隊。同時飛行員們還建議在安裝機槍和機炮時,相對於飛機的水平軸線要有一個小的負角度,如此可以贏得時間,在目標爆炸起火時防止飛機被波及。由此可以想象當時伊爾2對地攻擊時的高度該有多低。與此同時,飛行員強烈要求生產擁有後座機槍手版本的伊爾2。

1943年3月,裝備了新型努德爾曼/蘇拉諾夫NS-37機炮的伊爾2進入量產。飛行員認為該機的手感沉重,機動性明顯降低,掛載能力下降嚴重。因為同步機構性能低劣,機炮遠離機身軸線,後坐力過大的緣故,飛行員開火時很難瞄準,一輪攻擊基本上只能射擊1次。和Sh-37機炮相比,新型機炮基本上繼承了所有的毛病。飛行員們普遍反映更喜歡Vya-23版本的伊爾2,認為該機用途更廣,飛行性能更好,效率更高。

聽取了前線的建議後,廠商給NS-37機炮安上了制退器,一線部隊也採取步驟,訓練飛行員以短點射轟擊指定目標,並明確要求裝備該機作戰時應帶彈100發,攜帶100千克炸彈。以上的舉措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飛機的戰鬥效能,在一些老手手中,裝備了NS-37炮的伊爾2成為了對抗德軍裝甲車輛,甚至“虎”式坦克的利器,幹掉普通的機動車輛,火車,彈藥庫更是不在話下。遺憾的是,由於對飛行員水平要求太高,這種“坦克”版本的伊爾2只生產了不到1200架。

當然NS-37炮並不是伊爾2追求的終點,為了得到更強大的火力以摧毀裝甲更嚴實的目標,蘇聯人決定製造一種裝備45毫米口徑航炮的飛機。1943年9月10日一架裝備了兩門NS-45航炮的伊爾2提交了國家驗收,空中射擊實驗表明,由於後坐力太大,新炮對點目標攻擊效果不佳,儘管如此,官方仍然認為這種火炮表現合格。努德爾曼通過安裝炮口制退器的方式成功降低了NS-37和NS-45機炮的後坐力,宣稱新版本的大口徑炮就算是在伊爾2上做單門射擊也不會影響精度,不過此時不繼續在伊爾2上安裝大口徑航炮的決定已經做出了,升級版機炮的推出也無濟於事了。

有趣的是,為了提升伊爾2的反坦克能力,伊留申並不是一心只想把大口徑航炮安在飛機上。他還有一招,反其道而行之,將Vya機炮的口徑縮至14.5毫米,這樣就可以使用PTRD-41和PTRS-41反坦克步槍使用的彈藥。實驗表明,新式Vya機炮使用一種新的14.5毫米彈藥可在150米距離上擊穿50毫米厚的裝甲,但該計劃最終不了了之。

從左到右:7.62x54mmR(ShKAS),12.7x108mm(UBT),20x99mmR(ShVAK),23x152mm(Vya-23),37x198mm(NS-37),45x185mm(NS-45),這些炮彈或多或少都曾經在伊爾2上得到過使用

剛開始時,伊爾2裝備了RO-82型火箭發射軌,可以攜帶8枚RS-82火箭。到了1942年初,通過實驗,人們設法增大了一些單座型伊爾2的火箭攜帶數,可以掛載14枚RS-132火箭或者8枚RS-82加上8枚RS-132的組合,付出的代價是去掉了炸彈掛架。1942年初一些一些部隊對伊爾2進行了改裝,併成功運用於實戰,在一些部隊,人們甚至把火箭攜帶量提升至不可思議的24枚!

伊爾2正常出擊掛載,可以使用機槍、航炮、炸彈和火箭彈進行對地打擊

飛行員們對RS-82的評價不高,但對戰爭中入役的改進型RBS-132火箭彈的穿甲能力和ROFS-132火箭彈的爆炸威力印象深刻,同時RS-82和RS-132的改進版本M-8和M-13也得到了使用,新型火箭彈大大提升了威力。

M-13火箭彈,裝藥4.9公斤,由RS-132升級而來,同時也是“喀秋莎”火箭炮使用的彈藥之一

伊爾2上對付裝甲車輛最有效也是最具創意的武器就是PTAB炸彈。這是一種攜帶1.5千克炸藥,自重只有2.5千克的“袖珍炸彈”,採用空心裝藥設計,足以貫穿當時任何一種德軍坦克的頂甲。每架伊爾2的彈艙可以裝載100多枚該炸彈,從德軍車隊頭頂低飛過時,可以水平轟炸大約70米長的裝甲縱隊。PTAB聚能反坦克炸彈,可以貫穿70毫米厚的裝甲板

6架伊爾2編隊可以在一次攻擊中對德國裝甲縱隊投放近千枚這種袖珍炸彈

“PTAB”是俄語“Antitank Aviation Bomb”的縮寫,實際上是一種破甲彈

對於伊爾2的各種武器,蘇聯英雄切爾卡申評價如下

“.......至於他的武備,其機炮和機槍的精度相當高,火箭彈只有在進行大面積攻擊時有效,想用它打坦克極為困難,能打中完全是因為運氣好。需要定點清除時,我們會用機炮,Vya型機炮十分出色,它有300枚炮彈。而要對付坦克,那最有效的武器無疑是PTAB型炸彈,那玩意兒太牛了。在每個炸彈掛架上,我們都會掛上128枚這種小型炸彈。想象一下:現在我們發現了一列10輛坦克,6架強擊機在他們頭頂上,沿著其行進道路進行一輪攻擊,第1架飛機將四個掛架下的彈藥逐一傾瀉,然後是第2架,第3架,第4架......待6架飛機離開現場,你會看到又2到3輛坦克已燃起熊熊大火......這就是我所謂的一次成功的出擊。”

此外伊爾2還可以攜帶FAB-50,FAB-100,FAB-250普通航空炸彈,可以在600至1200米的高度進行俯衝轟炸。彈倉裡能安放四枚50或100千克炸彈,或者最多外掛兩枚250千克炸彈。

在海軍航空兵服役的伊爾2們採用各種武器攻擊敵軍水面艦艇。其中最有效的攻艦方式是跳彈攻擊:伊爾2下降到30米高度,保持400千米/時的速度接近並投下炸彈,炸彈觸及水面後會跳起,撞上敵艦側面爆炸。據海軍元帥庫茲涅佐夫總結,跳彈攻擊的戰效果比水平轟炸高大約5倍。不過,採用這種方式對飛行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僅要在極低的高度飛行,還要穿過密集的火網。

1944年5月16日,偵察機發現有敵艦隊在芬蘭灣活動,包括登陸艇,掃雷艦,和巡邏快艇共15艘。蘇軍立刻放出了攻擊波,由18架佩2轟炸機和20架伊爾2構成,給他們提供掩護的是49架戰鬥機,另有12架拉5戰鬥機沿海岸線巡邏以攔截對方戰鬥機。佩2機群首先從2000米高度對敵艦俯衝轟炸,投下高爆彈和殺傷彈;30秒後,11架伊爾2用機槍,火箭和小型炸彈壓制住對方防空火力;接著剩下8架伊爾2實施了跳彈攻擊。在這場空襲中,3艘掃雷艦和兩艘快艇被擊沉,1艘巡邏船被擊傷;另有8架Fw-190被擊落。而蘇方的損失為3架伊爾2和3架雅克9。

伊爾2上還測試過火焰噴射器和迫擊炮等奇怪的武器,由於效能太低,僅停留在測試階段.......

4.以血鑄劍,平息“颱風”

1941年6月22日凌晨,納粹德國及其僕從國軍隊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在數千架作戰飛機的掩護下,從邊境線的各個方向入侵蘇聯,偉大的衛國戰爭爆發了。

1941年6月27日,在戰爭爆發後的第5天,第4突擊團的飛行員霍洛巴耶夫大尉和他的戰友們開始了第一次實戰。這些飛行員從未使用過新型攻擊機上的機炮和機關槍,也從未見過懸掛在機翼下方的火箭彈,他們甚至不知道如何投擲炸彈。

道路上到處都是德軍行進的部隊,他們襲擊敵軍時,採取以極低空飛行投擲炸彈的方式,幾乎不用瞄準就能做到彈無虛發。飛機制造時的質量問題,導致機炮失靈,他們只能採用機槍掃射。由於飛的太低,在德軍戰鬥機發現伊爾機群之前,伊爾2們早已不見了蹤影。蘇德戰場上雙方均大量使用騾馬運輸物資,機械化程度並不如很多人想象中那麼高

在遭受了從防空炮到衝鋒槍在內的各種地面火力打擊之後,所有的飛行員都安全返回了基地。霍洛巴耶夫大尉的飛機上佈滿了大大小小的彈孔,裝甲損毀嚴重,機身上滿是汽油,整架飛機都已報廢。著陸後,他發現機翼上被打出的窟窿大到能足以讓他穿過去!有相當數量的伊爾2飛行員曾駕駛受損嚴重的伊爾2成功返回機場

一週後,也就是7月2日,突擊團收到西線指揮官鐵木辛哥元帥的褒獎,表彰他們摧毀通往別列津納流域9個渡口的輝煌戰績。

7月3日天一亮,全團還能運作的全部19架伊爾2全部起飛,突襲博布魯伊斯克附近的機場,在炸燬多架敵機之後,自身也遭受了慘痛的損失。到了7月中旬,全團56架飛機中,只有10架能繼續作戰。每架伊爾2幾乎只能執行8—9次任務,就會遭受損失。8月,突擊團向其它部隊移交了最後3架伊爾2強擊機,前往後方接受改編,升格第7近衛突擊團。

戰前,強擊機單位裝備著過時的波利卡波夫伊-15比斯和伊-153雙翼殲擊機,經過改裝後可以攜帶炸彈和火箭,執行低空轟炸任務。重甲的伊爾2是蘇聯空軍擁有的第一種專用強擊機,戰鬥效能無疑大大超過半路出家的波利卡波夫雙翼機,是紅軍重整裝備的重點型號。按計劃,到1941年底,伊爾2將裝備11個強擊機團,分佈在5個前線軍區。當納粹德國6月22日突襲蘇聯時,直面入侵者的5個軍區的強擊機部隊擁有400架雙翼攻擊機,只有20架伊爾2在戰爭爆發時入役,由於缺乏受訓的飛行員,其中沒有1架進入前線作戰序列。此外,戰前小規模生產的400架蘇2輕型轟炸機也已投入使用。伊153在高加索戰役的多山地形中表現出色

相比起伊爾2,蘇2輕型轟炸機擁有後座機槍手、加熱座艙、大載彈量等優點,還可以執行偵察和炮兵定位任務,其一機多用的特點受到了部隊的歡迎。不過在戰爭初期那一段最混亂的日子裡,蘇2被作為一種強擊機投入使用。缺乏裝甲保護的蘇2在對地攻擊時,很快就蒙受了巨大的損失。1941年底,蘇2被勒令停產,以便騰出位置生產更多像伊爾2和佩2這樣有效率的戰機。

戰爭初期,輕型轟炸機蘇2被作為強擊機投入使用,最終和米格3一樣被迫停產

更糟糕的是,即使那些裝備伊爾2的部隊能在德軍入侵前部署完畢,能起到多少作用也很難說。國防人民委員會1941年5月31日簽發過一份文件,要求對伊爾2進行作戰測試,空軍研究所在6月20號執行了該項指令,開始編寫戰術手冊,而兩天後德國就入侵了蘇聯,也就是說沒有一名飛行員接受過戰術訓練。老式飛機的戰術在伊爾2上根本不適用,無法完全發揮該機的全部威力。伊爾2的各項戰術,其實是在戰爭爆發的第一年,以紅軍飛行員大量的鮮血和生命做代價,在殘酷的實戰環境中逐漸摸索發展而來的。

從戰前開始,蘇聯空軍的組織架構相當繁雜,強擊機部隊被分屬在各個混成師、作戰集群、大本營預備隊中,這是一種看上去似乎先進的管理方式,但空軍司令部既無法有效調配力量,也不能將主力集中到德軍的重點突破地段上。

在戰爭的頭幾個月,伊爾2以3—5架的編隊規模出擊,在15—200米的高度突擊目標,以全部武器開火,只攻擊一輪。無論在什麼高度進入,飛行員基本上都在低空掃射並投擲炸彈,實踐證明這種戰術是有問題的,低空轟炸不能發揮伊爾2的全部威力,而且此時入役的伊爾2數量不足,和護航戰鬥機的配合也十分糟糕。

德國士兵站在一架迫降的早期型伊爾2上

1941年9月份,第66強擊機團開始運用團長謝格里科夫上校發明的新戰術。伊爾2將從600至1000米的高度進行俯衝轟炸,這樣就提高了精度,但被防空火力擊落的可能性也提高了。這種日後得到廣泛運用的戰法遭到了方面軍航空司令員的警告,這違反了之前下達的作戰命令,即在200米高度以下活動。隨著作戰高度的提高,德國戰鬥機的威脅也會愈發明顯,由於缺乏有效護航和後座機槍手的原因,德國戰鬥機甚至可以飛到伊爾2後方不到15米的位置,從容不迫的瞄準這種“飛行水泥”相對脆弱的機翼和滑油散熱器。伊爾2後座機槍手視角

1941年9月30日,德國人啟動了旨在奪取莫斯科的“颱風”計劃,之後的一段時間裡,莫斯科西邊的戰線上出現了巨大的缺口,而斯大林一時湊不出足夠地面部隊去填補這個大窟窿,從空中阻擊瘋狂的敵人成了唯一的選擇。為了抵禦空襲,德國人增強了前線輕型炮群的數量,大大強化了各兵團和機械化部隊的防空火力。

由於缺乏攻擊這些設防如此嚴密的目標的經驗,強擊機部隊每次行動都要付出巨大的犧牲。在1941年10月遲滯德國人向推進的戰鬥中,一架伊爾2平均出擊8.6次就會被擊落。儘管如此,勇敢的紅軍飛行員們還是堅決迎戰,給敵人以重大殺傷。

飛行員和地勤們正在回收一架墜毀的伊爾2上的可用物資

10月3日,第215強擊機團的一個伊爾2編隊,在6架米格3的掩護下,襲擊了德軍的機械化行軍縱隊。蘇機投擲了12枚FAB-50炸彈,發射了24支RS-132火箭,消耗了1000發ShVAK炮彈,報告至少摧毀了12臺車輛和3個炮群。根據作戰日誌,隊長諾維科夫上尉的飛機在目標區域上空被高射炮命中起火,上尉沒有選擇跳傘,而是實施了“火焰突擊”——駕駛著火的飛機撞向了地面的納粹德軍。在這場身後就是莫斯科的保衛戰中,還有很多像這位上尉一樣的飛行員。

由於敵人的逼近,1941年10月,伊爾2的生產廠第18廠向東轉移。新的工作場所條件十分惡劣,工人們只能在沒有取暖設備的露天場所操作。1941年的冬天特別的寒冷,氣溫常常跌到零下30度左右,工人們不得不在金屬板和燃料筒中生火取暖,以至於不被凍僵。此時廠裡的員工,特別是熟練技工嚴重缺乏,只能在當地招募,很多完全沒有相關工作經驗的婦女和少年進入工廠。住房不足、食物短缺,工人掙扎在死亡線上,生產飛機的戰略物資調配也出現了問題,但是斯大林管不了這些,他向工廠領導人發了一份散發著寒氣的電報:

“你們讓祖國和紅軍蒙受了損失,到目前為止你們居然沒有量產出伊爾2。現在伊爾2就是紅軍的麵包和空氣。申克曼每天僅僅裝配1架伊爾2,特列季亞科夫也只生產1到2架米格3。這是拿國家和軍隊在開玩笑......不要考驗政府的耐心,我命令必須生產更多的伊柳辛強擊機。這是最後一次警告!斯大林。“

儘管生產工作十分困難,伊爾2強擊機還是被源源不斷的被送往前線

1941年12月初,筋疲力盡,後勤也到極限的德軍在莫斯科郊外被全線阻止住了。儘管幾乎就能摘下克林姆林宮尖頂上的紅星,但德國人在紅軍的頑強阻擊面前無法前進一步。12月5日,蘇聯加里寧方面軍、西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聯手發動了決定性的反攻,中央集團軍措手不及,全面轉入防禦。由於害怕被包圍,德軍拋棄了大量的裝備,緊急向西方潰退。“颱風”逐漸平息。

直到1942年7月份,在航空軍械試驗場進行綜合研究後,蘇聯人總算拿出了提高伊爾2作戰效能的戰術。空中射擊實驗表明,在攻擊坦克、卡車等小型目標時,以20至30度,在500至700米的距離開火最為有效。在標準情況下需要對目標進行三輪打擊,首輪應在300至400米的距離發射火箭,次輪則是在改出俯衝時投擲炸彈,而最後一輪則是在距離目標400米以內時用槍炮掃射。

5.總結教訓,不懈改進衛國戰爭的殘酷的實戰證明,實戰中強擊機部隊並不能完全指望戰鬥機的護航,單座型伊爾2遭遇從後方而來的攻擊時相當脆弱。從戰爭初期起,一線飛行員就提出需要後射機槍、後射火箭乃至自衛槍手,就像伊爾2的原型機TsKB-55那樣。在一部蘇聯影視作品裡,技術人員端詳著一架伊爾2殘骸上的“自衛機槍”,然後憤怒的將它扔了出去。在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後,恢復自衛機槍手的工作勢在必行

早在1942年春季,一線部隊已經自己動手給一些單座型的伊爾2加裝自衛槍手席。圖中的自衛槍手操作的是一挺ShKAS型機槍,從一架斯博2轟炸機上拆下來的

儘管伊爾2的發動機被厚重的裝甲包裹著,但液冷發動機的散熱系統還是不容易得到良好的保護,而風冷發動機不像液冷發動機那樣擁有脆弱的冷卻系統,在戰場上的生存率要高一些,尤其適合安裝在那些常年面對防空炮火的飛機身上。

在戰爭爆發後的第一個月,伊留申就準備設計一種使用M-82風冷引擎的改進型伊爾2。1942年2月,裝備著M-82IR型發動機的伊爾2完成了測試,被認為是一種值得投入生產的飛機。根據前線的要求,第一種版本的雙座型伊爾2將會是這種風冷型。在此之前,M-82引擎計劃曾裝備在蘇2的改進型號上。M-82風冷發動機的最大功率為1700馬力,功率的增加一定程度上能彌補增重帶來的性能損失

1942年4月初,國防委員會撤回了3月28日簽發的生產M-82型號的伊爾2的命令,理由是當時AM-38引擎的產能充足,裝備AM-38的伊爾2保有量很大,而且拉格3型號的殲擊機的升級版已有裝備M-82發動機的打算,對M-82的需求量大增。儘管伊留申本人偏愛M-82版本的伊爾2,並且多次試圖挽回生產方案,但因為種種原因,風冷型伊爾2後來始終未能變成現實。換裝了M-82引擎的拉格3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新飛機就是大名鼎鼎的拉5

眼見M-82版本伊爾2已不可能投產,設計局不得不緊急開始了以AM-38引擎為動力的研發工作,在原本伊爾2的基礎上做了儘可能小的改動。後部座艙的裝甲和UBT大口徑機槍增加了飛機正常的起飛重量,使得飛機性能有一定下降,操控性也不如單座型好,飛機的正常武器載荷下降為300千克炸彈和4枚RS-82火箭,儘管如此,新飛機還是受到了前線飛行員一致的歡迎。

一些伊爾2的機槍手選擇拆除裝甲和風擋玻璃,以獲得更大的射界

伊爾2的後座機槍手除了能保護飛機不被敵機戰鬥機咬尾之外,在對地攻擊上也能發揮一定的作用。

1944年6月26日,戰前作為一名鄉村教師的伊爾2後座機槍手亞歷山大·基里亞諾夫和戰友們出擊,空襲塔洛欽附近火車站的德軍集結地。在戰鬥中他打爆了2臺彈藥車。1944年7月1日,他的伊爾2在白俄羅斯的奧爾沙附近遭到德國戰鬥機的攔截,但基里亞諾夫操縱機槍頂住了4架敵機3輪攻擊。7月29日又在同一地點,他又將數輛敵軍運彈車摧毀。1944年8月20日,基里亞諾夫因功獲得三級光榮勳章。1944年10月6日,在立陶宛拉塞尼艾附近執行任務時,基里亞諾夫驅逐了數架敵機,並打燃了一個彈藥庫。10月18日,在東普魯士用一串精準的子彈幹掉了德軍一臺裝甲運兵車。1944年11月2日,基里亞諾夫累計戰功贏得了二級光榮勳章。1945年1月14日,基里亞諾夫的伊爾2在東普魯士蒂申附近捲入戰鬥,他操縱機槍以高超的技巧壓制了對方兩處防空陣地。由於他在戰鬥中表現了大無畏的精神和高超的作戰技巧,1945年月19日,基里亞諾夫被授予一級光榮勳章,這樣他成為全套光榮勳章的獲得者。同日,和他搭檔的穆沙·加列耶夫第二次榮獲“蘇聯英雄”稱號。這兩位搭檔在戰鬥生涯裡,他們一同摧毀了數架戰鬥機、數十輛坦克、車輛以及其他的軍事設施。

在伊爾2完成攻擊後俯衝拉起時,自衛機槍手可以幫助壓制地面的防空火力

而另一位以對付伊爾2而聞名的飛行員——綽號“屠夫殺手”的德空第四號王牌——奧托·基特爾,則很有可能是伊爾2自衛機槍手們創下過的最大戰果,他是二戰中戰死的擊墜數最高的飛行員。

作為JG54“綠心聯隊”的首席王牌,奧托·基特爾擁有全軍(也是世界)第4的267架戰績,僅次於JG52的哈特曼、巴爾克霍恩和京特·拉爾。他也是Fw-190的最佳王牌,他的267架戰績中有220架在Fw-190上取得。

........1941年6月30日在Dunaburg附近,基特爾第一次遇上了被德軍地面部隊稱之為“黑死神”的伊爾2強擊機。“斯托莫霍克”(伊爾2的外號)的裝甲防護非常出色,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取得了很大的戰果。伊爾2的標準戰術是低空飛越德軍陣地或車隊等,投擲它所攜帶的炸彈和用20mm機炮進行掃射。德軍戰鬥機的傳統後方攻擊法對付伊爾2時基本無用,它的裝甲可以抵抗住戰鬥機的火力。唯一的弱點就是飛機下方的滑油散熱器,就像“阿基里斯的腳踵”——一擊必殺。基特爾顯示出了過人的素質,通過下方攻擊擊落了2架“黑死神”。隨著時間的流逝,他成為對付這種“厚實傢伙”的老手,以至於在吃足了伊爾2苦頭的德國北方集團軍群地面部隊中,他很快就以“黑死神殺手”而威名遠播。

1945年2月14日情人節,奧托·基特爾被伊爾-2 強擊機擊斃。一位地面上的目擊者這樣說:“一架IL-2被擊中了,但俄國人還是逃走了,拖著火焰消失在本方戰線之後……那架Fw-190突然掉在地面上,我不知道是被什麼擊落的……”奧托·基特爾的Fw-190 A-8“黑色1號”(編號 960282)應該是被一架IL-2擊中著火,隨即拖著一條煙霧載向了大地。右翼先著地後飛機立即爆炸,他由於高度過低而沒有獲得任何逃生機會。追逐了許久的獵物突然反咬了獵手,使他的戰績在267這個數字停住了。除了死亡的那一次之外,他從未被擊落過……

有意思的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對於戰爭初期伊爾2缺乏自衛火力而造成的大量損失耿耿於懷,伊留申設計局在戰後設計的各種軍用飛機大多都安裝了火力強大的尾炮。

伊爾76運輸機的2門GSh-23L尾炮,由雷達輔助瞄準,在面對強大的電子干擾時已無太大作用1982年首飛的伊爾102原型機仍擁有一門GSh-23L自衛機炮,由專職後座炮手遙控,在蘇軍新一代強擊機的競爭中毫無疑問的敗給了蘇25。

1942年初,米庫林對AM-38發動機進行了升級,這就是AM-38F型發動機(F代表提高、推進之意,新引擎的起飛功率達到了1700馬力,最佳工作高度為750米,而原先的AM-38型的數據為1650米,同時發動機的壓縮比有所下降,可以使用低辛烷值的燃料。動力的增強使得飛機在滿負荷狀態下可以帶600千克的炸彈和4枚RS-82火箭彈。然而新引擎存在嚴重的過熱問題,直到1943年2月,裝備新發動機的伊爾2才全面投入量產。

和單座版伊爾2相比,雙座版的後機身重量增加,重心發生了變化,導致飛機靜穩定性不足,不便於操控。為了改變這一狀況,伊留申決定增加飛機外翼段的後掠角,明顯改變了機翼的形狀,同時由於金屬鋁供應情況的好轉,新型機翼外段採用了全金屬結構,降低了100千克的重量。1943年末,這種性能進一步得到優化的新型伊爾2投入了量產,被稱為伊爾2M-3。

伊爾2M-3型達到了伊爾2系列性能的巔峰,也是生產數量最多的型號,是很多人熟悉的“迴旋鏢”機翼造型的版本。

6.誓不屈服——絕地反攻

在持續數個月的激戰後,1941年11月,俄羅斯的寒冬來臨,嚴酷的環境迫使交戰雙方逐漸停止了大規模的作戰活動。這樣到1942年春季前,伊爾2部隊的飛行員獲得了一段喘息時間。在新的一年裡,強擊機部隊參與的第一場大會戰是5月12日西南方面軍發起的哈爾科夫戰役,蘇聯方面準備發動一個鉗形攻勢,以圍殲南線德軍的重兵集團。

但1942年春的紅軍還遠遠沒有學會進攻,面對洶洶而來的對手,德國人有條不紊的部署了反制措施。5天內,克萊斯特元指揮的南方集團軍群的11個師突破了蘇軍的防線,隨即向西南方面軍的左翼席捲。5月19日,德軍已衝到西南方面軍的後方,23日,巴爾文科沃突出部的蘇軍被徹底包圍了,德軍重新奪回部分戰略主動權,斯大林格勒會戰拉開了序幕。

儘管伊爾2部隊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但在8月29日,德軍還是打穿了蘇聯集團軍的防線向北撲來,威脅了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的後方,迫使蘇軍放棄了防禦陣線,被壓縮在東部的內環防線。戰況萬分危急,蘇聯空軍不得不使出非常手段以化解危機。

1942年9月4日,斯大林格勒,空軍第16集團軍被投入了戰鬥。這個未來紅軍最強大的空軍集團軍——1945年進攻柏林時擁有各種飛機3188架——此時還是個空架子,全部實力僅為79架伊爾2、42架殲擊機和31架轟炸機。而面對的對手,德國第四航空隊的作戰飛機高達1200架。空戰強度極高,幾乎每次出動執行任務,伊爾2飛行員們都要和德機格鬥一番,無論是人員還是飛機都遭到大放血。

伊爾2的翼載荷為160千克/平方米,這個數值甚至略低於德國戰鬥機機動性最好的Bf-109F型號

在沒有戰鬥機掩護的情況下,伊爾2從中空發動攻擊已無可能。就算是有護航,由於強擊機和戰鬥機之間沒有雙向無線電通訊,也很難進行有效配合。統計數據表明,在斯大林格勒62%的伊爾2是被敵軍戰鬥機擊落的。為了避免成為德國人的靶子,一批最勇敢的飛行員索性和敵機打起了空戰,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在近格鬥中,由於轉彎半徑較小,所以蘇聯的雅克7B和雅克1戰鬥機面對德軍的梅塞施密特Bf-109E或者F型時並不怎麼吃虧。由於大部分時間處於敵方戰鬥機速度和機動性優勢都難以發揮的低空,伊爾2雖然不如雅克戰鬥機敏捷,但也有機會在水平機動中勝過梅塞施密特戰鬥機。而當數架伊爾2和敵人戰鬥機遭遇時,可以使用“剪式機動”來防守,既通過不斷的左右滾轉的“之”字型飛行,互相掩護尾部並干擾對方的瞄準。

太平洋戰場上,面對機動性更好的“零式"戰鬥機,美國海軍飛行員指揮官約翰·薩奇少校曾發明過類似的雙機剪刀戰術,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8月24日,第807突擊團的丹尼洛夫上士擊落了1架Bf-109;第二天又幹掉了1架Ju-88;8月29日又消滅1架Bf-110。

8月30日,第686突擊團最有經驗的飛行員之一的中隊長科切特科夫和一架給Ju-87護航的Bf-110交手,在己方陣地上空一舉將對方擊落。三天後,一枚88毫米高射炮炮彈直接命中了科切特科夫的飛機,連人帶機都被炸成了碎片,他於1942年11月5日被追授“蘇聯英雄"稱號。伊爾2擁有當時蘇聯戰機中最強的火力,在對付轟炸機和運輸機時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0月22日,5架He-111轟炸機試圖轟炸一輛載有蘇軍坦克的軍列,但被第945突擊團的蘇達爾金中士發現,蘇達爾金迅速擊落了1架He-111,並且迫使其它轟炸機丟棄炸彈逃走。飛機著陸之後,第206強擊機師師長斯里夫金上校當場宣佈蘇達爾金獲得晉升。

12月19日,第686和第811突擊團的5架伊爾2在返航途中遭遇了8架Bf-109和6架Ju-87組成的編隊。在一陣短促的交火後,3架“斯圖卡”被摧毀,而蘇機全身而退。

在面對“斯圖卡”俯衝轟炸機時,伊爾2在速度、機動、火力、防護上均佔有優勢

由於缺乏殲擊機,再加上地面形勢危急,高炮部隊都被調取阻擋步步緊逼的德國坦克了,在斯大林格勒防禦戰的最後階段,伊爾2還承擔了攔截德軍轟炸機和運輸機的任務。對於德國人來說,蘇聯空軍將主要重心對準他們的運輸機可謂是致命的殺招。

據各空軍集團軍和頓河及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報告,在兩個月的戰鬥中,他們毀傷各類運輸機和轟炸機1057架,其中有467架是在往返圍城上空時被擊落的,伊爾2強擊機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蘇聯空軍的封鎖下,包圍圈內的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每天平均只能獲得80噸左右的物資,而需求底線是600噸。

擁有強大直射火力和厚重裝甲的伊爾2尤其適合掃蕩機場的工作

1943年1月9日,一場堪稱航空攻擊典範的機場攻擊被記錄在了史冊。在第236殲擊機的7架雅克1戰鬥機的護航下,巴赫金大尉率領7架伊爾2突襲了薩利斯克機場——德軍最主要的空運基地。據偵察機報告,這裡停放了各種型號的飛機共150架。

在苦等了一個月之後,第622突擊團的伊爾2飛行員終於等到了為犧牲的同志們復仇的機會。強擊機們從雲層中衝出,從11點08分到11點23分的15分鐘裡,一共投擲了26枚FAB-100炸彈、發射了56支RS-82火箭、消耗了1700發航炮炮彈和4000發機槍子彈,機場上到處都是燃燒的飛機殘骸。在足足吃了一輪炸彈後,德國高炮才回過神來,開始射擊。

在返航過程中,機隊遭遇了德軍戰鬥機的攔截,護航戰鬥機擊落了一架前來糾纏的Bf-109,而伊爾2的自衛機槍手則擊落了另外兩架。蘇軍此次行動共損失4架飛機——兩架伊爾2被防空炮火打了下去,兩架雅克1在空戰中被擊落。

事後蘇軍派出偵察機航拍了機場,據照片判斷,薩利克斯機場共有72架Ju-52/53運輸機被擊毀擊傷!這個成績過於驚人,即使是和戰時飛行員高估戰果得出的平均效能相比較,巴赫金大尉負責指揮的本次行動效率也超出太多了。

1943年2月2日,包圍圈內的剩餘德軍全部被消滅,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了。在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的226和228強擊機師分別升格為近衛第1和近衛第2強擊機師,以表彰他們在戰鬥中的英勇無畏。

7.激戰庫爾斯克

  • 出師不利

1943年夏天的庫爾斯克,德國人試圖奪回即將失去的主動權,計劃展開大規模進攻,用閃電戰包圍並消滅蘇聯軍隊。德軍集結了坦克、飛機和大炮的強大火力,形成聯合攻勢,任何軍隊都很難抵禦。德軍的第4和第6航空隊負責實施空中打擊,共有飛機1800餘架,約佔德軍整個東線飛機數量的80%,而蘇軍共有2800架飛機,約佔蘇軍總數的33%。在這次前所未有的巨大攻勢開始前,第7近衛突擊團團長霍洛巴耶夫少校告誡年輕的飛行員們:

1941年我們一直在學習如何飛行,如何將炸彈投到前線,現在你們已經飛過多種陣型,也進行了射擊訓練。你們在伊爾機型上的飛行小時完全夠用,絕對不能讓敵人猜到你是一個年輕的飛行員,他們可看不到你們的胸牌或身份證件,儘管大膽攻擊,狠狠地打!這樣敵人便會猜想,那是一個經驗豐富的飛行員。

庫爾斯克會戰創下了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會戰和最大規模單日空戰的記錄,交戰雙方都投入了最精銳的裝備。

儘管戰爭的狀況相比一年前有了好轉——蘇軍飛行員的訓練水平有了提高,改進過的伊爾2也已投入了使用,同時護航部隊的新型戰鬥機的性能也令人鼓舞,但是對手德國空軍仍然是一隻不容小覷的力量,甚至變得比以前更加危險。在謀劃庫爾斯克戰役時,德國人注意到了蘇聯空軍在基於地面指揮的C3系統(指令、控制和通信)系統上存在很大缺陷,一旦受到干擾,蘇軍地面和空中部隊之間的通信聯絡能力就會大大下降,將無法做出迅速反應。然而這一幕在實戰中也確實發生了,蘇軍指揮部無法及時的瞭解戰場上瞬息萬變的形勢,德軍得以在狹窄的地段集中了大批機動打擊力量並輔以空中支援,如此,主動權落在了德國人手裡。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大量德國版的“伊爾2”投入了使用——早在戰前就開始了研發工作的亨舍爾Hs-129裝甲強擊機。

地勤人員正在給Hs129B-2彈倉裝填100發的30mm炮彈彈鏈 ,使用鎢芯穿甲彈的MK-103機炮的強大威力足以擊穿T-34坦克。

7月5日,就在戰爭打響的第一天,蘇軍各空軍集團軍在德軍的打擊下,對戰局的掌控出現了問題。中隊規模的伊爾2編隊在面對龐大的德國裝甲集群時威力有限,很容易成為大批出現的德國戰鬥機和密集高射火力的犧牲品。而蘇聯護航戰鬥機的表現也差強人意,和以往一樣,他們往往迷戀於和對方攔截戰鬥機分個高低,而把護航任務拋到腦後。以上綜合使得伊爾2部隊死傷累累,而蘇聯陸軍也無法得到及時的支援。

吸取了戰爭頭兩天的經驗教訓之後,蘇聯空軍司令部很快就改變了戰術,近距支援(CAS)被放到了首要位置。為了集中打擊力量,之前那種小編隊強擊機輔以戰鬥機護航、花費數小時對多處目標進行攻擊的方法遭到了摒棄,取而代之的是以團級規模出動伊爾2,並伴隨大量護航戰鬥機掩護,集中精力打擊敵軍推進方向上的目標。

  • 天降火雨

早在7月5日當天,德軍車隊就遭遇了一種不同尋常的新式武器的攻擊,倖存者報告稱,蘇聯人的攻擊機襲擊了整個裝甲縱隊,劇烈的爆炸聲此起彼伏,他自己的坦克也被擊中起火,只得棄車逃跑。等待煙塵散去之後,展現在他們面前的是一番可怕的景象:車隊裡的半數坦克冒著滾滾濃煙,顯然已經報廢,地面上密佈著無數細小的彈坑,彷彿一瞬間之內遭受了一個炮兵團的打擊,此時蘇軍的強擊機還在頭頂上盤旋,並用槍炮向倖存者掃射......這一切彷彿讓德國裝甲兵置身於地獄一樣。

在庫爾斯克會戰之中,伊爾2的新型反坦克武器開始投入使用:37毫米的NS-37大口徑機炮和PTAB-2.5-1.5炸彈。前者可以敲掉對手的輕型和中型坦克,包括希特勒寄予厚望的豹式坦克;而後者能擊穿70毫米厚的裝甲,對任何一種德軍裝甲車輛都有殺傷作用。伊爾2一次能攜帶280枚這種小型的反坦克炸彈,這樣即使對方整形鬆散,也能保持一定的命中概率。在單機投擲的情況下,其殺傷面積可覆蓋間隔60—75米的2—3輛坦克。各種規格的PTAB炸彈,這是一種結構簡單易於生產的武器

據機組成員彙報,PTAB炸彈的直接命中可以讓坦克和車輛著火,並迫使敵人為免遭後續的空襲而離開公路。而飛行員宣傳的炸彈的殺傷效果之大,經常遭到上級的質疑。因為強擊機飛行員通常是無法目視其投下的炸彈命中目標的,他們只能通過一些間接的證據來證明殺傷數字,而且他們投擲的重型炸彈會帶來濃密的煙塵或者劇烈的爆炸,使得戰果更加的可疑。

因為存在這種疑慮,一些師裡的參謀軍官和團長親自上陣,觀察確認戰績,集團軍指揮部也派出工作組去進行驗證工作。7月8日,第617強擊機團團長洛莫夫採夫少校率領6架伊爾2前往波克洛夫卡附近襲擊敵人的裝甲部隊。在首輪轟炸中,伊爾2在600—800米高度投擲了PTAB炸彈;隨後他們下降到150—200米低空又對目標掃射了一番。等離去時,機組成員觀測到4次劇烈的爆炸,15輛坦克起火燃燒。相比NS-37這類大口徑航炮,PTAB炸彈使用起來簡單得多,即使是上任不久的新手也能對敵方地面部隊造成致命威脅

在經過了一系列任務的驗證之後,中高級指揮官和參謀們目睹了新武器的破壞力,遂向集團軍指揮所彙報“敵方的損失數字是真實的,飛行員的報告是可信的”。7月12日一份提交給蘇聯空軍總參謀部的文件稱述:

“1943年7月11日,沃洛熱伊金將軍向斯大林統計發出密電,彙報部署在255.1高地的我軍部隊目擊6架伊爾2空襲了16輛德軍的虎式坦克,打著了其中的6輛。7月10日,在卡沙雷以東的山上集結的大批敵裝甲部隊遭到了我軍強擊機的精準轟炸,30輛坦克被毀,15輛起火,剩下的敵人四散奔逃,向北潰退。”

前來評估的特別委員會指出,這些裝甲車輛大多在轉移途中和燃料加註站遇襲,或者是從後方調來的,德方很有可能已將其中的一些運走修復。他們給出結論:“事實上,被PTAB炸彈毀傷的敵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數量可能要高得多。"起初PTAB炸彈只配發給伊爾2強擊機專門使用,後來推廣給其他型號的作戰飛機。圖為一架拋撒PTAB炸彈的雅克9B戰鬥機。

PTAB炸彈的威力後來以另外一種出人意料的方式得到了證實,一個蘇軍坦克連在布良斯克方面軍下轄的第380步兵師進攻地段投入戰鬥,結果在下馬斯沃村附近遭到伊爾2誤傷,其中一輛被PTAB炸彈命中的T-34坦克被炸的四分五裂,調查組報告坦克附近有7個彈坑,一些PTAB炸彈的碎片還在燃燒,同時在同一戰場遭到強擊機攻擊的兩輛虎式坦克也是同一下場。被PTAB毀傷的虎式坦克

和大名鼎鼎的PTAB相比,另一種與之原理相似的武器卻沒有多少人知道,但它同樣給德軍帶來了恐怖的體驗,這就是AZh-2型燃燒彈。這是一種圓球形的燃燒彈,和之前蘇聯在侵略芬蘭時使用的“Ampulomet”反坦克榴彈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它原本是一種不成功的應急反坦克武器,但在把它們裝到了飛機上之後卻產生了意外的效果。上圖為伊爾2攜帶的各種航彈的尺寸對比,最下方為AZh-2型燃燒彈

在面對敵人的輕型裝甲車輛和防空部隊時,AZh-2燃燒彈可謂是一種為它們量身定做的武器,第299強擊機師的謝爾比納在向上級彙報時指出,第218強擊機團的8架伊爾2在斯拉維斯基上尉的率領下,用這種彈藥攻擊了日扎維茲附近的敵軍機動車輛、高射炮和坦克,“戰果驚人”。

謝爾比納寫道,當兩架伊爾2對敵防空陣地投下AZh-2型炸彈後,"我目睹了多處爆炸,火焰鮮紅,在20秒後,整個目標區域被濃厚的白煙籠罩,投擲的燃燒彈殺死了高炮炮手,以至敵人在日扎維茲附件的防空火力變得明顯稀疏了”。

PTAB和AZh-2炸彈的使用達成了戰術突然性,在庫爾斯克會戰開始前蘇軍對新裝備的保密措施做得十分嚴格徹底,這些陌生的死亡火雨沉重的打擊了對手的士氣。從庫爾斯克會戰開始,戰爭前兩年蘇聯裝甲兵面對空襲的苦澀體驗,現在被加倍償還給德軍裝甲部隊了:任何行動猶豫或者反應遲緩,都會付出血的代價。第48裝甲軍參謀長範梅侖廷將軍後來回憶道:

大批的坦克成了俄國攻擊機的美餐。儘管德國空軍佔據空中優勢,但俄國飛行員在戰役中的作用不可估量。

儘管被突然出現的可怕俄國航彈弄得手忙腳亂,但德軍的裝甲單位很快採用疏散陣型加以應對,如此惡化了指揮和控制效率,也對部隊部署、集中和協同帶來了不利影響。不過此舉該是頗為有效,明顯降低了伊爾2投擲的PTAB炸彈的殺傷力。儘管如此,在採用了新武器之後,強擊機部隊的作戰效能較之以往使用傳統高爆彈和殺傷彈提升明顯。

  • 深入敵後

8月3日,沃羅涅日方面軍和草原方面軍向哈爾科夫發動進攻,24小時之後,蘇聯空軍就開始襲擾敵人的補給線,他們的目標主要是攻擊德軍後方地區的道路和鐵路樞紐,在攻勢的前三天,第3混成航空軍下屬的290強擊機師是唯一投入戰鬥的伊爾2單位,他們取得了赫赫戰果。

8月4日,兩個伊爾2編隊(各6架)攻擊了從哈爾科夫至別爾哥羅德的敵軍,空襲了鐵路樞紐站的德國軍列,每個編隊都幹掉了30—40節貨物車,另有兩個火車頭和一些平板車廂。這些戰績得到了護航戰鬥機和負責偵察這一帶情況的紅軍偵察機的確認。

8月6日,6架第775強擊機團的伊爾2在西庇爾金少尉的帶領下前往塔拉諾夫卡—特洛伊查季附近的鐵路獵殺火車。他們順利的找到了獵物,隨後紅軍飛行員表現出了極高的技戰術水平:僅僅一輪攻擊,他們就打爆了火車頭、4節燃料運輸車,還炸掉了一節滿載車輛的平板車廂!其他車皮也在後續的攻擊中被摧毀,整列火車最終變成了熊熊燃燒的鐵骷髏。與其和精銳的德國作戰部隊硬碰硬,打擊敵人的脆弱的後勤保障往往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第二天,第290強擊機師的飛行員執行了88次戰鬥任務,消滅了3列運兵車、1輛機車、5臺裝甲車、12輛大卡車和大約125臺機動車輛。在空襲梅切比羅夫卡—格羅霍夫卡公路上敵裝甲部隊和機械化步兵的戰鬥中,帶隊的斯托利亞洛夫少校的伊爾2被高射炮打傷,只得在2公里外緊急著陸。見情況危急,第775強擊機團的馬斯連尼科夫少尉立即駕機降落,準備將戰友接走。由於少尉開的伊爾2仍然是一架老式的單座型號,於是他把駕駛員的位置讓給了經驗更豐富的斯托利亞洛夫少校,自己和少校的自衛機槍手一起蜷縮到伊爾2後機身的狹小空間裡。由於表現勇敢,馬斯連尼科夫少尉隨後被提升為上尉,並贏得了紅旗勳章。

在庫爾斯克地域擋住了敵人之後,蘇方發動了逆襲,期間空軍部隊戰果累累。以空軍第17集團軍的強擊機部隊為例,他們共出動了966個架次,上報打掉了10臺機車、170節載貨車廂和526臺機動車輛,另有6個彈藥庫和燃料庫。

儘管損失慘重,但紅軍最終贏得了庫爾斯克和奧廖爾突出部之戰的勝利,隨後他們轉入進攻,解放了烏克蘭東岸,衝向第聶伯河並在其右岸建立了牢固的立足點

8.攻勢如潮

  • 解放家鄉

在烏克蘭消耗了大量德軍有生力量後,斯大林把眼光轉向了中路的白俄羅斯,盤踞在那裡的強大的中央集團軍群成了下一個目標,他們自始至終沒有想到蘇軍會直接對他們發動進攻。1944年夏天,著名的巴格拉季昂行動即將拉開序幕。

根據最高統帥部的計劃,紅軍準備在中央集團軍群防線的6個地段同時突破。參戰的蘇軍航空部隊包括空軍第3集團軍、第1集團軍、第4集團軍和第16集團軍,而空軍第6集團軍將在戰役的第二階段投入使用。共有15個強擊機師——包括3個近衛師(第一、第二和第三近衛強擊機師)和6個立強擊機團參加此次攻勢,他們裝備的伊爾2超過2000架。巴格拉季昂行動讓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嚐到了當年巴巴羅薩行動帶給蘇軍的苦澀

經過了3年以戰代練,大浪淘沙的時光,蘇聯空軍早已不是戰爭之初那支外強中乾的力量,此時無論是在規模還是質量上,都已迎頭趕上了它的德國對手。伊爾2飛行員的技戰術水平和戰爭初期早已不能同日而語,同時護航戰鬥機部隊實力的增強,使得強擊機的生存率大大提高,平均每執行六七十次戰鬥才會遭到損失。

1944年6月23日夜,第七近衛突擊團做好了戰鬥準備,黎明已經臨近,全體指戰員在指揮中心列隊集合。突擊團的成員已經更換了3次,在白俄羅斯打響戰鬥第一槍的飛行員早已陣亡,團長霍洛巴耶夫中校也已升遷調走。全體官兵立正站好,為慶祝最後的總攻舉行升旗儀式,這面軍旗將在所有戰士的目光之下,飄揚在山崗上。在升旗儀式上,新任團長發表了講話:

這面旗幟浸染著同志們在戰鬥中拋灑的鮮血,早在戰爭初期,他們就在這裡浴血奮戰,現在,他們的接班人已經整裝待發。你們的光榮使命就是掃清殘留在白俄羅斯境內的一切納粹侵略軍,並將其徹底消滅在他們的巢穴,向勝利進軍!

第7近衛突擊團的飛行員們奪回了自己最初的營地

為了進一步加強空地協調,航空師指揮員們進入陸軍設置的各觀察站,直接指揮對地攻擊。空軍代表也被配屬到地面的一線部隊,隨時向天上的機組成員提供目標信息。

軍政委卡列夫上校提交的作戰報告這樣描述了伊爾2部隊的作用:

航空部隊對我軍的近距支援非常成功,6月26日,強擊機機群和殲擊機的空中的掩護從未間斷,敵人在空襲中損失慘重。我們軍以往也在其它戰線打過仗,但空地協同如此完美,之前從來未有過。

6天后,一個專門委員會前來評定第7近衛突擊團所在的第230強擊機師的行動效率,統計結果顯示,強擊機在1天內,就摧毀了100多輛軍車、6輛坦克以及約20門大炮。由於交通不暢,一路上都是德國人遺棄的軍事裝備。

第65步兵師師長約西姆·因澤爾少將在明斯克以東的地區被俘,他供述道:

在蘇軍的此次勝利中,空軍起到了最為重要的作用,強擊機是非常有效的作戰工具,正是它破壞了我們撤退到新防線的計劃。他們在空戰佔據絕對優勢,我們指揮部對此無能為力。

面對攝影師的鏡頭,年輕的德國士兵露出了苦澀的笑容,此時無論是在東線還是西線,納粹德國的敗局已定

7月2日被俘、隸屬第677鐵路營3連的擲彈兵弗裡德里克·阿爾弗雷德供認:

原本在奧爾沙至明斯克的高速公路上行駛的的德國車隊轉到南邊的莫吉廖夫至明斯克的道路實施撤退,卻在林徑路上遭到蘇聯強擊機的兇狠打擊,死傷慘重。由於車輛是按照2至3列縱隊密集行駛,結果在空襲下有接近六成被毀。我所在的車隊就損失過半。我們撤退的路上滿是被毀機動車和馬車的殘骸,還有士兵和馬匹的屍體,這一切嚴重影響了我們的士氣。每當蘇機臨空,所有軍人都棄車逃往樹林裡尋求庇護。一些車輛試圖奪路而逃,最後全擠在一塊,造成嚴重的交通堵塞。”

7月28日,近衛第2強擊機師和第299強擊機的伊爾2在殲擊機的護衛之下,掃蕩了被困在包圍圈裡的敵人。當時德國人有一支龐大的行軍縱隊正前往亞努夫—波德里亞斯基,包括載重卡車、馬拉貨車、火炮和步兵,結果領頭的部隊成了蘇機的第一輪空襲的犧牲品,每個伊爾2編隊都俯衝過場了5—8次,先投擲炸彈然後再用槍炮掃射。由於德國戰鬥機始終沒有出現,找不到對手的蘇聯戰鬥機乾脆也投入到了掃射地面敵軍的任務中。被炸得狼狽不堪的德國車隊被迫停了下來,很多汽車駛離了公路,駕駛員逃向了樹林或城郊。另有不少車輛被倉皇失措的司機們開進了壕溝裡,造成事故不說,還引來了更多蘇聯飛機。當天蘇機的總戰績達到汽車600臺以上、馬車500輛以上、大炮30餘門。德軍的損失還包括1000多名士兵和約900匹馬。

8月19日,國防人民委員會論功行賞,第299強擊機師升格為近衛第11強擊機師。

  • 橫掃東歐

1944年夏秋,東線各處炮火連天,德國人在各個方向都吃了大虧:盤踞在白俄羅斯的中央集團軍群幾乎全軍覆沒,北方集團軍群面對波羅的海諸方面軍和列寧格勒方面軍的進攻連連敗退,北烏克蘭集團軍群(原南方集團軍群)也在利沃夫—桑多梅日戰役中被打得一敗塗地。如此給紅軍在東線最南翼的突擊創造了有利條件。

8月20日19時,蘇軍部隊抵達斯爾卡、多羅什卡尼、庫庫特尼和烏里卡尼,而朝更南方包抄的坦克第6集團軍殺出一條血路。仗只打了半天,第27集團軍和坦克第6集團軍已經在敵軍防線上打開了兩個進攻通道,奪去了波杜爾—約哈阿依的敵防禦支撐點。伊爾2部隊的有力支援是蘇軍順利達成突破的關鍵因素。一名被俘的德軍軍官陳述:

等俄軍炮火準備完畢,我想我們可以恢復陣地並對其步兵和坦克進行反擊,不料敵機已經凌空,讓我們沒法得手,只能放棄裝備撤離。攻擊機的空襲從未停止,實在是太可怕了。

根據其他戰俘的說法,8月20日的炮火準備和空襲讓一線陣地的近一半部隊化為烏有,軍官的陣亡比例還要更高。一名被抓獲的德國第76步兵師的軍官供認,在戰役的第1天,該師就損失了80%的軍官。

8月24日,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停止了抵抗,同一天羅馬尼亞對德宣戰。3天后,被圍在普魯特河以東的德軍被消滅。一些設法從胡西西南渡過普魯特河的德軍在29日也被紅軍擊潰。如此,德國南烏克蘭集團軍群的主力基本全被打垮。22個德國師和幾乎全部的羅馬尼亞師被殲,納粹德國東線的南翼坍塌了。

由於第2強擊機軍在羅馬尼亞戰役中的出色表現,10月27日,根據國防人民委員會命令,該軍被升格為近衛第3強擊機軍。第231強擊機師升格為近衛第12強擊機師。他們也是偉大的衛國戰爭最後榮獲近衛軍稱號的強擊機部隊。

9.飛得更高

  • 裝甲戰鬥機計劃

在1941年年底至1942年的冬天,伊爾2執行了很多攻擊德國運輸機的任務,當德國空軍的Ju-52運輸機向德米楊斯克包圍圈內的德國軍隊運輸補給時,伊爾2成了他們面對的最兇狠的阻截者之一。在空戰格鬥中,伊爾2雖然打不過德國的Bf-109和Fw-190這類靈活的戰鬥機,但若是遭遇對方那些行動遲緩且不那麼先進的機型時,那麼伊爾2還是很有機會的,在和德國人的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遭遇時,它裝備的7.92毫米機槍只能給重甲的伊爾2撓癢癢。

根據以上的戰鬥經驗,國防委員會認為有必要生產一種伊爾2的戰鬥機型號作為一種“轟炸機殺手”。伊留申去掉了伊爾2的兩挺ShKAS機槍、火箭發射軌和炸彈掛架,加強了機翼結構。新的飛機接受了國家驗收,被稱為伊爾2I型戰鬥機,但蘇聯空軍司令部並不看好這種飛機,認為其飛行性能的提升並不能讓人滿意,投產工作遲遲沒有進行。

和伊爾2I項目同時進行的還有全新的伊爾1裝甲殲擊機計劃,此時米庫林2000馬力級別的AM-42型水冷發動機已經投入生產,用這種全新動力生產出一種快速靈活的伊爾戰鬥機似乎很有希望。伊留申此時心裡早有別的打算:他對裝甲戰鬥機的理念一直抱有懷疑態度,堅信前線需要的是一種高速而靈活的強擊機。這時與其說他在搞一種戰鬥機,不如說是在為未來更快更強的強擊機做準備。

伊爾1戰鬥機採用了全新的動力:米庫林AM-42型水冷引擎,起飛功率為2000馬力;擁有金屬機翼和尾翼,前部和中部的機身也是金屬材料,後機身仍是木製的。相對伊爾2I的單位功率更大:機翼面積小了,翼載荷也有所提高。新型機翼的相對厚度也做了變動,機翼氣動特性也有所變化。線條圓潤簡潔的伊爾1裝甲殲擊機

飛機座艙蓋為水滴形,位於前機身的水冷系統和潤滑油散熱器都受到了裝甲的保護,生存性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兩個進氣口設在翼根,引擎周圍有空氣流導管。冷卻空氣通過散熱器後,從裝甲板之間以鉸鏈控制。總之,機身輪廓相對伊爾2更符合流線型。

伊爾1的另一個創新之處是在於關鍵部位安裝了兩層各8毫米厚的間隙裝甲板。不僅能擋住機槍子彈的傷害,也降低了來自敵機20毫米機炮的傷害。根據設計局的傳統,裝甲板直接併入了機身主結構之中。

1944年5月19日,試飛員弗拉基米爾·科基納基駕駛伊爾1單座型戰鬥機首次升空。在廠商的測試中,該機在3260米達到了最大時速:580千米,這已經趕上了雅克7B戰鬥機。在4000米以下的任何高度,其速度都非常接近德軍的Fw-190A和Bf-109G。據科基納基總結,伊爾1能輕鬆完成所有空中機動,手感柔和。在高度1000米時完成一次360度盤旋僅用時20秒,而Bf-109G2要22秒。和伊爾1有相似之處的德國空軍Fw-190F8

然而這時已是1944年中期,蘇聯空軍已經奪取了戰場的制空權,裝備這種強調防禦性能的戰鬥機已經沒有必要了,但這種高速度、機動性優良的飛機,很快搖身一變,成為了真正的作戰力量。

  • 伊爾10襲來

在伊爾1裝甲戰鬥機的基礎上,伊留申開始發展一種高速、機動性優良的雙座裝甲強擊機,和單座型的伊爾1不同,這種雙座型號的強擊機是全金屬的。

在早期,該機型的前向火力定為兩門11P-37型37毫米大口徑航炮和兩門ShVAK機炮,不過隨著設計工作的進行,其武器配置降格為和伊爾2相同的水平,既兩門Vya-23機炮和ShKAS機槍。和伊爾2類似,其正常可掛400千克炸彈,滿載時可掛600千克。自衛火力準備升級為Sh-20毫米機炮,並給自衛機槍手設計了炮塔,但由於可靠性問題,最終到生產型時改成了UBK機槍。伊爾10流線型的引擎罩線條十分優美,良好的氣動外形和強勁的動力使得它甚至能和德國戰鬥機一較高下

1944年3月,雙座型伊爾1的原型機在古比雪夫飛機制造廠下線,新的飛機被命名為伊爾10強擊機,5月13日,伊爾10被髮往蘇聯空軍科學研究所進行驗收工作。在起飛重量6335千克時,伊爾10的海平面最高速度為507千米/時,在2800米最高速度為551千米/時,這比後期型伊爾2快了差不多150千米/時。試飛員阿列克謝·多爾戈夫中校對飛機的穩定性、飛行性能和操作手感讚賞有加,同時指出駕駛過伊爾2的飛行員改飛伊爾10沒有任何問題。

和伊爾10存在競爭關係的還有伊留申的伊爾8和蘇霍伊的蘇6,前者可視為採用AM-42引擎的放大版伊爾2,能攜帶更多的炸彈。而蘇6強擊機的改進版本的很多性能相比伊爾10要更加優越,得到了試飛員的肯定,但是與其投入大量精力生產這樣一種全新的攻擊機,斯大林更青睞便於大量投產的伊爾10。蘇6強擊機吸取了伊爾2優秀的設計經驗,在性能超越了伊爾2,不過對於蘇聯紅軍來講,數量就是最重要的質量

新型強擊機的生產工作始於1944年8月,在生產的初期,和前輩伊爾2一樣,機身和發動機上的各種各樣的隱患開始暴露出來,生產速度只能減緩,邊生產邊改進解決問題。截至1945年5月1日,共有785架伊爾10交付了蘇聯空軍。1945年4月15日,伊爾10和其前輩:伊爾2一起,為粉碎納粹德國做出了貢獻。戰後服役的伊爾10M型,採用4門NR-23型機炮取代了Vya-23機炮,同時採用了類似戰鬥機的機翼文革時期我國改裝的伊爾10,設計之初用於打擊重要人員的專列,後來因政治原因下馬

10.飛向柏林

蘇聯紅軍在1944年春夏之交的輝煌勝利已經使得戰爭的勝負已成定局。由於蘇聯戰鬥機部隊已取得制空權,伊爾2強擊機在戰爭末期的作戰效率大大提升,在戰區上空獲得了充分的行動自由。伊爾2的生存率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1941年末,平均執行10次任務就會有一架損失,1943年這個數字上升到26次,而到了1944至1945年間,平均85—96個戰鬥架次才會有一架伊爾2遭受損失。在德國空軍瀕臨崩潰的前夕,不少伊爾2機群選擇在沒有戰鬥機護航的情況下執行任務,甚至有機組在一些高強度的任務中將自衛機槍移除,以加載彈量。

1945年4月25日,兩個伊爾2機群協助一支坦克部隊進攻柏林的坦佩爾霍夫機場,他們的任務不僅是消滅守軍,還必須完整的奪取這一空軍基地方便自己使用。戰鬥中,9架伊爾2直接降落到跑道上,以機尾朝向機場控制樓,自衛機槍手操作機槍開火壓制敵人,與此同時,地面部隊也衝了進來。另有一些機場,如舍納費爾德機場,也被紅軍用類似辦法拿下。

柏林上空的伊爾2機群,圖中25號機上的標語意為“復仇”

1945年4月9日,換裝完成的第571和第118強擊機團帶著他們的伊爾10抵達前線,很快他們就展現出驚人的作戰效率。有趣的是,在前線短暫的戰鬥間隙,近衛第108強擊機團團長託皮林中校也不忘給他的部下加練,以提高伊爾10對地攻擊時的效率。此外,該團還進行了一些空戰戰術培訓。在團長的牽線下,駐紮在附近的近衛第5殲擊機團被拉來做假想敵,他們派出了著名的王牌飛行員,當時已有37個戰績在身的“蘇聯英雄”獲得者波普科夫大尉,操縱一架拉5FN戰鬥機迎戰。模擬戰在中低空進行,雙方駕機連續進行了多個劇烈的空戰機動,波普科夫的拉5FN到底是戰鬥機,技高一籌,幾個回合後就在伊爾10後方佔據了攻擊位置(但自衛機槍手的照相槍也數次將拉5FN捕獲)。著陸後波普科夫評價道,這是一種很棒的強擊機,足以和拉沃切金殲擊機抗衡。

當伊留申得知一些強擊機飛行員把伊爾10當戰鬥機來飛時,他對後續的結果十分關心。伊留申認為,伊爾10並不擅長空戰機動,更應做好強擊機的本職工作。不過在戰爭結束的前一天,1945年5月8日,第108近衛強擊機團的中隊長奧德諾科夫大尉的機組一舉擊落兩架Bf-109。在及時注意到德國戰鬥機向他俯衝而來時,大尉突然收油門減速使得德國戰鬥機衝前,然後迅速將敵機套入準星,用機炮將對手打成了一團火球。而與此同時,自衛機槍手阿韋爾科夫則開火將另一架德機擊落。從戰爭之初的一潰千里到戰爭末期征服柏林,伊爾2強擊機打滿了整場衛國戰爭,為歐洲戰場的最終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45年5月9日晚,第7近衛突擊團的飛行員被槍炮聲驚醒,很多人急忙起來,抄起武器,被包圍的德軍還在試圖向西突破,不時襲擊機場,但是這些炮彈都是向天空中的,這是士兵為了慶祝戰爭的勝利而鳴槍慶賀。從1941年6月27日到1945年5月9日,這個團的飛行員和他們的伊爾2一起,用自己的勇氣和生命贏得了這場偉大戰爭最後的勝利。

事實證明,蘇聯空軍吸取了戰爭初期的慘重教訓,克服了相對落後的技術水平,創造出了世界領先水平的軍事裝備。在最終奪取了制空權之後,蘇聯空軍的強擊機們成為了地面部隊可靠的支援力量。如今伊爾2坐落在各個獨聯體國家城市的廣場上,這些為反法西斯戰爭做出重要貢獻的老兵,現在已經成為了新的圖騰,受到它的人民們的敬仰。


南疆號手


毛子的東西向來以皮實抗揍而聞名,蘇27斷了尾翼還能飛回基地修理。毛子的東西雖然皮實但質量差,自己掉下來的遠比被揍下來的多


用戶61245769526


戰機世界裡這玩意確實抗揍


烏克蘭塔塔


德國的20炮多為薄殼彈,高爆對於il2來說要持續命中才行,但是換成190來收拾il2就很容易


FLYTANK


伊爾-2黑死神,著名的強擊機,坦克殺手,他本身帶裝甲,加上大口徑機炮,成德國坦克的惡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